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立即扫码添加微信
药动学参数 | 计算 | 含义 |
速率常数k(h-1、min-1) | 吸收:ka 消除k=kb+ke+kbi+klu… | 速度与浓度的关系,体内过程快慢 |
生物半衰期(t1/2) | t1/2 =0.693/k | 消除快慢——线性不因剂型、途径、剂量而改变,半衰期短需频繁给药 |
表观分布容积(V) | V=X0/C0 | 表示分布特性——亲脂性药物,血液中浓度低,组织摄取多,分布广(地高辛vs利福平) |
清除率 | Cl=kV | 消除快慢 |
A:关于药动力学参数说法,错误的是 A.消除速率常数越大,药物体内的消除越快 B.生物半衰期短的药物,从体内消除较快 C.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静脉注射时,不同剂量下生物半衰期相同 D.水溶性或者极性大的药物,溶解度好,因此血药浓度高,表观分布容积大 E.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消除的含药血浆体积 | ||
![]() | ||
![]() | ||
『正确答案』D |
A:地高辛的表观分布容积为580L,远大于人体体液容积,原因可能是 A.药物全部分布在血液 B.药物全部与血浆蛋白结合 C.大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与组织蛋白结合少 D.大部分与组织蛋白结合,药物主要分布在组织 E.药物在组织和血浆分布 | ||
![]() | ||
![]() | ||
『正确答案』D |
A:某药物按一级速率过程消除,消除速率常数k=0.095h-1,则该药物消除半衰期t1/2约为 A.8.0h B.7.3h C.5.5h D.4.0h E.3.7h | ||
![]() | ||
![]() | ||
『正确答案』B |
A:静脉注射某药,X0=60m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μ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是 A.0.25L B.2.5L C.4L D.15L E.40L | ||
![]() | ||
![]() | ||
『正确答案』C![]() |
A.0.2303 B.0.3465 C.2.0 D.3.072 E.8.42 给某患者静脉注射一单室模型药物,剂量为100.0mg,测得不同时刻血药浓度数据如下表。初始血药浓度为11.88μg/ml。 t(h) 1.0 2.0 3.0 4.0 5.0 6.0 C(μg/ml) 8.40 5.94 4.20 2.97 2.10 1.48 1.该药物的半衰期(单位h)是 | ||
![]() | ||
![]() | ||
『正确答案』C |
2.该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是(单位h-1)是 | ||
![]() | ||
![]() | ||
『正确答案』B |
3.该药物的表现分布容积(单位L)是 | ||
![]() | ||
![]() | ||
『正确答案』E |
药动学特征 | 线性 | 非线性 |
生物半衰期 | t1/2固定,与剂量无关 | 不为常数,随剂量改变,剂量增加,t1/2延长 |
消除 | 线性,一级速率 | 非线性,不是一级速率 |
AUC、血药浓度 | 与剂量成正比 | 与剂量不成正比 |
代表药物 | 大部分药物 | 苯妥英、乙醇、地高辛、双香豆素、阿司匹林、水杨酸盐 |
其他特征 | 合并用药竞争酶或载体,影响动力学过程;药物代谢物的组成/比例可能由于剂量变化而变化 |
零阶矩 |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 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过程 |
一阶矩 | 药物在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MRT=AUMC/AUC) | 药物在体内滞留情况 |
二阶矩 | 平均滞留时间的方差(VRT) | 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的变异程度 |
A:以下关于非线性药物体内消除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药物的半衰期与剂量有关 B.为绝大多数药物的消除方式 C.可能会受其他需要相同酶或载体系统的药物的竞争性影响 D.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的药量不变 E.药物代谢物的组成和(或)比例可能由于剂量变化而变化 | ||
![]() | ||
![]() | ||
『正确答案』B |
A:关于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消除呈现一级动力学特征 B.AUC与剂量成正比 C.剂量增加,消除半衰期延长 D.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与剂量成正比 E.剂量增加,消除速率常数恒定不变 | ||
![]() | ||
![]() | ||
『正确答案』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