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会议中心

我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医学会议中心> 医学会议百科

什么是医疗口译

2016-04-27 09:59

 关于什么是医疗口译,医疗口译员需要哪些技能,纽约的情况如何等,在此整理出统一介绍。

据美国1964年颁布的《民权法案》第六款,一家医院只要接受联邦政府的资助,就有责任为不会讲英语的病人提供口译服务。

纽约作为一个传统移民城市,族裔组成多元,有24%的人口无法流利使用英语。随便一个医院都会有需要西班牙语、中文、俄语、波兰语等口译服务的时候,而又或多或少会接受联邦政府的款项。

医院一般既没财力也没必要为每一个语种都请一位全职口译,就会把整块口译服务外包给专业的翻译公司。大部分的医疗口译员,都是与这些翻译公司合作的自由译者。医院需要口译服务时,就联系翻译公司。翻译公司再联系自己的合同译者。

医疗口译是什么?

医疗口译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电话口译,一是面对面口译。两者各有利弊。

电话口译的好处是快捷。收费按分钟计算。许多医院都设有口译服务专线。一个急诊室的医生如果收治到一名只讲印地语的病人,可能最好的办法就是打电话给翻译公司要求提供电话口译。但电话那头的口译员只能依靠听觉知道发生了什么,他看不到交谈双方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后者也是沟通中的重要部分。

面对面口译则不会有这个问题。但由于必须提前预约,就只适用于非紧急情况。而且口译员去一个医院会有来回交通的开支,行业规定是每次出动都要收取两小时最低服务费用。大部分的医患沟通,并不需要两小时,剩下的时间里,口译员很可能就是在医院里坐着,无所事事。

面对面口译,也就成了效果虽然可能更好,但成本可能更高甚至有些浪费的一种医疗口译形式。

西班牙语和中文是纽约需求量最大的两种语言,个别医院也会聘请全职的西班牙语和中文口译员。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而且西班牙语的机会多过中文的机会。

能在医院做全职中文口译的,几乎一定要兼会普通话和粤语,如果还会福州话,那就炙手可热了。这和纽约华人社区的多元结构有关。

不管做什么领域的口译,最基本的技能是语言能力,对两种文化的理解,还有广泛吸收各种知识的经历。

恰恰是之前给会议、公司、学校、媒体等做口译的经验,为我打下了这样的基础。这些技能需要长时间积累,确实不大会在几周内发生惊天动地的变化。

但是一旦有了这些长期积累的基础,要进入医疗口译行业,就只需要再补充几个方面的知识。而这些都是可以在短期内完成的。

一是医疗词汇。

虽然不至于要有一个医生那样大的医学词汇量,但常见病症如偏头痛、胆固醇高、心慌、胃溃疡这些,还是得知道。

二是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比如对病人资料保密的要求,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如果怀疑有虐待幼童、虐待老人、自杀或他杀倾向等情况,需要立即向医院报告。

三是了解标准行规。

比如翻译时要用第一人称,要站在不影响医生和病人有直接目光接触的地方,必要的时候可以用手势暂停讲话的人,病人情绪激动无法暂停时要马上换成同声传译等。

四是职业道德。

比如不要在翻译时偏袒任何一方,不要让自己的个人喜恶流露出来,不要收红包。

结业后我与两家提供医疗口译服务的公司签了合同,做了几个月自由译者,然后在学姐曾就职的癌症中心找到一份全职工作。我的工作主要是做行为学方面的质性研究,但由于是部门里唯一会讲中文的全职员工,所以也在有需要时继续参与口译工作。

医疗(意料)之外

从这些医疗口译实践中,我更加感受到积累医学词汇以外的知识,对一位医疗口译员的重要性。

有位研究员想采访一些晚期癌症患者,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结果我之前苦攻的各种癌症词汇都没派上用场。由于讨论的话题主要围绕患癌之后如何看待生命的意义,许多患者提到宗教,有信基督教、佛教、一贯道的。有基督徒说着说着就从《圣经·约伯记》里整段背经文的。

有位来做精神评估的病人,说起了自己早年黑在美国,为韩国老板开的按摩店打工,提供色情服务,结果被警察抓过两次的经历。

有位十几年前做过肝脏移植的患者,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自己当年如何在美国一直等不到肝脏,毅然回国后很快获得死囚肝的故事。

另有一次在外科为一位打算做膝盖手术的老奶奶翻译。医生听说她从北京来,兴奋地说起自己去年夏天被北大邀请去做客座演讲者的经历,还有他多么喜欢颐和园、故宫、天坛,以及不小心尝到豆汁之后万念惧灰的感觉。

这或许也是口译对我来说的魅力所在。你在人生路途中积攒的那些看似琐碎、偏远的冷知识,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用场。

医疗口译员归根结底还是口译员,属于语言工作者。他们的专长不是医学,也不需要是。

不知道健康人的血压范围应该在哪里,这并不是问题。相关的指南本来也在不断修改。口译员只需要知道“高压130,低压90”在英语里可以简单明了地表达为“130 over 90”,就行了。至于这算不算血压高,留给医生去判断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