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报错页面

您可能输错了网址,或该网页已被删除或移动,您还可以: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网站地图

推荐阅读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一位精神科医生的困惑

2013-02-05 16:27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精神科医生钟明(化名)工作很忙,只能趁着下班之后,回家之前的间隔接受采访。他衣着很随意,保持着学生时代的打扮。

  采访钟明医生,实属偶然。精神病医疗机构和医护群体相对封闭,受到的限制也多。回龙观医院的多位医生以“医院制度”为由,不接受不经院方安排的采访。无奈之下,记者试着联系钟明,他欣然应允,但接受采访的条件是,文章中不出现他本人和供职医院的名字。

  钟明主攻精神分裂症,有超过5年的精神科临床经验,去年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目前在一家著名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做主治医生。他主要在病房和门诊工作,判定求诊者是否有精神病,并进行治疗。

  诊断难题

  判定一位求诊者是否有精神疾患并不容易,让各方面信服就更不容易。

  曾经有一个病例,令钟明印象深刻。一个18岁左右的女孩被妈妈带来求诊,女孩主要症状是,认为妈妈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认为妈妈要害她,还跟妈妈动手。根据钟明的经验,18岁左右是精神病很常见的年龄,这个女孩属于被害妄想症。

  女孩的妈妈刚开始很焦虑地问能不能治好,能不能变回原来的样子。住院一段时间之后,她又问,孩子会不会没有病,吃药有副作用,孩子变得没有原来聪明了。

  医生们给女孩的妈妈解释病状,但女孩的妈妈依然说:“你们凭什么诊断她有精神分裂症?”“当初是她带女儿来住院的。”钟明不无怨言。

  钟明讲了相反的例子,一个男孩上到高三就辍学了,为了要钱总是跟家里吵,甚至动手。更甚的是他威胁说,如果家里不给钱送他出国留学,就要杀了自己的爸爸。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可能有精神病”,家里人强制带他到北京。“一定要让他住院。”经过诊断,钟明发现,没有太多的证据证明这个男孩有精神病。男孩笑着跟钟明说:“我吓唬他们的,杀了人我还要偿命。”“这些话说明他有正常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钟明分析道。

  钟明所在的三甲医院,精神病的诊断并不是由一个医生作出。据他介绍,先由门诊医生作判断;住院后,由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共同决定对该求诊者的诊断。签字的是主任医师,诊断和治疗的负责人也是主任医师。

  实际上,目前并没有发现十分明确的生物学标记可以用于精神障碍的诊断,精神障碍的临床诊断始终是医学难题。

  在中国,对于精神障碍的诊断,主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的诊断标注。两者彼此之间略有不同,与美国精神障碍统计与诊断手册第四版(DSM-Ⅳ)也有差异。

  在钟明看来,中国与其他国家对于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并无太大区别,主要的是制度上的区别。

  封闭的病房

  钟明讲了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一个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想学口腔医学,但要花费很多钱。他和家人都在为要不要卖掉家里的一座房子而苦恼。他用英语在网上写了一篇文章,说自己很痛苦,有时觉得不想活了。结果,这件事被举报到美国的相关机构,随后有人找到他,要让他接受住院治疗,否则不给他签证。

  钟明跟这个留学生聊过后,不认为他有精神问题。但按照美国方面的要求,他必须在美国进行三周的住院治疗。“这就是制度问题和卫生服务体系的问题。在美国,由于政府担心会出现自杀等严重问题,一旦发现有问题就马上进行治疗。他们是服务过度,我们是服务不足。我们也存在强制住院的,但大都是家属绑着来的。”钟明说。

  “我曾经看过一张地图。这张图显示,世界上各个国家精神病院的床位数都在减少,而中国的在增加。但即便如此,平均来看,其他国家的人均床位数还是比中国高。”钟明感慨。

  钟明认为,其他国家精神病院的床位数减少的原因在于,精神卫生服务由医院转向社会,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封闭式治疗转向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病人的问题不在医院解决,在社区解决,有专门的医生、社会工作者帮助这些病人。

  钟的同事从意大利学习回来后说,社会工作者和社区精神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这些病人,他们不需要长期住院,提高了生活质量。

  而中国的精神障碍治疗仍主要集中在精神病专科医院,绝大部分精神科病房都分为开放病房和封闭病房,重性精神障碍患者长期在封闭式病房中住院。而一般有伤害自己或他人倾向、不认为自己有病的病人,本人不同意住院,而由亲属送来住院的,就由亲属签字,也都会被安排住在封闭病房。

  钟明到韩国学习时了解到,“在韩国,设有专门的人权委员会,有权让精神科患者出院。如果患者需要长期住院,则需要进行评估。由医生、律师、家属组成的评估团每半年评估一次,评估认为不需要住院了,就可以出院。”他说。

  钟明称,长期来看,应该向国外学习,通过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减少住院人数,但短期内,还是要靠住院来解决。

