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卫生网校 > 乡村医生 > 乡村医生事迹 > 正文

「新时代 新气象」周松勃:一个乡村医生的坚守

2018-05-11 09:58 医学教育网
|

初识周松勃,是从一系列数字开始的。

从医30余年,跑遍当地100多个行政村,累计诊治患者超过46.1万人次。

自从医第一天起,坚持记录每位就诊患者的病历,如今病历档案累计229本共40多万份,摞起来一人多高。

向经济困难的病人贴钱舍药,手中1000多张患者的欠条,两大本为急重病人垫付转院费用的账本,流水近百万元。

这是个荣誉等身的乡村医生

2010年,获评卫生部“全国优秀乡村医生”。

2013年,在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公益活动中被推选为“特别关注乡村医生”。

2015年,被省委宣传部授予“最美河北人”之“最美医生”称号。

在保定涿州刁四村卫生所,当记者采访周松勃后发现,这些数字和荣誉,无法尽述一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者辛劳中的坚守与梦想。

1 、“活动半径保证半小时能回卫生所”

4月27日10时,涿州刁四村。赶上村里大集,进村的南北向主路拥堵而喧闹。穿过大集,再走上五六百米,就是刁四村卫生所。

芍药、竹子、玉簪花,假山、景观小瀑布、石桌、石凳……如果不是进门影壁上“刁四村卫生所”几个大字,记者会以为误入了谁家的花园。

“我是有意这么设计的。患者一进卫生所就是绿树、花香,比起呛人的消毒水味,这多轻松、温馨!”

这样细腻的心思,出自身高1米8、体重200斤,握手都比普通人重三分的村医周松勃。

周松勃设计的是卫生所,也是自己的家。朝南的正房他和家人居住,东侧是卫生所的门诊和药房,西侧是28张床位的住院部。目前,卫生所的医护人员除了他,还有妻子刘翠芳以及十几个年轻徒弟。

每逢村里大集,门诊的患者会少一些。周松勃看完排队的几个病人,脱下白大褂,把工作交接给一起坐诊的徒弟。此时,他放松地仰靠在客厅沙发里,啤酒肚反抗着勒紧的腰带,凸出来。

周松勃拍拍肚子,嘿嘿笑。“我年轻的时候,也算是有脸有型的帅小伙,当了村医以后,没时间运动,饮食也不规律,所以这胖多半算‘工伤’。”

今年57岁的周松勃,从医已经30余年,一年只有半天假,是大年初一上午,因为要给家里长辈拜年。

“去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时穿的西服,都是闺女们给买的。大集就在家附近,我一次没赶过。出去办事,活动半径保证半小时能回卫生所。”

周松勃为啥这么忙?

刁四村在当地是个大村,有530来户,1700多人。但是来找周松勃看病的不止本村人。翻开周松勃自制的病历登记本,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位病人的姓名、住址、就诊时间、症状、用药等情况。一些病例档案由于时间久了,纸已经泛黄。

这样的病历登记本,周松勃已经用了229本,摞起来一人多高。每本2000人,从1987年开始。

也就从那一年,周松勃捡起祖传治疗风湿骨病的手法,又拜老师学医。1992年,周松勃成为刁四村一名有国家执业医师证书、可以独立行医的乡村医生。

30多年里,周松勃跑遍了卫生所周边100多个行政村,累计诊治患者超过46.1万人次。

记录并保存病例,在许多人看来是只有医院才做的工作。周松勃把患者的病历记在本上的同时,也装在了脑子里,医术在对临床病历的反复咀嚼中日益精进。

现在周边村里许多村民的病史、用药史、家族遗传病史,他都了然于胸,村民们称他“活档案”。

“我从记录的第一天起就想创个记录,一晃30多年了,不知道能不能申报吉尼斯呢?比如记录病历档案时间最长的村医。”周松勃没有时间去了解申报吉尼斯纪录的程序,但这个想法却一度激励过他。

自2010年周松勃获评卫生部“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后,卫生所的名气更大了。现在,平均每天有大约100人次的门诊量,如果碰上要出诊,周松勃的午饭经常要拖到下午两三点。

