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手机网
手机网栏目

手机网二维码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卫生网校 > 家庭医生 > 正文

家庭医生进家庭

2015-11-11 10:38 医学教育网
|

家庭医生进家庭:

孩子生病了,拨打电话,询问家庭医生……这种看起来以前只发生在外国影视剧里面的场景,如今也正逐渐成为国内居民的现实。

本月初,在北京举行的2015年全科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年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表示:中国要力争到2020年实现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健康卡。

这个被业内称为“三个一”工程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然而,家庭医生式服务听起来很美,做起来不易,在各地逐步完成签约指标、签约率屡创新高的同时,家庭医生服务如何落实到位,如何提高服务效率,一个家庭医生要面对近千个家庭、近万服务对象的窘况如何缓解,如何改变市民的就诊习惯等问题,都有待解码。

广州八成社区提供签约服务但市民知者寥寥

早在国家卫计委提出“2020年实现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之前的2014年3月,《广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就已下发,要求,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15年达到50%、2018年达到100%,覆盖辖区所有街道和镇村”,比国家定的目标时间早了两年。而广东省卫计委也将广州市荔湾区等36个县(市、区)作为全省城乡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地区。

《工作方案》颁布至今超过一年半,家庭医生又是否走进了千家万户呢?广州市卫计委基层卫生处处长吴峰本月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目前广州已有约8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不过,多位市民及业内人士了解的情况是,在没有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机制的情况下,家庭医生式服务开展得非常有限,甚至“签约不履约”、“签约不服务”的情况非常普遍;由于宣传有限,市民对家庭医生服务也认识不足-以广州为例,尽管目前广州13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80%以上都已经提供该项服务,仍有相当多的市民根本不知道自己可以在社区医疗中心登记申请家庭医生服务。

在多个聚集了广州本地市民的网络群发现,超过200位的市民大部分表示自己从未享受过家庭医生式服务,有的甚至从来不曾听说过。“要收费吗?”“签约有什么好处?”是市民提得最多的问题。

尽管从4月1日起,参加职工医保的参保人必须在广州定点医疗机构中选择一家基层医疗机构作为普通门诊定点,必须选定了“小点”才能选二级或三级医疗机构这样的“大点”,但是很多市民都表示,生病了还是按以往的习惯,去中山一院、省人民医院或者其他大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家骥教授表示,家庭医生作为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更应该注重的是疾病预防。这项服务仍处在探索阶段,它的实施需要医保支付体系的配合。他认为,提出签约率达到100%的目标并不科学,相比签约,更重要的是履约,在引导的前提下,在政府配套政策落实的情况下,来逐步提高签约率,更多地促进履约,以“续约”作为今后的考核指标才是更科学的做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有的地方轰轰烈烈追求签约指标,真签约假服务,这样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只有老百姓相信你,才会自发的跟你签约、续约。”

冷热不均:有的走过场,有人真受益

“我只见过我的家庭医生一次,就是签约那次。”市民李先生今年70岁,是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常年都要定期去医院开药取药。他说,去年,他所在的社区有医生上门给他做了一次基本的检查,记录了他的血压血糖情况,拿出一份东西要他签名,还把家庭其他成员的基本情况也一起登记了。当时他也不太清楚情况,但是听说签约后,他和家人有什么情况都可以直接咨询医生,便想也没想就签了。

签约后,他以为会有医生定期上门检查,指导吃药,可是这样的场景并没有发生。“医生有打电话问我情况,也有让我到社区去量血压;我打过一次电话给医生,医生还是要我去社区医院看。”巧的是,李先生家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距离和社区医院的距离差不多,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还有免费公交车坐(65岁以上免费坐公交),而去社区医院则要步行十多分钟。李先生认为,如果家庭医生也不能上门诊疗,自己横竖都要去医院,去大医院反而又快又放心,“大医院现在也有慢性病专科,医生很快开药,很方便。”

不过,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慢性疾病的上门医疗服务,据说还是广受欢迎。新会区是广东省最早启动家庭医生签约试点的区之一,家庭病床的病人可得到医护人员上门的服务。

