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手机网
手机网栏目

手机网二维码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卫生网校 > 脑电图学专业水平考试 > 正文

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术中监测方法

2019-07-25 15:10 医学教育网
|

“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术中监测方法”相信是准备脑电图学专业水平考试的朋友比较关注的事情,为帮助学员朋友们了解,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内容如下:

1、单一经颅电刺激(transcranialelectric stimulation,TES)mMEP的方法常用的两种电极:①用于脑电图记录的常规“盘状”电极。此种电极与头皮接触面积大,产生的阻抗小,但是需要火棉胶固定于头皮上;②“螺旋塞”电极。这种电极使用方便,电极头皮的接触范围比一般针形电极会大一些,电极产生的阻抗也较小,因此是最常用的电极。

经颅刺激脑皮质的关键是选择刺激的部位和刺激电极的耦联。一般认为,特定的刺激耦联可以使大多数皮质运动神经元被同时去极化,最大程度引发运动传导系统的反应。根据国际脑电图导联的10/20系统的头皮电极定位法,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几种常见的刺激电极导联放置方法。① 阳性(刺激极)放在脑皮质手部和足部的投射区,即在10/20系统中c3、c4和cz点的前方2 cm处。阴极放在头部的一侧任意位置;②单一阳极在cz,阴极在Fz;③阳极放在c3~C4或cl~c2,其中c3~C4互相作为对侧的参考电极,cl~c2互相作为对侧的参考电极。而阳极(刺激极)总是放在记录肢体肌肉反应的对侧。

虽然控制电流在理论上较合适,但常用的是恒压刺激,这样对阻抗的依赖小。术中监测采用了比传统刺激强度更强的刺激,这也是学者们普遍争议的地方。短至0.05 ms的脉冲宽度,高至1500 mA的电流强度,或者长至0.5 ms的脉冲宽度,低至240 mA的电流强度都在应用,这两种技术产生的电荷量差不多。短脉和长脉的效果都不错,各自有理论上的优势:前者可以使MEP的阈值加载低35% ,后者可以在各个脉冲之间提高D波的复原速度。

正小保

刺激序列包括3~9个矩形脉冲和1~5 ms的刺激间歇时间。没有明确的特别好的参数选择,对于不同的患者,不同的需要,应采取不同的刺激参数。监测腿部mMEPs用5脉冲系列,只监测手部和(或)面部的反应用3或4脉冲也许是合理的出发点。最优的刺激间歇时间应随着麻醉深度,刺激强度,靶肌肉和个体的不同而不同。在轻度麻醉,允许丰富的I波存在的情况下,8 ms或者更长的间歇时间比较合适,因为这有助于I波的连续表达;然而在常规麻醉的情况下,皮质脊髓束的传导主要还是依赖于有着绝对或相对不应期的D波,在这种中等强度的TES刺激下,刺激间歇时间就必须是4~5 ms以使D波完全恢复它的幅度,这才能激发相当强度的肌肉MEPs.在更高强度的刺激下,2 ms的间歇时间也能使D波完全回复。在实践中,若是有包括腿部肌肉在内的监测,4 ms可以是一个好的出发点 但监测手部和(或)面部肌肉时,更短的刺激间歇时间比较合适。刺激问歇时间的调整有时候可以使个体记录达到最优化。

记录的位置通常是手部,胫骨前肌和足部肌肉,用的是针状电极带宽在20-2000 Hz,信号分析时间100 ms.像用于心电图那样的黏附电极也可用于表面记录。用针状电极记录时,肌反应常常是多相性的,且随着刺激间歇时间的延长和脉冲数量的增多趋势越明显。表面记录的多相性不那么明显但幅度较小。正常的人在适当麻醉的情况下能够记录到连贯的波形,但在事先存在皮质脊髓束系统病理损害的时候,得到的可能是小的、不连贯的波形,有时甚至缺如,幅度有可能从 V到mV.重复刺激使得叠加技术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但后者可以增强稳定性。

2、其他一些MEP监测技术TES的序列脉冲产生的外周神经反应是真正的神经源性的MEPs,但它不大可能会替代肌源性的,因为前者需要叠加技术,且短暂的分散不利于末梢神经MEP监测。

直接的皮层和皮层下刺激并在肌肉记录mMEPs在罗兰多旁(peri—rolandic)手术中有一定用处,它可以对运动皮质进行定位和监测并大致判断皮层下运动纤维。

单脉冲TES后监测硬膜外D波可以选择性的评估皮质脊髓束的完整性。然而,这项尚未完善的技术很少有人使用,自从肌源性运动诱发电位出现后,这项技术主要用于脊髓内肿瘤手术,一些地方在脊柱畸形手术中还有用到D波监测。

正小保

以上是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术中监测方法”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脑电图学专业水平考试知识及内容,请点击医学教育网。

报考指南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老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题库软件

题库软件:热卖中

题库设计紧扣考试大纲、考试教材、考试科目。符合考试题型与考试科目,考试资料丰富,免费试用。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