累到身体受不住的时候,周松勃索性找个没人的地方自言自语开骂,发泄完了回去继续坐诊。

周松勃的三个女儿从小到大记忆里很少和父亲一起吃饭,而且因为夫妻俩在卫生所看病走不开,女儿们从小就很独立。

“我七八岁的时候,大我4岁的大姐就能踩着板凳够着锅台给我和二姐做饭。”这个情景周松勃小女儿周倩印象深刻。

“真的走不开,有的是乡里乡亲,有的是大老远来,生了病都心急火燎,眼巴巴排队等着,要说‘你们等着我去吃个饭’,哪说得出口啊?”周松勃摇摇头。

总有不得不走的时候,比如今年的全国两会。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周松勃到北京开会,一走就是20多天,这是他30多年来离开卫生所时间最长的一次。但他的老病号还是想办法把他“找了回来”。

“每天中午休息的间隙,我会和患者视频通话,问问病症,看看开的处方。有些老病号就认我,我嘱咐几句,他们心里踏实点。”

忙,是村医周松勃的常态,村民对他的依赖,他也早已习惯。“选择了医生这个工作,时间就不是自己的了,我把这种依赖视为一种信任和褒奖。”

有好几次,他累得实在想放弃,“但转念一想排队等着我的病人,心又软了。再苦再累,也得坚持。”周松勃看看墙上一面面患者送来的锦旗说。

2

“没钱也得救命,啥有命大”

村民们依赖的村医周松勃,其实年轻时是个手艺不错的木匠。刘翠芳本想和有手艺的木匠丈夫享福,没想到却和“最美医生”一起吃起苦来。

“看病有时要往外搭钱,遇到特别困难的索性就不收钱,没几年的功夫,家底就被掏空了。”刘翠芳当时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最初无法理解丈夫的行为。

“开始几年日子过得虽然紧,但还只是往外借钱,后来欠账越来越多,卫生所资金周转越来越难,几次面临断药。开始断药,我就去药店赊,可赊多了,药店也不肯再赊了,只好去银行贷款。”刘翠芳一度因为日子难以为继想要和周松勃离婚。

婚最后没有离,夫妻俩开辟了副业,跟随周松勃哥哥姐姐一起养鸭子。养了几年鸭子,收入还算不错,这才补上了银行贷款的窟窿。

刘翠芳找出家里盛放在鞋盒里的一捆捆欠条和两大本账本,每一张欠条、每一笔账背后都有故事。

“周大夫,原谅我的不辞而别,欠你的医疗费,这辈子还不上,我下辈子做牛做马也要还上。”一张打在2013年9月,金额3000元的欠条背面,留下了这样一行字。

欠条是来涿州打工的一名贵州农民工留下的。他在工地运砖时突然晕倒,被送往保定市一家医院,经过十几天抢救治疗花了近两万元,因为没钱继续治疗来到周松勃的卫生所。

在卫生所一个多月,周松勃管吃管住,给病人进行康复治疗。患者不辞而别那天,周松勃骑车追上去,患者还有些尴尬。但周松勃递了一大袋子康复药,还塞给他一些回家的路费。

5年过去,欠账一直没有偿还。但每逢春节,周松勃会收到患者从贵州寄来的茶叶和一些土特产。

这些欠条和账单背后,有的是治病,有的是救命。

一张2005年5月的欠条已经发黄卷了边,这是刁四村一名村民写的。

“这家伙和怀孕6个月的老婆吵架,老婆一气之下喝了半瓶农药,送到卫生所已经事发半个多小时了。我立马检查进行洗胃抢救,经过两天观察、治疗,终于母子平安。”

周松勃说:“他当时刚做了右肾摘除手术,家里还有1万多元欠债,咋和他要钱?”这张欠条周松勃存起来后,再没有催要过。

“没钱也得救命,啥有命大?”这是周松勃最朴素的想法。

不仅如此,周松勃还给自己定下“四个不收、一个免费”:出诊不收费、门诊不收费、针灸不收费、注射不收费,孤寡老人全免费。

如今,欠条累计已经有1000多张,一摞摞用皮筋打捆,少的几十元,多的几百、上千元。两大本账本是给急重病人垫付转院费用和住院押金的借款账本,流水近100万元。刘翠芳算了算,没还的加起来有大约46万元。

