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手机网
手机网

手机网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med66_cdel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皮肤与性病 > 主治复习资料 > 正文

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012-01-15 17:08 医学教育网
|

1 主面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医皮肤科42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 黄水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较评定

黄水疮是一种因毒热郁于皮毛,以流黄水、浸淫成片为特征的皮肤传染病。相当于脓疱疮。

2.1 诊断依据

2.1.1 皮损为浅在性水疱、脓疮,周围红晕,易破溃、糜烂、结痂。脱痂后遗留淡褐色素沉着,不留瘢痕。

2.1.2 多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易接触传染,有自家接种性的特点。

2.1.3 好发于儿童,成人亦可感染。夏秋季多见。

2.1.4 自觉微痒,可伴有附近淋巴结肿大。

2.2 证候分类

2.2.1 暑湿热蕴:脓疱密集,色黄周围有红晕,糜烂面鲜红,多有口干,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

2.2.2 脾虚湿蕴:脓疱稀疏,色灰白或淡黄,糜烂面淡红。多有面黄,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

2.3 疗效评定

2.3.1 治愈:皮疹全部消退。

2.3.2 好转:无新起脓疱、水疱,皮疹干涸结痂,消退皮损达50%以上。

2.3.3 未愈:皮损不减或消退不足30%。

3 流皮漏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流皮漏又称鸦啖疮,是一种皮肤损害为深红色浸润斑块,表面有棕红色结节,愈后形成萎缩性瘢痕的皮肤病。相当于寻常狼疮。

3.1 诊断依据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1.1 皮损初起为针尖至黄豆大小,呈鲜红或褐红色浸润性结节,渐渐扩展,融合成片,玻片压之可见不退色的苹果酱色结节,此结节探针极易刺入,结节破溃后可出现溃疡,愈后残留萎缩性瘢痕,在瘢痕上仍可出现新的结节。

3.1.2 常单侧性发病,可发于全身任何部位,尤以面部的鼻、口、颊、耳等处为常见。

3.1.3 病程缓慢,自觉症状不明显。

3.1.4 可发于任何年龄,以儿童、青年为多见。

3.1.5 病理检查呈结核结节改变,中心可见干酪样坏死。

3.2 证候分类

3.2.1 湿热瘀阻:颜面可见黄豆大小褐红色结节,四周浸润融合成片,或有溃疡。伴有纳差、烦躁易怒。舌淡红或边尖红,苔自腻或黄腻,脉弦滑。

3.2.2 气血亏虚:颜面有暗红或淡红色的斑片,结节浸润,脓水稀薄,老疤痕凹陷,新溃疡色暗,伴神疲乏力,低热盗汗,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

3.3 疗效评定

3.3.1 治愈:皮损完全消退,创面愈合,不再有新疹出现。

3.3.2 好转:皮损愈合50%以上。

3.3.3 未愈:皮损如故,仍有新疹不断出现或愈合皮损不足30%者。

4 腓踹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腓踹疽是发生在小腿肚,以暗红色硬结,可溃烂而久不收口为特征的疮疡,类似于硬红斑。

4.1 诊断依据

4.1.1 皮损初为豌豆大小坚韧活动的皮下结节,逐渐增大与皮肤粘连,呈暗红色或青紫色。可破溃形成溃疡,不易愈合,愈合留有萎缩性瘢痕。自觉轻微触痛。

4.1.2 对称分布于小腿中下部屈侧。经过缓慢,好发于春秋季。

4.1.3 多见于青年女性。

4.1.4 既往有结核病史,或伴有内脏结核。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1.5 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反应。

4.1.6 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变荡,主要浸润真皮深层,多数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构成,含有少数郎罕巨细胞。

4.1.7 应与瓜藤缠鉴别。

4.2 证候分类

4.2.1 湿热瘀阻:结节暗红,压痛明显,多有低热,小腿酸痛,纳差便干。舌红,苔薄白,脉细或数。

4.2.2 气血亏虚:结节溃烂,脓水稀薄,久不收口,伴有神倦乏力,纳少,便溏。舌淡,苔薄,脉沉细弱。

4.3 疗效评定

4.3.1 治愈:皮损全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 o

4.3.2 好转:结节变小,症状减轻约50%。

4.3.3 未愈:皮损如故或结节消退不足30%。症状无变化。

5 肥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肥疮是多发生在头部的一种癣,以结黄痂、发秃落为特征。相当于黄癣。

5.1 诊断依据

5.1.1 头皮见碟形污黄厚痂,有鼠尿臭味,中心粘着且有毛发穿过,发变枯黄弯曲,易拔出但无折断。初为分币大小,久可泛及广大头皮,最后形成萎缩性瘢痕,遗留永久性秃发,仅沿发际有1cm左有的一圈毛发残留。自觉瘙痒,常继发感染,可形成脓肿。

5.1.2 病程缓慢,可迁延数十年。

5.1.3 多在儿童期发病,有与同患者密切接触史。

5.1.4 真菌检查:滤过紫外线灯下有暗绿色荧光。真菌培养致病菌为许兰氏黄癣菌。镜检可见发内孢子及鹿角状菌丝和气沟气泡。

5.2 证候分类

5.2.1 风湿毒聚:黄痂污秽,毛发枯黄易落,瘙痒无休,走窜漫延。舌红,苔薄,脉浮或滑。

5.2.2 湿热毒聚:黄痂粘着,头皮潮红,按之疼痛,糜烂溢脓。伴寒热头痛,口渴咽干。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5.3 疗效评定

5.3.1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真菌检查连续三次阴性或滤过紫外线灯下检查阴性。

