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 正保妇幼课堂 > 婴幼儿疾病诊治和保健系列课程 > 正文

几种常见幼儿疾病的护理小常识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宝宝一生病,全家人都跟着揪心。对于新手爸妈,更是不知所措、干着急。其实,一些常见的小疾病,我们花一点时间了解它们的病因和护理原则,当它们真到来的时候,也不会手忙脚乱,更重要的,科学护理和用药是对孩子健康的负责,不耽误治疗,不带来更多痛苦,不造成额外健康伤害。

一、感冒

宝宝出汗时,毛细血管扩张,为了将体内的热量释放出来,汗毛孔处于开放状态。若受到冷风刺激(如空调开太大),汗毛孔没有及时关闭,仍然持续开放、向外散热,而毛细血管却遇冷收缩、血流减少,使得宝宝的体温调节与血液循环失衡,抵御病毒的能力就会下降,致使宝宝感冒

感冒分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普通感冒以流鼻涕、鼻塞、打喷嚏、咽喉痛这类鼻咽部症状为主;流行性感冒症状则是浑身酸痛和发高烧,比较严重。

在国外,如果带宝宝去医院看感冒,儿科医生多半不会给开任何感冒药。医生会非常同情地安慰家长:“现在是感冒流行的季节,都怪天气太冷!”英文中“感冒”和“寒冷”是同一个词。2007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禁止两岁以下儿童服用感冒药。

市面上的感冒药(如氨酚黄那敏、酚麻美敏、美敏伪麻、愈酚甲麻那敏、伪麻美芬等),基本上都是治标不治本的药,即只能控制感冒表现出来的发烧、咳嗽、流鼻涕等症状,不会缩短感冒病程,因此用药控制症状并不能让感冒好得快,精心护理,耐心等待宝宝自身抵抗力战胜疾病比较好。

感冒护理

感冒是自限性疾病,我们没有办法加快痊愈,只能通过护理减轻感冒症状带来的不适,让宝宝舒服一些。

1.及时清理鼻涕,使用生理性盐水滴鼻维持鼻孔的正常生理环境。

2.注意空气质量和室温。

3.多休息,多喝水。

4.能不用药不用药,能少用药不多用药,能口服不注射。

5.如果医生诊断宝宝的感冒继发或者合并了细菌或者支原体等感染,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一旦使用抗生素,需要足剂量足疗程地规范使用,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更不能随意停药。

感冒的误解:

误区一:感冒一定有炎症,吃感冒药的同时要给宝宝吃消炎药?

通常人们误以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事实上抗生素是抗菌类药物,只对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有作用,对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只有经过医生明确诊断宝宝的感冒合并或者继发了细菌感染,引发中耳炎、鼻窦炎、扁桃体咽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气管炎、肺炎等,才需要吃所谓的“消炎药”,这些药实际上是阿莫西林、头孢等抗生素。

误区二:宝宝总感冒,要吃点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品?

《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2013年)中提供的数据显示,儿童平均每年感冒5~7次,因此7岁以下的儿童每年感冒5-7次很常见,不要轻易给孩子扣上免疫力差的帽子,也不要滥用各类所谓的增强免疫力的药品。孩子的免疫力就是在不断地和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误区三:宝宝太小别吃药,让妈妈吃点板蓝根然后喂奶?

首先妈妈没病吃药伤害身体。其次,任何药物都讲剂量,大部分药物通过乳汁分泌量极少,达不到治疗效果。

二.发烧

发烧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是人体在调动免疫系统来对抗疾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体温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通常不成正比,个人的体质不同,体温调节的敏感度也会不同。也就是说,有的人轻微感冒就能发高烧,有的人即使身上有严重感染也不见得有很高的体温。

腋下温度超过37.2℃,耳温超过37.8℃,口腔温度超过37.5℃,肛门温度超过38℃定义为发烧。

腋温37.3℃~38℃为低热,38℃~39℃属于中度发热,39℃~40℃属于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

发烧的护理

1.减少穿盖,洗温水澡,加速皮肤散热。

2.多喝水,促进排尿。必要时服用电解质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3.注意监测体温,37.5°c—38.5°c时使用退热贴等进行物理降温,超过38.5°c时要服用退烧药。用药方法后面会在【宝宝常见病病大作战(下)——用药篇】中详细攻略,敬请期待。

宝宝出现以下症状要到医院就诊:

·宝宝3月龄以下,有任何生病的迹象,都应该去医院,尤其是当宝宝发烧超过38℃腋温或咳嗽的时候;

·宝宝感冒后出现脸色不好、发蔫,或是呕吐、腹泻次数比较多的时候;

·宝宝在家护理后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出现剧烈的咳嗽、呼吸加快、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时;

·三个月到三岁之间的宝宝,肛温在38℃或以上,持续发烧三天以上或者宝宝表现黏人,不喝水等状态;

·任何年龄的宝宝,口温,肛温或耳温在40℃或以上,或者腋下温度达到39.4℃或以上时;

·任何年龄的宝宝有热性惊厥首次发作时;

·任何年龄的宝宝发烧超过5天时,哪怕每天发烧只持续几个小时,也要带去医院看医生。

三.腹泻

腹泻指大便次数的增多和性状的改变(划重点),所以没有特定数值来定义腹泻。一般婴儿大便次数是平时的两倍以上就考虑腹泻,较大宝宝一天超过3次稀便考虑腹泻。

腹泻是一个症状,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比较常见的因素有:喂养不当、病毒性胃肠炎、细菌性肠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相关性腹泻等。可以通过分析病史、大便相关检查来分析病因。

腹泻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未消化食物和体内毒素的排出。不要急于吃药止泻,特别是抑制肠蠕动的药物,否则腹泻非但没有好转,还加重了病情。

腹泻的护理

1.确认腹泻原因。

2.不盲目止泻,而要导泄。

3.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4.口服益生菌和有吸附作用的止泻剂(如思密达)有助于缩短病程。

5.饮食清淡,辅食宝宝这时不要再添加新的食物。

6.注意屁屁的护理,便后及时冲洗,不要用力擦干,及时涂抹护臀膏。

腹泻伴有以下症状要到医院就诊:

·小于6月龄,或体重小于8公斤;

·有早产史或慢性病;

·体温38℃以上;

·便中见血;

·持续呕吐;

·6小时内无尿,哭时无泪;

·口服补液盐无效;

·精神不好,嗜睡;

·超过7天不见好转。

以上内容是由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的“几种常见幼儿疾病的护理小常识”。还请大家多多关注我们医学教育网,里边会有更多更好的关于各类医学知识及考试招聘等的相关信息。

退出
特别推荐
官方微信公众号
正保医学教育网官方微信
  • 第一步:微信扫二维码关注“正保医学教育网”;
  •  
  • 第二步:点击公众号推送的图片,并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欢迎合作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