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 正保妇幼课堂 > 婴幼儿疾病诊治和保健系列课程 > 正文

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与防护措施介绍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发疹性疾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特别是5岁以下的幼儿发病率最高,这跟孩子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关。今天医学教育网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文章: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与防护措施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手足口病的症状

  感染肠道病毒后,患儿不会立即发病。病毒先在体内大量复制,经过3~7天的潜伏期后才进入发病期。抵抗力强的孩子仅会出现轻微症状,甚至没有任何症状出现,而抵抗力弱的孩子就没那么幸运啦,不仅发病迅速,甚至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轻微症状

  在发病初期,孩子会出现发烧的症状,体温可达38~39℃。发热1~2天后,孩子的手、脚、口腔,甚至肘部、下肢、臀部都会出现疱疹。疱疹比水痘疱疹要小,水疱壁很薄,大多不痒,也不会结痂。除此之外,孩子还会伴有咽痛、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年龄较小的孩子则因为口腔有太多的疹子而表现为哭闹、拒食、流口水,这些症状与疱疹性咽峡炎非常相似,家长要注意鉴别。

  重症症状

  发展严重的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可能会侵犯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肺和心脏,尤其是小于3岁的孩子。在发病后即可出现脑膜炎或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可致患儿死亡,或者即使治愈也会留有后遗症。因此,一旦发现患儿有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抽筋,肢体抖动,呼吸、心率加速,出冷汗等症状时,应立即送他去医院治疗。

  生病过程

  第1~2天(初发期):发病早期,孩子常表现为疲倦、食欲下降、发热。

  第3~5天(症状高峰期):这一阶段会出现剧烈的口腔疼痛、手脚出皮疹,孩子也会因为口腔很疼、皮疹瘙痒而性情暴躁、入睡困难、明显厌食等。

  第6~10天(恢复期):后期阶段,基本退热,食欲逐渐恢复,手足皮疹渐渐褪色、脱皮,严重的会出现手指、脚趾末端脱甲。

  主要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粪-口途径传播,这也是人-人传播的代表途径。所以,“勤洗手”,确保手的卫生,能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传染;通过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进行传播;通过手足口病皮疹里的水疱液进行传播,这种情况较少见。

  如何护理

  孩子除了出现重症症状,需要立即送医外。在大多数情况下,手足口病感冒一样,属于自限性疾病,可以不治自愈,周期一般为7天。在此期间,家长要做好护理工作以帮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

  发热的护理

  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家长可以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并要注意给孩子补水。当体温超过38.5℃时,则应该给孩子服用退烧药了。

  皮疹的护理

  出疹子时,家长应保持孩子皮肤的清洁,并要及时给孩子更换衣服。此外,要给孩子勤修指甲,以免过度搔抓引发皮肤损伤和感染。若疱疹破裂并伴皮肤继发感染时,可局部外用抗菌药膏。

  口腔的护理

  若孩子嘴里的疱疹已溃疡,家长可用鱼肝油或维生素B2片剂研成粉涂抹口腔,并要让孩子经常漱口刷牙,保持口腔清洁。给孩子喝点偏凉的奶或水,少量多次,可帮孩子减轻口腔溃疡的痛苦。

  饮食护理

  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上应准备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出疹期间,尤其在口腔内水疱破溃成小溃疡期间,可以多让孩子吃一些流质饮食。病愈后可及时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如何防护?

  做好防护,是远离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哦!以下几点请牢记!

  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是目前最可靠、最有效减少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手段。2016年中,手足口病EV71亚型病毒疫苗已进行批量生产,并投入上市。具体接种事宜可以咨询当地防疫机构。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隔离意识

  不要和疑似手足口病、急性胃肠炎的病人亲密接触。

  远离密集人群

  少去人流密集、空气质量差的场所,一定要去的话,佩戴医用口罩。

  提高免疫力

  规律的生活作息,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都能增强孩子免疫功能水平,这才是孩子长久、稳定的防病措施。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与防护措施介绍,请大家多多关注医学教育网,我们会随时更新更多更好的关于医学知识、医疗招聘及考试辅导等相关内容,敬请期待!


退出
特别推荐
官方微信公众号
正保医学教育网官方微信
  • 第一步:微信扫二维码关注“正保医学教育网”;
  •  
  • 第二步:点击公众号推送的图片,并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欢迎合作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