5.3.2 好转:瘙痒及其他症状明显减轻,菌痂脱落50%以上,复查真菌仍有阳性,或滤过紫外线灯下仍见暗绿色荧光。

5.3.3 未愈:症状无变化,体征缓解程度不足30%,真菌检查仍阳性。

6 白秃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白秃疮是多发生在头部的一种癣,以脱白屑,久则毛发折断为特征。相当于之白癣。

6.1 诊断依据

6.1.1 皮损多在头顶部,呈圆形白色鳞屑斑如硬币或豆大,境界清楚。病灶中毛发无光泽,距头皮2~5mm处折断,病后不留瘢痕。自觉瘙痒。

6.1.2 好发于学龄儿童,男多于女,常在集体单位流行。有与同患者或与病猫、狗密切接触史。

6.1.3 真菌检查:滤过紫外线灯下见亮绿色荧光,真菌培养有小孢子菌属、毛发癣菌属等致病菌。

6.2 证候分类:

6.2.1 血虚风燥:皮损呈灰白色斑片,瘙痒,毛发干枯,易于折断,面色晦黄。舌淡红,苔薄白,脉濡细。

6.2.2 湿热毒聚:皮损呈红斑肿胀,丘疹脓疱,结黄色痂,多有发热,身疼。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6.3 疗效评定

6.3.1 痊愈:症状及体征消失,毛发生长正常。复查真菌连续三次阴性,或滤过紫外线灯检查阴件。

6.3.2 好转:症状明显减轻,鳞屑斑减少50%以上,复查真菌仍有阳性,或滤过紫外线灯下仍可见亮绿色荧光。

6.3.3 未愈:症状及体征无缓解或鳞屑斑减少不足30%。

7 圆癣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圆癣是发生在平滑皮肤的一种癣,以疹如钱币有匡廓,瘙痒为特征。相当于体癣。

7.1 诊断依据

7.1.1 皮损为圆形或不整形,边缘有炎性丘疹,逐渐向外扩展,亦可呈同心环或多环形,相邻皮损亦可相互融合呈花环状。表面附有细碎鳞屑,常有中心自愈倾向,瘙痒明显。

7.1.2 好发于颜面、颈、腋等多汗潮湿部位,多见于肥胖体形,常发生在夏天多雨季节。

7.1.3 真菌培养或镜检,常见小孢子菌属、毛癣菌属及表皮癣菌属等致病菌。

7.2 证候分类

7.2,1 风湿蕴肤:皮疹如钱币,渐次扩展,瘙痒无休。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7.2.2 湿热毒聚:皮损呈花环红斑,伴有脓疱,轻微疼痛,糜烂结痂,或有低热不适。舌红、苔薄、脉数。

7.3 疗效评定

7.3.1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复查真菌连续二次阴性。

7.3.2 好转:瘙痒明显减轻,皮疹消退30%以上,复查真菌结果仍有阳性。

7.3.3 未愈:症状、体征无缓解或皮疹消退不足30%。

8 鹅掌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鹅掌风是一种发生在手掌部的皮肤病,、以皮肤粗糙、变厚、于裂为特征。相当于手癣。

8.1 诊断依据

8.1.1 手掌局部有境界明显的红斑脱屑,皮肤干裂,甚或整个手掌皮肤肥厚、粗糙、皲裂、脱屑,亦可出现水疱或糜烂。自觉瘙痒或瘙痒不明显。

8.1.2 多始于一侧手指尖或鱼际部。常继发于脚湿气。

8.1.3 真菌培养或镜检多为阳性,常以表皮癣菌属及毛癣菌属为致病菌。

8.2 证候分类

8.2.1 风湿蕴肤:手掌或指间水疱如晶,涸干脱屑,境界明显,渐次扩大。或指间潮红,湿烂。舌红,苔白或腻,脉滑。

8.2.2 血虚风燥:手掌皮肤肥厚粗糙、干燥、龟裂。或水疱不显,干涸落屑。舌淡红,苔薄,脉细。

8.3 疗效评定

8.3.1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皮肤恢复正常,。复查真菌连续二次阴性。

8.3.2 好转: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在50%以上。复查真菌阴性或阳性。

8.3.3 未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变。

9 脚湿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脚湿气是发生在足部的皮肤病,以足丫白斑湿烂或足跖、趾间起水疱为特征。相当于足癣。

9.1 诊断依据

9.1.1 趾间浸渍,覆以白皮,常伴恶臭。或足跖、足缘群集水疱,干燥脱屑。或足跟、足缘甚至整个足跖皮肤肥厚、干燥、皲裂。自觉剧痒,夏季尤甚。

9.1.2 足部多汗者易患本病。

9.1.3 真菌培养和镜检多为阳性。

9.2 证候分类:

9.2.1 湿热下注:密集水疱,糜烂流水,浸淫成片,瘙痒疼痛或有发热。舌苔薄黄,脉滑数。

9.2.2 血虚风燥:皮肤增厚,粗糙于裂,瘙痒不流水。舌红,苔薄,脉细。

9.3 疗效评定

9.3.1 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皮肤恢复正常。

9.3.2 好转: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在50%以上。复查真菌仍有阳性。

9.3.3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变。

10 灰指(趾)甲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灰指(趾)甲多由于鹅掌风或脚湿气日久延及爪甲,以指(趾)甲增厚色灰,失去光泽为特征。相当于甲癣。

10.1 诊断依据

10.1.1 甲远端或两侧见黄白斑点,渐扩展至全甲及甲下。甲板增厚、变脆,凹凸不平,色泽不荣,呈灰白或棕褐色;或甲板变薄、翘起,其下蛀空;或甲板部分增厚,而甲缘蛀蚀呈蜂窝状。

