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溶血性贫血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2017-07-23 08:32 医学教育网
|

对于正在准备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朋友们来说溶血性贫血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点,为了帮助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朋友们更好的复习,医学教育网的小编特撰文如下:

一、发病机制:

1.红细胞易于破坏寿命缩短

(1)红细胞膜的异常

(2)血红蛋白的异常

(3)机械性因素

2.异常红细胞破坏的场所:

(1)血管内:血型不合、PNH.

(2)血管外: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二、临床表现:

短期大量血管内溶血: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高热、面色苍白、血红蛋白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黄疸,严重者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慢性溶血:以血管外溶血多见,有贫血,黄疸,肝、脾大三大特征。

三、实验室:

1.提示红细胞破坏:

(1)血管外溶血:

a.高胆红素血症

b.粪胆原排出增多

c.尿胆原排出增多

(2)血管内溶血:

a. 游离血红蛋白血增高

b. 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

c. 血红蛋白尿

d. 含铁血黄素尿

2.提示骨髓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实验室检查:

a. 网织红细胞增多

b. 周围血液中出现幼稚血细胞

c.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3.提示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实验室检查:

a. 红细胞形态改变

b 吞噬红细胞现象及自身凝集反应

c. 海因小体

d. 红细胞渗透性脆性增加

“溶血性贫血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由医学教育网的小编为您整理,希望考生朋友们可以认真复习积极准备,祝考试成功!

执业医师考试公众号

折叠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