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理论 > 辨证论治 > 中医外科 > 正文

肛门周围痈疽

2009-09-16 17:27 医学教育网
|

  肛门直肠周围发生的急慢性化脓性病变,称为肛门周围痈疽。本病中医文献又有便痈、脏毒、肛门痈、肛内痈、盘肛痈、悬痈、坐马痈,跨马痈等名称。由于发病部位深浅不同,一般称浅者为痈,深者为疽,统称为肛门周围痈疽。相当于西医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1、不分男女老幼,均可发生本病。以20~50岁青壮年发病最多,男多于女。

  2、发病前往往有内痔、肛裂,或肺结核、麻疹等病史。

  3、本病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疼痛肿胀,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脓肿不易消退,溃后每多成为肛瘘。

  (1)肛门周围皮下脓肿:发生于肛门周围的皮下组织,局部红肿热痛,脓成则按之波动感,而全身症状不明显。

  (2)坐骨直肠窝脓肿:位于肛门与坐骨结节之间。初期只感肛门部不适或微痛,逐渐伴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随后局部症状加重,肛门有灼痛或跳痛,在排便、咳嗽、行走时疼痛加剧,甚则坐卧不安。肛门指诊,患侧丰满,有明显压痛和波动感。

  (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位于提肛肌以上,腹膜以下,位置深隐。

  局部症状不明显,有时仅有直肠下坠感,但全身症状明显。肛门指诊,可触到患侧直肠壁处有浸润变硬,压痛、隆起及皮动感。

  (4)直肠后间隙脓肿:症状与骨盆间隙脓肿相同,直肠内有明显的坠胀感,骶尾部可产生钝痛,并可放射至下肢。在尾骨与肛门之间有明显深部压痛。肛门指诊,直肠后方肠壁处有触痛、隆起和波动感。

  本病总由湿热下注所致。锛病位有深浅,证候分虚实。一般位深者,全身症状重而局部症状较轻;位浅者,局部症状较明显而全身症状较轻。实证多因过食醇酒厚味,医学教育网整理湿热不化而成;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成脓较快,溃后脓出黄浊稠厚臭秽。虚证多因肺、脾、肾三阴亏损,湿辨证论治毒乘虚下注所致;局部漫肿平塌,皮肤暗红或不红,疼痛较轻,成脓较慢,溃后脓出清淡不臭。治疗以清热化湿解毒为基本原则。

  湿热毒盛证[证见]局部红肿热痛,成脓较快,坐卧不安,受压、咳嗽时加重;溃后脓液黄浊稠厚而带粪臭味,溃口呈凸形,常伴有全身不适,恶寒发热,头痛身疼,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解毒,活血祛瘀。

  [方药]

  1、主方:三妙散(朱震亨《丹溪心法》)合凉血地黄汤(祁坤《外科大成》)加减处方:苍术6克,黄柏6克,川牛膝9克,生地黄12克,当归尾9克,赤芍9克,连翘9克,金银花9克,黄芩9克,槐角9克,地榆9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便秘者,加生大黄9克(后下)、枳实9克、瓜蒌仁12克(打碎)。溲赤者,加车前草15克,泽泻9克。脓成者,加穿山甲9克、皂角刺9克、黄芪15克。

  2、中成药

  (1)三妙丸,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连翘败毒丸,每次10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痔疮丸,每次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1)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方1(房学贤等《古今民间妙方》)

  处方:黄连10克,黄柏10克,栀子10克,生地黄12克,龙胆草6克,泽泻12克,柴胡15克,车前子15克(包煎),生甘草6克蛔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二煎加水800毫升,煎至500毫升。合汁分早中晚3次服完,每日1剂。

  (2)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方3(房学贤等《古今民间妙方》)

  处方:半边莲30克,生黄芪30克、皂角刺6克。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每日服1剂。适用于肛周脓肿溃后。

  (3)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方4(房学贤等《古今民间妙方》)