10.1.2 成人多见。始于一侧1~2个甲板,渐及邻甲,久及全部甲。多继发于鹅掌风及脚湿气。

10.1.3 真菌培养和镜检多为阳性。

10.2 证候分类

10.2.1 血燥失养:甲板色泽不荣,增厚或翘起,或蛀蚀呈蜂窝状。舌淡,少苔,脉细。

10.2.2 湿热蕴结:甲板色红,甲沟红肿,,或有脓疱,瘙痒刺痛。舌红,苔薄腻,脉滑数。

10.3 疗效评定

10.3.1 治愈:病甲全部脱落,新生甲色泽正常,真菌镜检阴性。

10.3.2 好转:病甲脱落30%以上。

10.3.3 未愈:病甲未脱或脱落不足30%。复查真菌阳性。

11 疥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疥疮是由疥虫侵袭皮肤所致。以指缝、手腕、脐周、阴股部等皮肤发生水疱、隧道,夜间痒甚为特征的传染件皮肤病。

11.1 诊断依据

11.1.1 皮损处呈散在分布的淡红色针头至栗米大小丘疹、丘疱疹及疥虫隧道。阴部有时可见褐红色小结节。自觉奇痒,夜间尤甚。

11.1.2 好发于指间、腕、肘窝、腋前缘、乳下、脐周、腹股沟等皱襞部,亦可泛发全身,除儿童外极少发于头面。

11.1.3 有疥疮患者密切接触史。

11.1.4 皮损处可查出疥虫。

11.2 证候分类

11.2.1 风热蕴肌:皮肤水疱少,丘疱疹多,壁厚波少,抓破干痂,瘙痒不已,久则皮肤干糙肥厚,舌红,苔薄,脉浮或滑。

11.2.2 湿热毒聚:皮肤水疱多,丘疱疹泛发,壁薄液多,破流脂水,浸淫湿烂。或脓疱叠起,或起红丝、眷核肿痛。舌红,苔黄腻,脉数滑……

11.2.3 虫毒结聚:阴茎、阴囊发生孤立的褐红色硬节,时时作痒,久难消散。舌淡,苔白,脉滑。

11.3 疗效评定

11.3.1 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三周以上,未复发者。

11.3.2 好转:治疗结束后,瘙痒明显减轻,皮疹消退60%以上。

11.3. 3 未愈:症状,体征无级解,或皮疹消退不足30%。

12 蛇串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蛇串疮是因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毒所致。以成簇水疮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行,且疼痛剧烈为特征的皮肤病。相当于带状疱疹。

12.1 诊断依据

12.1.1 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12.1.2 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12.1.3 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12.2 证候分类

12.2.1 肝经郁热: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燥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舌苔簿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

12.2.2 脾虚湿蕴:颜色较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12.2.3 气滞血瘀: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12.3 疗效评定

12.3.1 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

12.3.2 好转:皮疹消退约30%,疼痛明显减轻。

12.3.3 未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

13 热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热疮多因内热炽盛所致。以皮肤粘膜交界处发生成群水疱,痒痛相兼为特征。相当于单纯疱疹。

13.1 诊断依据

13.1.1 皮损色徽红,其上簇集丘疱疹、水疱结痂,破后糜烂,自觉痒痛相兼。

13.1.2 常发生于热病后或抵抗力低时。易反复发作。

13.1.3 皮损多好发于口唇、皮肤粘膜交界处,和鼻孔周围、面颊及外生殖器等部位。

13.2 证候分类

13.2.1 肺胃热盛:群集小疱,灼热刺痒。轻度周身不适,心烦郁闷,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13.2.2 阴虚内热:间歇发作,口干唇燥,午后微热。舌红,苔薄,脉细数。

13.3 疗效评定

13.3.1 治愈:皮损全部消退,可遗有淡褐色色素沉着斑。

13.3.2 好转:皮损干燥,结痂,或消退30%以上。

13.3.3 未愈:皮损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

14 扁瘊的论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扁瘊是一种多发生于颜面或手背的米粒大小、扁平,稍高起皮面的小疣。相当于扁平疣。

14.1 诊断依据

14.1.1 皮损处呈米粒至高梁粒大小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孤立散在,淡黄褐色或正常皮肤色,或微痒。

14.1.2 多发于暴露部位,如面部、手背。

14.1.3 有自家接种的特点。可见同形反应。

14.1.4 好发于青少年。

14.1.5 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和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上部和颗粒层有空泡化细胞,核深染,嗜碱性。

14.2 证候分类

14.2.1 热毒蕴结:皮疹淡红,数目较多,伴口干不欲饮,身热,大便不畅,尿黄。舌质红,苔白或腻,脉滑数。

14.2.2 热蕴络瘀:病程较长,皮疹黄褐或暗红、可有烦热。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缓。

14.3 疗效评定

14.3.1 治愈:皮损消退,无新出皮疹。

14.3.2 好转:皮疹较前变平,消退30%以上或有个别新疹出现。

14.3.3 未愈:皮疹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

15 疣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疣目为好发于手、足、头皮,大如黄豆,粗糙而坚硬,表面呈刺状,相当于寻常疣。

15.1 诊断依据

15.1.1 皮损处呈粟粒至黄豆大半球型丘疹结节,表面粗糙不平如刺状。

15.1.2 多发于手背、指趾、足缘等部位。

15.1.3 组织病理检查:表面明显角化和棘层肥厚,表皮上部空泡形成成网状,乳头瘤样增生。

15.2 证候分类

15.2.1 风热血燥:结节如豆,坚硬粗糙,色黄或红。舌红,苔薄,脉弦数。

15.2.2 湿热血瘀:结节疏松,色灰或褐。舌暗红,苔薄白,脉细。

15.3 疗效评定

同扁瘊。

16 鼠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鼠乳多生在躯于、四肢呈绿豆至黄豆大小,半球形隆起,疹中央有脐窝,形如鼠乳。相当干传染性软疣。

