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师分阶段考试 > 辅导精华 > 第一阶段

医师分阶段技能考试必考:急救心肺复苏的正确操作

2019-12-16 14:02 医学教育网
|

关于“医师分阶段技能考试必考:急救心肺复苏的正确操作”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下:

传统的初级心肺复苏包括畅通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和人工胸外按压(circulation),简称为ABC。以达到快速建立有效人工循环,给患者基础生命支持(BLS)的目的。近来强调BLS应包括电话呼救、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强调胸外按压的早期CPR和迅速使用自动体外电除颤。最新的指南中强调,基础生命支持最重要。心肺复苏中国专家共识中强调,先进行胸外按压(C),再行保持气道通畅(A)和人工呼吸(B)的操作,但如果明确是由窒息造成的SCA,应进行传统的CPR即A-B-C,新生儿的CPR仍为A-B-C。

1.畅通气道 

使患者仰卧于坚固的平地或平板上,头颈部与躯干保持在同一轴面上,取出义齿,用手指清理口咽部,解开患者衣扣,松开裤带。畅通气道的方法有:

(1)仰头举颏法 一手置于患者的前额,手掌向后方施加压力,另一手示指托住下颏,举起下颏,使下颏尖与耳垂的连线与地面成垂直状态。使患者口张开,便于自主呼吸,同时准备人工呼吸。

(2)仰头抬颈法 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其头后仰,另一手放在颈后,托起颈部。注意不要过度伸展颈椎。该法有损伤脊髓的危险,颈椎损伤者忌用。

2.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后,立即耳听、面感、眼观,检查患者有无自主呼吸,如患者自主呼吸已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1)气管内插管 是建立人工通气的最好方法。

(2)口对口(鼻)呼吸 为一种快捷有效的通气方法。畅通气道后,将置于患者前额的手的拇指与示指捏住患者的鼻孔,操作者深吸气后,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唇紧密全罩住后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1秒以上,待患者胸部扩张后放松鼻孔,让患者胸部自行回缩将气体排出。若患者牙关紧闭或口唇创伤,应用口对鼻呼吸,吹气时捏紧患者口唇,操作者口唇密合于患者鼻孔的四周后吹气,其余操作同口对口呼吸。人工通气的频率为每分钟10——12次,开始应先连续吹气2次。

(3)其他 目前推荐使用有防护装置的通气方法,有口对面罩呼吸、呼吸球囊面罩装置等。

3.胸外心脏按压 

是建立人工循环的主要方法,应尽量使按压次数>100次/分,以保证脑和冠状动脉的灌注。最新指南中进一步强调强化按压的重要性,要求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秒,并强烈建议未经培训或不熟练的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将A-B-C改变为C-A-B,即连续胸外按压30次然后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连续吹气2口。

(1)按压方法 患者 仰卧于硬的平面上,施救者者跪在患者右侧的胸部旁。按压时,一手掌根置于患者胸骨长轴上,手指背曲不接触胸壁,另一手掌根重叠其上。按压时关节伸直,用肩背部力量垂直向下按压。

(2)按压部位 接触胸壁的掌根位于胸骨中下部。

(3)按压深度 成年人使胸骨下陷>5cm或胸廓前后径的1/3,然后放松,放松时掌跟不应离开胸壁。

(4)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 按国际指南建议,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应在检查心律前先进行5个周期的CPR,电除颤1次后也应立即进行5个周期的CPR,然后再检查心律。一般要求每2分钟检查1次心律。有2为施救者时,一人必须完成5个周期约2分钟后,方可交换职责。

4.除颤 

多数突发的、非创伤的心搏骤停是心室颤动所致,除颤是最好的复律方法。目前认为宜尽早除颤。在室颤发生3分钟内进行除颤,心跳骤停未及时发现者,在BLS 2分钟后即行除颤。

(1)院外除颤 强调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

(2)院内除颤 首选非同步直流电击除颤。将两电极分别置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和心尖部左乳头外侧,使电极中心在腋前线上。成年人一般300——360J,小儿 50——150J能量单相波除颤。对于有植入性起搏器的患者,应把电极放在距起搏器至少2——5cm处。暂时不能立即除颤者,可进行心前区捶击(1——2次)。电除颤效果不佳时,视心室颤动的类型,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将细颤变为粗颤,再重复电除颤。

以上内容“医师分阶段技能考试必考:急救心肺复苏的正确操作”医学教育网整理,更多内容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医师分阶段栏目。

热点
编辑推荐
    回到顶部
    折叠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