新会黄婆婆今年68岁,3年前因“脑中风”导致右侧肢体偏瘫,右侧肢体不能活动,血压也不稳定。家人于2013年1月1日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出建床申请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经上门评估病情和审批后,最终成功建床。主管医生每星期上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护士、中医康复师每天上门进行护理、针灸等理疗,平均每月病人自付约520元就可以得到这样的服务。

据新会区会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治医师邓宪勇介绍,该中心有全科医生30余人,负责家庭病床的就有20人,他们为建床病人开展诊疗护理康复服务,因便民、减轻了病患的经济负担而很受欢迎。至今年7月止,会城社区签约约700户,2800余人,建床人数约650人,在床人数约280人。

也就是说,平均100人拥有1名家庭医生,这样高比例即使在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都是非常“奢侈”的。

全科医生紧缺制约家庭医生式服务

在东莞大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若愚老人正在量血压。他是该镇首批签约家庭医生式服务居民,8月31日签约建档,这是他第一次“享受服务”,“打个电话,按预约时间就可以来,不用排队,还是方便的”。老李说,他全家人都已建立了居民家庭健康档案。

大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余祖卫认为:“要追求签约的数字很容易,但是如果签约不履约,破坏这种信任更容易。”因此,该中心并没有盲目追求签约率,而是探索能否落实签约的好处,如为签约病人开辟绿色通道,预约后免去排队之苦,再如,对家庭成员的健康情况进行跟进及服务。

他坦言,全科医生人手紧缺,招聘不易,是制约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关键,该中心及下属15个站点有66名全科医生,要为大朗镇31.48万常住人口服务,去年的门诊量达到107万人次。如何调动医生的积极性,引导医生管理、服务病人,都是他们目前积极探索的方向。

全科医生缺口大,招人难,待遇低已成普遍现象。东莞市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亚林说,东莞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全科医生的流失率很高,比如横沥,今年就走了12个医生。镇街一级的工资制度未落实,一些社区医生是“编外人员”,发的是临工工资。

据介绍,在国外,一个全科医生最多管理2000人。而在珠三角城市,公共卫生配置是1万人2到3个全科医生,好些的达到7-8.广州市海珠区沙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年想招三个全科医生,结果只招到一个应届毕业生。剩下的两个名额今年继续招聘才招满。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甚至一个都招不到。

“互联网+”能为家庭医生服务破冰吗?

8月30日,国内最早服务于社区居民和社区医院的移动平台“社区580移动家庭医生平台”在广州天河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上线,业内人士寄望“互联网+”能为家庭医生服务“破冰”,至少部分缓解家庭医生以一对多难以开展服务的难题,并且将居民健康数据进行平台化管理。

据介绍,如今全广州已有20多家社区医院开始使用该平台,并辐射了数千市民开始下载该APP,每天的活跃度还算理想。

以天河区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平台已向签约居民推送了3000多条健康资讯,包括提醒家长带适龄儿童打疫苗等;每天有100多个居民通过该平台向家庭医生进行咨询。

在该中心主任陈武看来,对家庭医生来说,使用该平台能提高工作效率,及时便捷地为签约居民提供医疗服务,以及更有针对性的随访。

前进街的居民杨小姐,半年时间在加拿大居住,半年在国内居住。国内的发展速度令她惊叹:在加拿大,她只能通过工作电话与家庭医生联系,一般也只是上班时间才方便通话;可是在国内,她可以通过APP选择自己的家庭医生,而且可以随时沟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杨小姐选了一位50岁左右女医生签约,选择的时候可以看到医生的学历、履历和照片。“看起来经验很丰富,而且大家都是女同胞,有些妇科的问题问起来比较方便。”杨小姐说,自己用这款APP跟家庭医生进行沟通,像微信似的,医生看到后回复得也比较及时,“很方便,不用事事都跑到社区医院和大医院,占用宝贵的医疗资源,而且还能改善医患关系。”

报考指南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老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题库软件

题库软件:热卖中

题库设计紧扣考试大纲、考试教材、考试科目。符合考试题型与考试科目,考试资料丰富,免费试用。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