16.1 诊断依据

16.1.1 皮损处为粟粒至绿豆大呈半球型丘疹,色乳白或正常,表面光泽,中心脐窝状,孤立散在。刺破后可挤出白色粉状小体。自觉微痒。

16.1.2 好发于躯干、四肢。 o

16.1.3 多见于儿童、青年。有接触传染特性。

16.2 证候分类

16.2.1 风热蕴肤:丘疹光亮,微痒,抓破疼痛,四周稍红。舌红,苔薄,脉细。

16.2.2 湿热蕴结:丘疹瘙抓流汁,或有抓痕,破后可挤出粉状白色小体。舌红,苔薄腻,脉濡。

16.3 疗效评定

同扁瘊。

17 鸡眼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鸡眼是因足部(亦偶见于手部)长期受挤压或压迫所致,其根陷肉里,顶起硬结,形似鸡眼的皮肤病。

17.1 诊断依据

17.1.1 皮损呈豌豆大小,微黄,圆锥形硬结,质坚实,略高于皮面,表面光滑,有明显皮纹。

17.1.2 好发于摩擦及受压部位,以足底、趾间等多见,有明显压痛。

17.1.3 鞋履不适,长时间摩擦受压,足畸形,长期步行者易发本病。

17.2 证候分类

17.2.1 痰湿凝结:表面呈圆锥形硬结,灰黄色或蜡黄色,压之疼痛。舌苔薄白,脉滑。

17.2.2 湿热毒聚:结块四周稍红,略肿压痛。舌红,苔薄,脉微数。

17.3 疗效评定

17.3.1 治愈:皮损消退。

17.3.2 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上,压痛减轻。

17.3.3 未愈:损害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

18 胼胝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胼胝是指因手足久受摩擦压迫所致,其特征为皮厚涩而圆短如茧。

18.1 诊断依据

18.1.1 皮损呈蜡黄色限局性扁平斑块。中央部分最厚,边缘损害较薄。可有轻度压痛。

18.1.2 好发于掌跖等易受压迫及易摩擦部位。

18.2 证候分类

18.2.1 痰瘀互结:皮厚结块圆短如茧,呈蜡黄色,或有压痛。舌红,苔薄,脉滑。

18.2.2 痰结毒滞:结块肿胀,四周紫红,压痛明显。舌红,苔薄,脉微数。

18.3 疗效评定

18.3. 1治愈:扁平增厚性斑块消退。

18.3.2 好转:扁平增厚性斑块变薄,好转30%以上,压痛明显减轻。

18.3.3 未愈:皮损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

19 湿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湿疮是由禀性不耐,风湿热邪客于肌肤而成。皮疹呈多种形态,发无定位,易于湿烂流津的瘙痒性渗出性皮肤病。相当于湿疹。

19.1 诊断依据

19.1. 1 急性湿疮

19.1.1.1 皮损呈多形性,如潮红、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痂皮、脱屑,常数种形态同时存在。

19.1.1.2 起病急,自觉灼热,剧烈瘙痒。

19.1.1.3 皮损常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远端、阴囊等处多见。可泛发全身。

19.1.1.4 可发展成亚急性或慢性湿疮,时轻时重,反复不愈。

19.1.2 亚急性湿疮:皮损渗出较少,以丘疹、丘疱疹、结痂、鳞屑为主。有轻度糜烂面,颜色较暗红。亦可见轻度浸润,剧烈瘙痒。

19.1.3 慢性湿疮:多限局于某一部位,境界清楚,有明显的肥厚浸润,表面粗糙,或呈苔癣样变,颜色褐红或褐色,常伴有丘疱疹、痂皮、抓痕。倾向湿润变化,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有阵发性瘙痒。

19.2 证候分类

19.2.1 湿热浸淫: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19.2.2 脾虚湿蕴: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有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

19.2.3 血虚风燥:病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伴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自,脉细弦。

19.3 疗效评定

19.3.1 治愈:皮损消退。

19.3.2 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上。

19.3.3 未愈:皮损消退不足30%。

20 四弯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四弯风是因禀性不耐或脾虚湿盛所致。好发于四肢弯曲处,以皮肤干燥肥厚,抓破流津,瘙痒无度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皮肤病。相当于异位性皮炎。

20.1 诊断依据

20.1.1 皮损特点为干燥、粗糙、肥厚苔藓化,可有急性或亚急性皮炎样发作。自觉剧痒。

20.1.2 皮损好发于肘膝关节屈侧,亦可见于小腿伸侧及面颈、口周围等部位。

20.1.3 可有婴幼儿湿疮的病史,反复发作持续不愈。

20.1.4 具有遗传过敏倾向,家族或本人常有哮喘、瘾疹等病史。

20.1.5 血清IgE增高,血象嗜伊红细胞增高。

20.2 证候分类

20.2.1 血虚风燥:皮肤干燥肥厚,瘙痒抓痕血痂。食后腹胀,便秘或溏。舌质淡胖,苔白,脉滑。

20.2.2 风湿蕴肤:皮肤潮红,瘙痒剧烈,抓之可糜烂渗出。伴神倦,便溏。舌淡,苔薄腻,脉弦滑。

20.3 疗效评定

20.3.1 治愈:皮疹消退,或遗有色素沉着或减退斑。

20.3.2 好转:皮损变薄变淡,消退30%以上,瘙痒减轻。

20.3.3 未愈:皮损消退不足30%。

21 瘾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瘾疹又称bei(倍)lei (蕾)。其特征为身体瘙痒,搔之出现红斑隆起,形如豆瓣,堆累成片,发无定处,忽隐忽现,退后不留痕迹。相当于荨麻疹。

