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口腔助理医师 > 答疑精选

牙釉质龋和牙本质龋的病理等一些相关情况

2012-07-19 08:42 医学教育网
|

【提问】牙釉质龋和牙本质龋的病理等一些相关情况。

【回答】学员jin122375398,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釉质龋的病理变化

(一)平滑面龋

部位:牙邻接面,两牙接触点下方

表现:

1.灰白色不透明区,表面无缺损

2.可变为黄色或棕色,并可向颊、舌方向扩展

3.周围釉质变为灰白色,表面粗糙,龋洞。

光镜下:早期釉质龋未脱矿的磨片,其病损区可区分为四层:即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和表层。

1.透明层

表现:在病损的前沿,和正常釉质相连呈透明状,是龋损引起的最先观察到的组织改变。

成因:该处釉质的晶体开始脱矿,晶体间微隙增大,用树胶浸封时,树胶分子进入该孔隙。又因为树胶的折光指数与釉质羟磷灰石的折光指数相似,故在光镜下呈透明状。

2.暗层

表现:紧接在透明层的表面,呈现结构混浊、模糊不清。暗层是同时存在脱矿与再矿化的区域。

成因:该层孔隙增加,占釉质容积的2%~4%。这些孔隙中,小的孔隙不能使树胶分子进入,而为空气占据,空气的折光指数与羟磷灰石的折光指数相差较大,故显混浊的不透明区

3.病损体层

表现:病损区范围最大的一层,从表层下一直延伸到靠近暗层。

成因:该层孔隙均较大,能为树胶分子进入,故呈现较为透明,其中釉质生长线和横纹较清楚,关于它的解释尚不太清楚。

4.表层

表现:在龋损区表面有一较为完整的表层,而且较之深层呈放射线阻射。

成因:病损脱矿主要发生在表层下,是因为釉质表面与其深层的结构成分不同,因其矿化程度高,含氟量高,镁的含量较低,故有抗酸力强的特性。

表层的形成也可能是由于来自唾液和菌斑中的矿物离子,以及与深部病损释放出来的矿物离子在表层的重新沉着有关。

(二)窝沟龋

其损害性质与平滑面龋相同。

病损常从窝沟的侧壁开始,然后沿着釉柱排列对向向深部扩展,当其超过窝沟底部时,则侧壁的病损相互融合,形成三角形的龋损区,其基底部向着釉牙本质界,顶部围绕着窝沟壁。

窝沟底部釉质较薄,故龋损很快即可发展达牙本质,结果形成口小底大的潜行性龋洞。

牙本质龋的病理变化

牙本质龋自病损深部向表面可分为四层 :

1.透明层(硬化层)

2.脱矿层

3.细菌侵入层

4.坏死崩解层

对比记忆:早期釉质龋病损区由深部向表面分为四层:

1.透明层

2.暗层

3.病损体部

4.表层

1.透明层(硬化层)

在病损深部脂肪变性层的表面;

有时,在细菌侵入之前,部分区域牙本质小管内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在细菌酶的作用下,细胞膜等有机成分发生脂肪变,光镜下呈云雾状,曾称此区为脂肪变层。在脂肪变的基础上,也可以发生矿物盐晶体的沉着,形成透明层;

变性的牙本质小管内有矿物盐沉着,管腔被封闭;

其中折光率与周围基质相似,故在透射光显微镜下观察呈透明状。

2.脱矿层

在透明层的表面

是在细菌进入前,酸已扩散至该区引起脱矿,故其中并无细菌

由于脱矿,有色素沉着而呈淡黄色。

3.细菌侵入层

细菌侵入小管并繁殖,小管扩张呈串珠状。

小管壁脱矿,随后有机物基质被蛋白溶解酶分解,小管相互融合形成大小不等的坏死灶。坏死灶内充满坏死的基质残屑和细菌。

形成的坏死灶与牙本质小管呈垂直,也可由于脱矿后基质内的纤维收缩而成为与小管垂直的裂隙。

4.坏死崩解层

最表层,也是龋洞底部的表层

牙本质完全破坏崩解,只是一些坏死崩解的残留组织和细菌等

★问题所属科目: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口腔颌面外科学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距离2024口腔技能考试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鸿 儒 口腔助理医师 《口腔解剖生理学》 免费试听
    24口腔实践技能考前最后一课

    穆晓汐老师 06月11日 19:00-21:00

    入口
    24口腔医师《技能冲刺-第五站》病例分析1

    穆晓汐老师 05月14日 19:00-21:30

    入口
    免费资料
    口腔医师 备考资料包
    复习经验
    报考指南
    模拟试卷
    科目特点
    立即领取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