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宝典 > 中医基础 > 整体观念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辨别寒热 中医的“温度表”

2010-02-21 11:11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体温表是西医的最大骄傲之一,发明它的人肯定是天才,不知为啥没有给一个诺贝尔医学奖

  西医往往可以凭此小视中医了:你中医有什么了不起?历史悠久呀!医理深邃呀!但就只说这发热吧,你要望闻问切,四诊八纲,折腾来折腾去,好大半天还不一定有结果。而我呢。只凭一根小小的玻璃管儿,5分针就可以搞定,是你行还是我行?是的,这正是西医的优势,不服气不行。唉,谁叫中医只有一根小小的银针而没有一根小小的玻璃管呢?但是,在这里也得给西医提个醒儿,你那一根玻璃管儿对中医来说也不是万能的。何以为证?

  首先要说的是“寒证”。

  与热证相对应,中医有一系列寒证,不论是其数量还是其“质量”都不比热证逊色。这寒证是中医的专利,西医是不知道这一本经的。但是,对此,体温表却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因为寒证患者的体温并没下降,那一根玻璃管儿就等于虚设。看来这体温表是只知高攀而不能下到社会底层,没有贫民意识。管热不管冷哩。

  即使是对体温升高者,体温表也未必全有用。

  举个例子,外感风寒,这在中医当然是寒证了,一个最主要的症状就是“恶寒发热”,就是伴随着发冷而发热。这时的发冷是自我感觉,发热是客观存在,发冷是体温表量不出来的,发热却可以通过体温表量出来。此病在西医叫感冒,也叫上呼吸道感染,体温当然是要升高的。若根据体温表来说这应是热证了,而中医却偏要说它是寒证,就因为它“恶寒”,若是因其体温升高而按照热证去治那肯定要治出一个人仰马翻来。可见,体温表的高低并不一定表示中医的寒热。此刻的体温表并没有半点错误,错误的是人的脑袋:把中医与西医相混了。

  中医里还有一个热证也与体温表“不接龙”,那就是“阴虚发热”。

  说到阴虚发热,那可是一种十分恼火的发热。它往往是“五心发热”,两个手心两个脚心还加一个心窝子,一共燃起五团烈火。它更是午后发热。热在下午两点钟之后,头上赤日炎炎,身上烈火熊熊,真可谓是天底下最大的煎熬。而最使人难以忍受的是它的“骨蒸发热”,那热是从骨头里面发出来的,更像由蒸笼蒸出来的,其难受的滋味儿,没有亲身体验过是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出来,若选形容词。只有一个“死去活来”了。阴虚发热,中医认为是严重的,属于“酷热”范畴,但是,若你请来那一根小小玻璃管儿,体温往往是不高的,最多是一个小小的低热,体温表在这里又扮演了一回傻子。

  与之同档,还有一些发热,比如“气虚发热”“阳虚发热”“淤血发热”,体温往往也不升高,体温表就鞭长莫及。

  总之,中医说的寒热并不一定指身体的实际温度,而体温表却只看人家冷暖,基于此,用它来判断寒热可得小心点儿。对体温表,中医当然要洋为中用,有了它绝对是一件好事,但只有它又绝对不行,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辨证施治,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名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网络课堂
40多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