21.1 诊断依据

21.1.1 突然发作,皮损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水肿性斑块,境界清楚。

21.1.2 皮疹时起时落,剧烈瘙痒,发无定处,退后不留痕迹。

21.1.3 部分病例可有腹痛腹泻,或有发热、关节痛等症。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甚至引起窒息。

21.1.4 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21.1.5 皮疹经过三个月以上不愈或反复间断发作者为慢性瘾疹。

21.2 证候分类

21.2.1 风热犯表:风团鲜红,灼热剧痒。伴有发烧、恶寒、咽喉肿痛,遇热则皮疹加重。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1.2.2 风寒束表:皮疹色白,遇风寒加重,得暖则减,口不渴。舌质淡,舌苔白,脉浮紧。

21.3.3 血虚风燥: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伴心烦易怒,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沉细。

21.3 疗效评定

21.3.1 治愈:风团消退,临床体征消失,不再发作者。

21.3.2 好转:风团消退30%或消退后复发间隔时间延长,瘙痒等症状减轻者。

21.3.3 未愈:风团及瘙痒无明显改善者,或消退不足30%。

22 土风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土风疮指因肌腠虚疏,复感风邪所致,以状如风疹而头破,乍发乍瘥为特征的皮肤病。类似于丘疹性荨麻疹。

22.1 诊断依据

22.1.1 多呈水肿性红色风团,中心有坚硬小水疱,瘙痒剧烈,常有结痂。皮疹常成批出现,此起彼伏,缠绵不愈。

22.1.2 多发生在四肢伸侧,腹、臀等部位。

22.1.3 多见婴儿及儿童,夏秋季发病为主。

22.1.4 昆虫刺咬、胃肠功能障碍、肠内寄生虫病、饮食无度、过食糖及动物蛋白等均能诱发本病。

22.2 证候分类

22.2.1 风热犯表:风团样菱形红斑,中心有小丘疹或水疱。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22.2.2 胃肠湿热:风团红斑,糜烂结痂。伴脘腹痞胀,大便秘结。舌质稍红,苔白腻,脉弦滑。

22.3 疗效评定

22.3.1 治愈:自觉症状及皮损全部消退。

22.3.2 好转:丘疹风团消退30%以上,自觉症状明显减轻。

22.3.3 未愈:皮损及自觉症状无变化,或改善不足30%。

23 药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药毒是指因禀赋不耐,药毒内侵所致的皮肤发疹。相当于药物性皮炎。

23.1 诊断依据

23.1.1 皮损大多对称分布,广泛发作。形态不一,如荨麻疹样、麻疹样、猩红热样、多形红斑样,或见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样等。掌跖、口腔粘膜常为多见。

23.1.2 有一定潜伏期,长短不定。一般发生在用药后三周以内。

23.1.3 发病急剧,自觉灼热、瘙痒,可伴发热、倦怠等全身症状。重症患者可伴有内脏损害。

23.1.4 发病前有服用药物史。

23.2 证候分类

23.2.1 湿毒蕴肤:皮损处呈红斑、水疱,甚则糜烂渗液,表皮剥脱。伴剧痒,烦躁,口干,大便燥结,小便黄赤,或有发热。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23.2.2 热毒入营:皮疹鲜红或紫红,甚则紫斑、血疱,高热神志不清,口唇焦燥,口渴不欲饮,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质绛,苔少或镜面舌,脉洪数。

23.2.3 气阴两虚:皮疹消退,伴低热,口渴,乏力,气短,大便干,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23.3 疗效评定

23.3.1 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

23.3.2 好转:皮疹和临床体征消退30%以上。

23.3.3 未愈:皮疹及体征未缓解,甚至加重。

24 天疱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天疱疮是由心火脾湿,兼感风热暑湿之邪,薰蒸肌肤而成。以皮肤起燎浆水疱,小如芡实,大如棋子,皮破流津,缠绵不愈的大疱性皮肤病。

24.1 诊断依据

24.1.1 寻常型天疱疮

24.1.1.1 在皮肤上出现松驰性大水疱,疱壁易破,破后糜烂不易愈合。

24.1.1.2 皮损可局限,亦可遍及全身,口腔粘膜损害常见,或可先发生于口腔粘膜。

24.1.1.3 尼氏征阳性。

24.1.1.4 本病多发于中年人。

24.1.1.5 组织病理检查为表皮内大疱,常见棘细胞松解,形成天疱疮细胞。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4.1.1.6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见棘细胞间有IgG沉积,呈鱼网状荧光。

24.1.2 增殖型天疱疮

24.1.2.1 早期皮损与寻常型天疱疮类似,但糜烂面上出现乳头瘤样增殖。

24.1.2.2 好发于皱襞部位,或粘膜部位。

24.1.2.3 尼氏征阳性。

24.1.2.4 组织病理检查早期同寻常型天疱疮,以后可见乳头瘤样增生。

24.1.2.5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同寻常型。

24.1.3 落叶天疱疮

24.1.3.1 损初为浅在的松弛性水疱,易破溃,以后出现大片表皮剥脱之糜烂面,上覆叶状痂屑。

24.1.3.2 皮疹多泛发全身,粘膜损害少见或较轻。

24.1.3.3 尼氏征阳性。

24.1.3.4 组织病理检查为颗粒层及其下方发生棘刺松解,形成裂隙、大疱。

24.1.3.5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同寻常型。

24.1.4 红斑型天疱疮

24.1.4.I 红斑基础上出现松弛性水疱,或上覆脂溢性痂皮。

24.1.4.2 多发生于面颊、胸、背,或油脂分泌多的部位。粘膜损害较少。

24.1.4.3 尼氏征阳性。

24.1.4.4 组织病理检查同落叶型。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同寻常型天疱疮。