  而中国的现实是,精神卫生服务严重不足,能够接受专业精神卫生服务的精神障碍患者比例很低。“中国大量的人还没有得到治疗,尤其是在农村。”钟明说。

  中国的精神卫生服务资源分布不匀。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医院数量多,床位多,医疗水平高;而在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精神卫生服务严重不足。研究表明,中国农村地区的精神障碍的发病率甚至高于城市地区。“农村更需要精神卫生基础设施。这一点在中国跟其他病种状况一样。”钟明表示。

  医学的边界

  对于受到广泛关注的“被精神病”,钟明说,“听到过别的医院有(这种情况),就是那个老婆把一个没有精神病的老公送进去的案例。”

  他认为,这主要是制度问题和中国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问题。如果我们的精神卫生服务状况像国外那样以社区为主,对有精神问题的患者提供帮助,也就不会有‘被精神病’了。

  钟明反对“被精神病”的出现是因为精神科医生权力过大。“医生没有那么大的权力。之所以有这种说法,是因为有人认为,如果医生说一个人有精神病后,就可以把他关进医院,实际上把他关进医院的不是医生。”

  他列举了曾经遇到过的一个病例:有一位病人是由警察和亲属一起送来的,经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可等他住院好了之后,却没有人接他出院。而病人的亲属已经把他的房子出租出去了。钟明和几个医生做了很久家属工作,他才出院。钟明希望自己有这个权力,但事实上,他没有权力让病人出院。

  有观点认为精神科是“医生统治的地盘”,钟明非常坦诚地说,“这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等。每个治疗,都要请患者或者家属同意,告诉他们有什么替代方法,并为之分析利弊,这是我们发展的方向。”

  “我们特别强调一个词叫做‘依存性’,就是你一定要听我的,不是因为我的权威性,而是我要给你解释清楚这个药有什么作用,你不吃会有什么危害。”钟明解释道。

  钟明认为,精神科医生理想的权力边界是“提供信息给家属、警察和法院。”比如医生能够判断一个人如果不进行治疗有可能会自杀或伤害别人,专业判断只能由医生做。在香港,是由医生去提供这个信息,有个专门的法庭,法官去判断这个人是否去住院。“由于我们没有这样的法庭,医生只能告诉家属,这个病人要住院,不住院很危险,强烈建议他住院。病人不同意怎么办?只能是家属将病人送到医院,医院有个大铁门,送进来后大铁门一关。”

  “生命价值高于一切,这是医学伦理学的原则。”钟明强调。

  厌食症是精神科疾病,钟明曾遇到过一个患有厌食症的女孩儿,瘦的只有三四十斤,已经有生命危险了,但不愿意进行治疗,最后医院只能强制对她进行治疗。“她的生命健康权高于自由选择权。”

  当前,精神科的普遍观点是健康权更重要,会以健康权为由去限制一个人的自由,但不是所有的精神病患者都是这样的,有些病人也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钟明认为,医生用自身的专业权威强迫患者服从,可能当时有效果,但从长远看,对于治疗不利,此类特权对医生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

  关于《精神卫生法(草案)》,钟明和同事们普遍认为,医生的权利是应该受到限制的。目前的现状会影响到精神科这个行业的发展。

  “我觉得现在(精神科)已经受到影响了,社会上对我们有太多负面的评论。我希望有更多的可操作的标准来规范医生的行为。”钟明非常认真地说。

  资料

  根据2009年,费立鹏(M.R……Phillips)等人在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的论文,中国大陆成年人群30天患病率高达17.5%.据此估算中国大陆约有1.73亿成年人患有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其中约1.58 亿人从未接受过专业的精神卫生治疗。

  然而,在精神卫生医疗资源如此匮乏的中国,“被精神病”的案例却屡屡见诸报道。2010年,民间组织“精神病与社会观察”与深圳衡平机构发布了《中国精神病收治制度法律分析报告》,指出了中国大陆的精神卫生服务陷入了“该收治的不收治,不该收治的却被收治的混乱局面”。这份报告认为,中国的精神病医院,在理论、立法、收治制度和职业伦理规范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精神科医生的权力边界过大。

  2011年6月1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精神卫生法(草案)》(下称草案),并公开征集意见。

  6月25日,公开征集意见结束,较原定的7月10日提前了15天。在踟蹰26年之后,政府部门主导的精神卫生立法的走向仍不明朗。

  根据多方观点,《草案》中对于利益相关各方的权责边界仍存巨大争议。而专业性强,且相对封闭的精神科的权责边界更是争论的重点。经济观察报调查发现,在现有的制度环境之下,利益相关各方要么设置失当,要么在实际中轻易失守。一方面,赋予了精神医疗的专业机构和人员过大的权力,有滥用甚至寻租之虞;另一方面,也让其背负了不能承受的重责,长期来看,妨碍了精神卫生服务的发展。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名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网络课堂
40多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