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报错页面

您可能输错了网址,或该网页已被删除或移动,您还可以: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网站地图

推荐阅读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亲历“看病难”后想说

2012-09-29 11:01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我已有多年没在国内看病了,所以尽管一直研究医疗卫生问题,却没有看病难的实际体验。最近母亲患了重病,我才有机会亲身感受。母亲去年夏天起一直低热,住进某家二级医院,经历了各种检查,却没能查明病因,老人的情况一度严重到丧失吞咽功能。最后,我托朋友介绍,去一家三级医院做检查,这才查清楚病因。如果不是大医院专家及时治疗,结果难以预料。

  但就算有熟人帮忙,那天送母亲去大医院会诊也足够艰难(如果没找到熟人,据说需要等上一个月)。我们一共出动了5个人,一个人凌晨3点去医院挂号,“大部队”7点出发,分头排不同的队,直到上午10点才终于见了医生,中午时分才挨到我母亲化验。老人家在轮椅上坐了大半天,脊椎突出使得她疼痛难熬,真是没病也等出病来,小病也等成大病了。

  专家奇缺

  仅1/5医学生从医

  我感到,“看病难”根本就难在专家相对于患者的需求实在太少。我国目前大约有200万名医生,分摊到13亿人口上,每千人口约有1.5个医生。相比而言,印度每千人口仅0.6个医生,而美国为2.7个。然而,分析一下我国医生的质量结构便暴露出了问题。我国的200万医生中,拥有大学本科教育水平的只占约三分之一,有医学博士教育水平的还不到1%.而在印度、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医生都需要接受医学博士教育。如果按医学博士标准,那么我们的“医生人口比” 只有印度的四十分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又如何能不让患者去找专家医生(或起码受过本科教育的医生)呢!

  专家如此奇缺,为什么我们却没能增加专家的供给呢?在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之后,大学生,甚至硕士、博士似乎都出现了过剩,以至于城市清洁工岗位都开始吸引大学生。难道就是医学院没扩招?不然,在最近10年里,每5.5个医学院新毕业生里只有一个成为新增加的医生——大量毕业生没有走上医生岗位,转行做了其他工作。

  医院捆绑

  阻碍医学专家的培养

  除了医生职业本身缺乏吸引力,对医生岗位的种种制度限制也是造成看病难的重要原因。如,将医生与医院捆绑在一起的体制安排:医生只能是某家医院的雇员,只能从属于一家医院。这种限制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将医生的职业发展机会凝固化了:医学院毕业生认为只有到三甲医院工作,才有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空间,有成为专家的机会。为此,当医学院毕业生无法进入三甲医院,许多人便放弃了、转行了。有限的三甲医院岗位堵塞了培养大量社会需要的医疗专家的机会。

  在发达国家,医生一般自己开业,同时与多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这样,优秀的医生便可发挥更大作用,患者直接找医生,没必要集中跑到大医院。这样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充分利用专家级医生的资源,使其发挥更大效能。

  笔者认为,医生的收入制度、医生的就业制度、医疗行业的垄断制度等等,都是造成“看病难”持久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如果不做制度创新,只是小打小闹做一些治表的文章,新一轮医改仍将无法真正解决看病难问题。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名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网络课堂
40多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