24.1.5 类天疱疮

24.1.5.1 皮损在正常皮肤或红斑基础上,出现张力性大疱,疱壁较厚,丰满紧张,不易破裂。

24.1.5.2 好发于四肢屈侧及皱襞部位,亦可泛发全身,自觉瘙痒。粘膜损害少见,且不严重。

24.1.5.3 尼氏征阴性,晚期水疱亦可发生阳性。

24.1.5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亦可见于儿童。

24.1.5.5 组织病理检查为表皮下张力性大疱,无天疱疮细胞。

24.1.5.6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为沿基底膜线状IgG沉积。

24.2 证候分类

24.2.1 热毒炽盛:发病急骤,水疱迅速扩展或增多,糜烂面鲜红。身热口渴,便干溲赤。舌质红绛,苔少或黄,脉弦滑或数。

24.2.2 心火炽盛:口腔糜烂或疮面色红,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数。

24.2.3 湿热蕴结:糜烂面大或湿烂成片,口渴不欲饮或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4.2.4 脾虚湿蕴:结痂,较厚而不易脱落,或疱壁紧张,潮红不著。倦怠乏力,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缓。

24.2.5 气阴两伤:病程日久,已无水疱出现。倦怠无力,气短懒言,或五心烦热。舌质淡红,苔少或苔剥,脉沉细。

24.3 疗效评定

24.3.1 治愈:皮疹全部消退,无新疹再发。

24.3.2 好转:皮疹消退30%以上,偶有新疹发生。

24.3.3 未愈:皮疹消退不足30%,新疹不断发生。

25 火赤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火赤疮是以水疱成群,多呈环状排列,并伴有红斑,瘙痒难忍为特征的大疱性皮肤病。相似于疱疹样皮炎。

25.1 诊断依据

25.1.1 皮损多呈聚集成群的小水疱,常排列成环状,疱壁厚不易破裂。多发生在风团之上,剧烈瘙痒。

25.1.2 好发于肩呷、臀部及四肢伸侧。粘膜很少累及。皮疹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

25.1.3 本病多见于中年人。

25.1.4 尼氏征阴性。

25.1.5 组织病理检查为表皮下水疱。

25.1.6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为真皮乳头有IgA呈颗粒状沉积。呈点状荧光反应。

25.2 证候分类

25.2.1 脾虚湿蕴:水疱簇集,呈丘疱疹、风团样瘙痒剧烈。腹胀纳呆,便溏,四肢沉重。舌质淡,苔白,脉弦滑。

25.2.2 气阴两伤:病程日久,无新疱发生。烦躁不安,倦怠懒言,周身无力,或五心烦热。舌质淡红少苔,脉沉细。

25.3 疗效评定

25.3.1 治愈:皮损全部消退,无新疹再发。

25.3.2 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上,偶有新疹发生。

25.3.3 未愈:皮损消退不足30%,,新疹不断发生。

26 登豆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登豆疮是因表虚里实,毒热入于营血所致。以皮肤大片潮红,出现群集帽针头至粟粒大小脓疱为特征的皮肤病,相似于疱疹样脓疱病。

26.1 诊断依据

26.1.1 皮损为在大片潮红的基础上发生浅在性小脓疱,可互相融合成脓糊状,一批干涸结痂,又可出现新的一批脓疱或形成多环状。发疹前常先有高热。

26.1.2 好发于腋下、腹股沟等皱襞部位,可泛发全身,可累及粘膜。

26.1.3 急性发作时多伴高热、寒战等症。

26.1.4 多发生在妊娠后期,分娩后可自然痊愈。

26.1.5 未破脓疱液细菌培养及血培养均为阴性。

26.2 证候分类

26.2.1 热入营血:群集性脓疱,基底潮红。伴高热,畏寒,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质红绛,苔黄或腻,脉弦滑或数。

26.2.2 气阴两伤:病程日久,已无新脓疱发生。皮肤淡红,脱屑,气短乏力,或五心烦热。舌质淡红,少苔,脉细数。

26.3 疗效评定

26.3.1 治愈:皮损全部消退,无新疹再发。

26.3.2 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上,无高热。

26.3.3 未愈:皮损发生未能控制。

27 红蝴蝶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红蝴蝶疮是一种面部常发生状似蝴蝶形之红斑,并可伴有关节疼痛、脏腑损伤等全身病变的系统性疾病。相当于红斑性狼疮。

27.1 诊断依据

27.1.1 系统性红蝴蝶疮

相继或同时出现下述4项以上,即可诊断。

27.1.1.1 蝶形红斑:颧部隆起的或平的固定红斑。鼻唇沟部位无皮损。

27.1.1.2 盘状红斑:红色隆起斑片,表面附有粘着性、角化性鳞屑及毛囊栓,陈旧损害可见萎缩性瘢痕。

27.1.1.3 有光敏史或检查发现对光异常反应所致皮疹。

27.1.1.4 口腔或鼻咽部有渍疡,常无痛感。

27.1.1.5 可有累及两个或更多的周围关节触痛、肿胀或积液。

27.1.1.6 有确切胸痛史或体检发现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积液。或心脏听诊有心包摩擦音,实验室检查有心包积液。

27.1.1.7 持续性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大于0.5克并可见有尿红细胞、白细胞、颗粒、管状等。

27.1.1.8 排除药物或代谢紊乱如尿毒症、酮血症、电解质紊乱等出现抽搐或精神症状者。

27.1.1.9 血液检查:溶血性贫血或白细胞少于4000/立方毫米(4×109/升);或淋巴细胞少于15%(1. 5×109/升);或血小板少于10万/立方毫米(100×109/升)。