  处方:紫花地丁15克,蒲公英15克,苍术10克,苦参15克,川芎10克,丹参10克。加水1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先熏后洗,每日1剂,熏洗2~3次。适用于肛周脓肿早期。

  阴虚湿阻证[证见]局部漫肿平塌,皮色暗红或不红,疼痛较轻,成脓较慢,溃后脓液清淡不臭,溃口晦暗凹陷,有低热或午后潮热,食欲不振,消瘦倦怠。医学教育网整理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若兼见肺虚,可见咳嗽咯血,骨蒸盗汗;脾虚则神疲纳呆,大便溏薄;肾虚则腰膝酸软,耳鸣不寐。

  [治法]滋阴除湿,兼清虚热。

  [方药]

  1、主方:滋阴除湿汤(陈实功《外科正宗》)加减处方:当归9克,白芍9克,熟地黄12克,知母9克,黄柏9克,象贝母9克,泽泻克,地骨皮9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肺虚者,加百部12克、白及9克、阿胶9克(烊化)。脾虚者,加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9克、山药15克,去知母。肾虚者,配服六味地黄丸。溃后气血双虚者,宜且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丸调治。

  2、中成药

  (1)地榆槐角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百合固金丸,水蜜丸每次6克,大蜜丸每次1丸(9克),每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下。适用于肺虚者。

  (3)六味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或淡盐汤送服。适用于肾虚者。

  (4)十全大补丸,每次9克,每日2次,饭前温开水送服。适用于溃后气血两虚者。

  (5)人参养荣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

  (1)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方2(房学贤等《古今民间妙方》)

  处方:青蒿15克,鳖甲15克,栀子10克,丹皮10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加水800毫升,煎至500毫升,二煎加水600毫升,煎至400毫升,合汁分早、中、晚3次服完。每日1剂。

  (2)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方3(房学贤等《古今民间妙方》)

  处方:见湿热毒盛证单方验方(2)。适用于肛周脓肿溃后。

  外治法1、初起实证用玉露散、双柏散或如意金黄散外敷;虚证用冲和膏外敷。

  2、脓成宜切开引流。应根据痈疽的部位、深浅和病情缓急来选择手术方法。一般应作放射状切口。

  3、溃后宜用九一丹,或用生肌玉红膏纱条祛腐,待创面洁净后,改用生肌散或皮粘散撒布。

  4、手术(1)一次切开法:适用于浅部痈疽。以最隆起波动明显处为中心,与肛门呈放射状切开,切口长度与痈疽大小相应。手指伸入切口,分离脓腔间隔,搔刮并清除坏死组织;适当剪除切口边缘部分皮肤,伤口敞开,使引流通畅。用九一丹或红油膏纱条祛腐;待创面洁净,改用生肌膏或皮粘散至痊愈。

  (2)一次切开挂线法:适用于较深部位的痈疽。医学教育网整理先以皮肤最隆起波动明显处作放射状切开至肛缘,用探针从脓腔内寻找内口,并从内口探出。将肛缘皮肤切开,深层括约肌挂一橡皮线,将肌肉缓慢挂开,避免肛门失禁。

  (3)分次切开法:适用于复杂性深部痈疽。于痈疽顶部皮肤隆起波动最明显处作放射状切开,切口长度与痈疽大小相似,用手指分开脓腔间隔,排尽脓液。创口用五五丹纱条引流;待肛瘘形成后,再按肛瘘处理。

  预防调护

  (1)注意肛门部清洁卫生,防止便秘。

  (2)积极治疗痢疾、肠炎、痔疮、肛裂、肛门湿疹等疾病,以防染毒形成痈疽。如肛门直肠有坠胀疼痛等不适,应即时检查,及早治疗。

  (3)深部痈疽应保持引流通畅,纱条填塞不宜过紧,并常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以防止发生破伤风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距离2024医师技能考试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汤以恒 临床执业医师 《消化系统》 免费试听
    免费资料
    医师资格考试 备考资料包
    高频考点
    报考指南
    模拟试卷
    复习经验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