再次整理这些欠条和账单,刘翠芳感慨万千,“这些年又舍药又搭钱,没有把卫生所赔进去,反而来看病的越来越多。我公公去世时,自发来吊唁的有六七百人,站满了一条街。”

看到这样的情景,刘翠芳慢慢理解了丈夫的爱心和善举,她相信,这么做没错。

3

“让人们远离疾病就是我的分内事”

周松勃给记者翻看他和其他全国人大代表的合影,照片上他笑容满面,神态轻松。人们不知道的是,两会期间周松勃因身体不适被送到医院,他只在门诊拿了些药,也未做彻底检查。

“自己的身体,他不好好重视。患者的病确诊不了,他可以三天三夜不睡觉。”刘翠芳担心,却拿周松勃没办法。

行医开药,治病救人,是周松勃的分内事,但有些本不用村医过多操心的事,他出于职业本能也很上心。

“让人们远离疾病就是我的分内事。”周松勃说。

周松勃在2003年“非典”过后,建起了一处医疗废水处理装置。周松勃指指院子里的假山,“就在它下面”。

在假山之下,周松勃利用三个沼气池模具,用水泥浇筑了一个可以存储43立方米医疗废水的储水罐。医疗废水可存放三个月,废水用次氯酸钠、过氧乙酸等杀菌灭毒,确保不成为二次污染源。每隔三个月,医疗废水运到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减少污染排放。

与污水处理装置一起建起来的,还有一间8平方米的医用垃圾房。垃圾房做了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渗漏处理,可以暂存医疗垃圾。

医疗垃圾、废水的无害化处理到底有多重要?

周松勃看到村里有孩子拿着废旧针管玩就要“没收”。“医疗垃圾和医疗废水所含的病毒、病菌危害是普通生活垃圾、废水的数百甚至上千倍,随意抛弃和处理不慎很可能捅娄子,威胁村民健康。”

过去,一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水及医疗废物的处理不重视,将医疗垃圾和一般生活垃圾放在一起,随便倒在门口路旁,甚至丢弃在水渠中,直接污染饮用水源。

让周松勃欣慰的是,去年涿州市建了医疗垃圾处理中心。现在各村卫生所的医疗垃圾要“上缴”到乡卫生院,再由专用车辆拉到医疗垃圾处理中心。医疗废水也定期有专门的运输车辆抽走,进行无害化处理。

周松勃见多了死亡,却仍不能被“免疫”。进入临终阶段的病人需要止痛针缓解痛苦时,周松勃都尽量让妻子出诊。

“我见不得病人那渴望活下去却透着绝望的眼神,心揪得难受。”看见病人苦苦熬着等待死亡,周松勃总是忍不住掉眼泪。

作为一名医生,有时无法帮病人解除痛苦、挽救生命,大概是周松勃最无奈的事。于是,他产生了一种“活着要救人,身后也要救人”的执念,决定捐献遗体。这一次,妻子和他想到了一起。

“一个人的眼角膜能让多个人重见光明,一个人两个肾脏能救活两个人。现在很多需要移植器官的患者,因为缺少器官源得不到及时救治。”周松勃说。

2012年国庆期间,周松勃和妻子借三个女儿回家的机会,用两天时间做通了孩子们的思想工作。

“比起一点点腐烂掉或者化为灰烬,日后父母身体的一部分能够在别人的生覆盖延续,也许是更好的结果。”周倩不是被说服,而是不得不尊重父母的意见。

没等国庆节结束,周松勃夫妇就在三个孩子的陪同下,到保定红十字会办清了所有遗体捐献手续,孩子们含泪在父母遗体捐赠意向书上签了字。

“人道、博爱、奉献”,采访结束时,记者再次看到刁四村卫生所院墙上几个红色大字,又多了一层理解。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免费资料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免费资料领取

免费领取

网校内部资料包

立即领取
考试辅导
直播课
【直播回放】2021年基础摸底测试
免费直播|2021年基础摸底测试

直播时间:2月1日

主讲老师:俞庆东

针对人群:所有人群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