27.1.1. 10 免疫学检查:红斑狼疮细胞阳性或抗dsDNA抗体滴度异常或有SM抗体或梅毒血清学反应假阳性。

27.1.1. 11 荧光抗核抗体阳性

27.1.2 盘状红蝴蝶疮

皮损好发于面颊、眉弓、耳廓、口唇、手背等暴光部位,呈暗紫红色浸润性斑片,表面复有菲薄鳞屑,部分可见萎缩。皮肤病理检查有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血管和附件周围灶性淋巴细胞浸润,狼疮带试验阳性确诊。

27.1.3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皮损多为环状红斑或呈多形性。病理表现同1.2.系统损害轻微,抗核抗体多为阳性。

27.2 证候分类

27.2.1 热毒炽盛:相当于系统性红蝴蝶疮急性活动期。面部蝶形红斑鲜艳,皮肤紫斑。伴有高热,烦躁口渴,神昏谵语,抽搐,关节肌肉疼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洪数或细数。

27.2.2 气阴两伤:斑疹暗红。伴有不规则发热或持续低热,手足心热,心烦无力,自汗盗汗,面浮红,关节痛,足跟痛,月经量少或闭经。舌红,苔薄,脉细数。

27.2.3 脾肾阳虚:面色无华,眼睑、下肢浮肿,胸胁胀满,腰膝酸软,面热肢冷,口干不渴,尿少或尿闭。舌质淡胖,苔少,脉沉细。

27.2.4 脾虚肝旺:皮肤紫斑。胸胁胀满,腹胀纳呆,头昏头痛,耳鸣失眠,月经不调或闭经。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细弦。

27.2.5 气滞血瘀:多见于盘状局限型及亚急性皮肤型红蝴蝶疮。红斑暗滞,角栓形成及皮肤萎缩。伴倦怠乏力。舌暗红,苔白或光面舌,脉沉细。

27.3 疗效评定

27.3.1 系统性红蝴蝶疮

27.3.1.1 显效: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滴度明显下降,抗ds-DNA抗体转阴或低滴度,连续服药可保持病情缓解。

27.3.1.2 好转:症状及体征大部消失或减轻,实验室指标改善,连续服药可保持病情稳定。

27.3.1.3 未愈:症状及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无改善。

27.3.2 盘状红蝴蝶疮

27.3.2.1 治愈:皮损消失,组织病理检查真皮炎症消退,无基底细胞液化,狼疮带试验阴性。

27.3.2.2 好转:皮损大部消失,实验室检查改善。

27.3.2.3 未愈:皮损无改善或有新疹发生,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28 皮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皮痹是以皮肤肿胀、硬化,后期发生萎缩的皮肤病。可局限于某一部位,亦可累及全身。相似硬皮病。

28.1 诊断依据

28.1.1 系统性皮痹

28.1.1.1 初期手背手指、上脸水肿,皮肤呈对称性弥漫性浮肿性硬化,晚期皮肤硬化以及手指呈屈曲性萎缩。四肢肢端动脉痉挛现象(雷诺氏现象),指趾未端溃疡或瘢痕形成。伴有多关节痛或肿胀。

28.1.1.2 X线摄片呈肺纤维化。X线钡剂造影可见食管下段扩张及收缩功能低下。

28.1.2 局限性皮痹

28.1.2.1 初期为局限性水肿性斑块,继转象牙色皮肤硬化斑,有蜡样光泽。活动期其周围有淡红或紫红色晕,晚期出现皮肤萎缩。病理组织检查有助于确诊。

28.1.2.2 前臂伸侧皮肤病理活检显示表皮变薄,表皮突消失,真皮胶原纤维肿胀或纤维化。

28.1.3 患者多为女性。多有不规则发热,舌系带显著缩短,面、颈及手掌呈斑纹状,多发性毛细血管扩张。

28.1.4 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有抗Sc1一70抗体及抗着丝点等自身抗体。丙种球蛋白升高。X线摄片示指骨未端骨质吸收或软组织钙沉着。

28.2 证候分类

28.2.1 寒湿阻滞:多见于局限性皮痹。摸之坚硬,蜡样光泽,手捏不起,渐有萎缩。舌质淡或暗,苔薄白,脉沉缓或迟。

28.2.2 脾肾阳虚:多见于系统性皮痹。初起皮损处水肿,逐渐变硬萎缩。自觉乏力,畏寒肢冷,关节痛甚至活动受限,腹胀纳呆,大便溏泻,月经不调或停经。舌淡胖嫩或边有齿痕,脉沉伏。

28.3 疗效评定

28.3.1 显效:皮肤硬化、关节病、肢端动脉痉挛等主症消失50%以上,皮损变软,可留有色素沉着或消失,病理检查明显改善。

28.3.2 有效:主症消失30%以上,病理检查有改善,连续服药可保持病情稳定。

28.3.3 未愈:病情无改善或加重。

29 狐惑病的诊诊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狐惑病是一种以口咽、阴部蚀烂,目赤如鸠眼为特征的综合性皮肤病。类似于白塞氏综合证。

29.1 诊断依据

29.1.1 反复发作口腔溃疡,或外阴部溃疡。

29.1.2 可伴有瓜藤缠(结节性红斑)、青蛇毒(皮下血栓性静脉炎),皮肤针刺反应阳性。或出现眼部复发性前房积脓性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视网膜炎,以及关节红肿疼痛、肠痈(阑尾炎)样腹痛、黑便等症状。

29.1.3 可并发子痈(附睾炎)。

29.1.4 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干综合症、脑膜脑炎综合症,可并发闭塞性血管炎、动脉瘤。

29.2 证候分类

29.2.1 湿热毒结:多见于急性发作期。下肢红斑结节,症见高热,心烦汗出,口舌生疮,灼热疼痛,关节酸痛,胸胁闷胀,口苦咽干,妇女带下黄稠。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29.2.2 肝肾阴虚:,口、眼、外阴部溃疡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低热缠绵,手足心热,头昏目眩,口干咽燥,遗精盗汗,月经不调,腰膝酸软。舌红少津或裂纹舌、光面舌,脉细数。

