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芳香化酶抑制剂用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 【内分泌与代谢病讨论版】

芳香化酶抑制剂用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

  第一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代表药物为氨鲁米特,该药能抑制肾上腺所有类固醇激素的合成,起到“药物性肾上腺切除”的作用,因而副作用较大,且使用不方便。第二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代表药物为福美司坦,其选择性抑制芳香化酶,故副作用小,但其疗效并不优于三苯氧胺。近年来,先后开发了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阿那曲唑,依西美坦。这类药物高度选择性地抑制芳香化酶,因此特异性强,而副作用明显减低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近年来,多组临床试验表明,在晚期乳腺癌的二线内分泌治疗中,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疗效明显优于甲地孕酮(见表2),且其副作用较甲地孕酮明显减低。随着试验结果的确定,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临床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由 Dombernowsky 等完成的 AR/BC2临床试验最具代表性。 该试验为随机、双盲、前瞻性的三期临床试验,共有551例在辅助治疗或三苯氧胺治疗后进展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入组。来曲唑的用法为2.5mg Qd ,甲地孕酮为160mg Qd 。结果显示来曲唑在一些重要参数上明显优于甲地孕酮。来曲唑与甲地孕酮的有效率分别为24%与16%; 中位缓解 期分别为33个月与18个月;临床获益持续时间分别为24个月与14个月;TTP分别为5.6个月与5.5个月; 致治疗失败时间(TTF)分别为5.1个月与3.9个月。在预后不良的病人中,服用来曲唑的有效率是服用甲地孕酮的二倍。

表 2. 芳香化酶抑制剂与甲地孕酮二线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试验结果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项目
依西美坦/甲地孕酮
阿那曲唑/甲地孕酮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来曲唑/甲地孕酮

例数
360/403
263/253
174/189

CR+PR,%
15.0/12.4
12.4/12.2
23.6/16.4 *

中位 TTP(月)
4.7/3.8 *
4.8/4.6
5.6/5.5

中位生存期 (月)
NR/28.4 *
26.7/22.5 *
25.3/21.5


  * 有统计学意义

  三组随机、双盲、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特别是比较来曲唑与三苯氧胺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试验,已经大大动摇了三苯氧胺作为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药物的地位。

  北美与欧洲等国家的两组试验比较了阿那曲唑和三苯氧胺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绝经后 E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综合分析显示,阿那曲唑(305例)和三苯氧胺(306例)组有效率相似,肿瘤进展时间(TTP)分别为10.7个月与6.4个月(P =0.022),表明阿那曲唑的疗效至少与三苯氧胺相同

  Mounidsen 等人主持的 025号试验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芳香化酶抑制剂对比三苯氧胺治疗晚期乳腺癌的随机分组Ⅲ期临床试验,共有907例患者入组,其中接受来曲唑和三苯氧胺治疗者分别为453例与454例。结果表明,来曲唑在肿瘤进展时间(TTP),有效率和临床受益率等主要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三苯氧胺。 中位 TTP分别为9.4个月与6.0个月(P =0.0001);有效率分别为30%与20%(P =0.0006);临床受益率分别为49%与38%(P =0.001);治疗失败时间(TTF)分别为9.1个月与5.8个月(P=0.0001),表明来曲唑明显优于三苯氧胺。

  依西美坦与三苯氧胺对比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