Hi,:
立即扫码添加微信
中枢免疫器官 | 胸腺、骨髓、法氏囊(禽类) | 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骨髓:B细胞分化、成熟 |
外周免疫器官 | 脾脏、淋巴结 | 成熟淋巴细胞定居、发挥功能的场所 |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 与脾、淋巴结功能类似,如肠、鼻、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 |
皮肤相关淋巴细胞 | (六版免疫学P1) |
膜型分子 | 分泌型分子 |
TCR | 免疫球蛋白 |
BCR | 补体 |
CD分子 | 细胞因子 |
黏附分子;MHC分子; 细胞因子受体 |
固有免疫 | 适应性免疫 | |
获得形式 | 固有性(或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 | 活动性免疫,需要抗原激发 |
发挥作用时相 | 早期、快速(数min~4d) | 4~5天后发挥效应 |
免疫原识别受体 | 模式识别受体等 | 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由于细胞发育中基因重排产生多样性 |
免疫记忆 | 无 | 有,产生记忆细胞 |
举例 | 抑菌、杀菌物质,补体,炎症因子,吞噬细胞,NK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 T细胞: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等;B细胞:体液免疫-抗体 |
【例题】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 A.致敏T淋巴细胞 B.IgG抗体 C.IgM抗体 D.IgE抗体 E.单核-巨噬细胞 | ||
![]() | ||
![]() | ||
『正确答案』E |
功能 | 正常表现(有利) | 异常表现(有害) |
免疫防御 | 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性异物 | 超敏反应(过度) 免疫缺陷病(不足) |
免疫自稳 | 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来达到内环境的稳定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免疫监视 | 防止细胞癌变、清除衰老凋亡细胞 | 肿瘤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
【例题】完全抗原 A.只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 B.只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 C.既无免疫原性,又无免疫反应性 D.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 E.不能激发细胞免疫应答 | ||
![]() | ||
![]() | ||
『正确答案』D |
抗原表位(抗原决定基) | 定义 |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与抗体或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
意义 | 决定特异性(身份证) | |
T细胞和B细胞抗原表位 | 定义 | 根据T细胞、B细胞所识别的抗原表位的不同分类 |
T细胞表位 | B细胞表位 | |
识别表位受体 | TCR | BCR |
MHC分子参与 | 必需 | 无需 |
表位性质 | 蛋白多肽 | 蛋白多肽、多糖、脂多糖、核酸等 |
表位大小 | 8~10个氨基酸(CD8+T细胞) 13~17个氨基酸(CD4+T细胞)六版P21 |
5~7个单糖、核苷酸 |
表位类型 | 线性表位 | 构象表位或线性表位 |
表位位置 | 抗原分子任意部位 | 抗原分子表面 |
抗原结合价 | 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的总数 |
共同抗原 | 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抗原是共同抗原 |
交叉反应 | 某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表位的其他抗原发生的反应 |
耐受原 | 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 |
变应原 | 能诱导变态反应的抗原 |
![]() |
TD-Ag (胸腺依赖性抗原) |
TI-Ag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
组成 | 大多数为蛋白质 | 细菌脂多糖、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等 |
T细胞辅助 | 必需 | 无需 |
免疫应答 | 体液和细胞免疫 | 体液免疫 |
抗体类型 | 多种 | IgM |
免疫记忆 | 有 | 无 |
概念 | 某些抗原物质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2%~20%的某些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 | |
种类 | 外源性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E |
内源性 | 小鼠乳腺肿瘤病毒蛋白(MLS) | |
与普通抗原区别 | 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 | |
不受MHC的限制 | ||
不需APC的加工和递呈 | ||
效应过程是多克隆激活T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参与某些病理生理过程 | ||
临床联系 | 川崎病、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特应性皮炎、滴状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和猩红热 |
【例题】不属于佐剂作用机制的是 A.改变抗原物理性状 B.延缓抗原降解 C.改变免疫应答类型 D.特异性增强免疫功能 E.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 | ||
![]() | ||
![]() | ||
『正确答案』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