29.2.3 脾肾阳虚:反复出现口腔、外阴溃疡,遇冷加重。病程长,全身乏力,少气懒言,手足不温,食欲不振,畏寒肢冷,下肢浮肿,大便溏稀,遗精阳萎,月经不调。舌淡,苔白,脉沉细。

29.3 疗效评定

29.3.1 显效:口、眼、外阴部溃疡及皮肤结节等主症大部消失,针刺反应阴性,病情稳定。

29.3.2 好转:主症明显减轻,连续服药可保持病情稳定。

29.3.3 未愈:病情无改善,或加重。

30 猫眼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猫眼疮因其疹形如猫之眼而得名。多发于春秋季,好发于手足,可累及口腔及阴部。相当于多形性红斑。

30.1 诊断依据

30.1.1 皮损初起为红斑,略高出皮面,以后中心出现水疱,约为扁豆或指盖大小。初起为鲜红色,逐渐变暗红或暗紫红色,可相互融合,红斑可中心消退,形成环状、或出现重叠水疱如虹彩状。水疱若呈血性时称出血性猫眼疮。自觉疼痛,略有痒感。

30.1.2 发病骤急,发疹前可有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常可伴发咽峡炎,扁桃体炎,关节炎等。

30.1.3 好发于指缘、手掌及前臂、足背、小腿、颜面、颈项等部位,常呈对称性。重者可累及粘膜。

30.1.4 青年女性发病较多,春秋为发病季节。

30.1.5 组织病理检查:表皮细胞水肿,渗出明显者可见表皮下水疱形成;真皮水肿,小血管扩张,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早期为嗜中性及嗜酸性细胞,晚期为淋巴细胞、组织细胞,胶原纤维明显肿胀。

30.2 证候分类

30.2.1 湿热蕴结:发病急,皮损鲜红,中心水疱明显。发热,咽痛,口干,关节痛,便干,尿黄。舌质红,苔白或微黄,脉弦滑或微数。

30.2.2 寒湿阻络:皮疹暗红,遇寒加重。下肢沉重,关节痛,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或缓。

30.3 疗效评定

30.3.1 治愈:皮损全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

30.3.2 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上,自觉症状明显减轻。

30.3.3 未愈:皮损消退不足30%,仍有新疹发生。

31 瓜藤缠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瓜藤缠是以小腿起红斑结节,犹如藤系瓜果绕胫而生为特征的皮肤病。类似于结节性红斑。

31.1 诊断依据

31.1.1 皮损好发于小腿伸侧,呈结节略高出皮面,色淡红或鲜红,继而变为暗红或紫红色,不溃破,常对称发生。自觉烧灼性疼痛。

31.1.2 发病前常有发热、全身不适、关节痛等症状。

31.1.3 好发于青年女性,春秋多见,常反复发作。患者多有风湿病或结核病史。

31.1.4 血沉加快,抗“O”滴度及血清丙种球蛋白增高, OT皮试呈强阳性。

31.1.5 组织病理检查:呈血管炎改变,深层静脉血管壁增厚,内膜细胞增生、肿胀、变性,甚至管腔闭塞,真皮水肿,乳头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31.1.6 应与腓踹疽相鉴别。

31.2 证候分类

31.2.1 湿热瘀阻:发病急骤,皮下结节,略高出皮面,灼热红肿。伴头痛,咽痛,关节痛,体温增高,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舌质微红,苔白或腻,脉滑微数。

31.2.2 寒湿入络:皮损暗红,反复缠绵不愈。伴有关节痛,遇寒加重,肢冷,口不渴,大便不干。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迟。

31.3 疗效评定

31.3.1 治愈:红斑消退,自觉症状消失。

31.3.2 好转:红斑消退30%以上,自觉症状明显减轻。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1.3.3 未愈:红斑结节无变化或有新的皮损出现。

32 风热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风热疮是以躯干起淡红色斑片,多随皮纹排列,脱屑如糠秕之状为特征的皮肤病。相当于玫瑰糠疹。

32.1 诊断依据

32.1.1 皮损大多先在躯干或四肢局部出现一个较大的圆形或椭圆形红色或黄红色鳞屑斑,称为母斑。母斑出现数日后,在躯干及四肢出现多数同样大小的红斑,呈横列椭圆形,长轴与皮纹走行一致,中心有细微皱纹,界清,边缘不整,表面有少量细糠状鳞屑,多数孤立存在。自觉痒甚,一般无全身不适。

32.1.2 好发于胸背(尤其胸部两侧)、腹部、四肢近端。颜面及小腿一般不发生。

32.1.3 皮损成批出现,颜色常不一致,色鲜红、褐黄或灰色不等。

32.1.4 好发于青壮年,春秋常见。

32.2 证候分类

32.2.1 风热蕴肤:发病急骤,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淡红斑片,中心有细微皱纹,表面少量细糠状鳞屑,伴心烦口渴,大便干,尿微黄。舌质红,苔白或薄黄,脉浮微数。

32.2.2 风热血燥:斑片鲜红或紫红,鳞屑较多,瘙痒较剧,伴有抓痕血痂。舌红,苔少,脉弦数。

32.3 疗效评定

32.3.1 治愈:皮损完全消退。

32.3.2 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上。

32.3.3 未愈:皮损消退不足30%。

33 白疕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白疕是以皮肤上起红色斑片,上覆多层白色皮屑,抓去皮屑可见点状出血为特征的皮肤病,相当于银屑病。

33.1 诊断依据

33.1.1 皮损初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红色丘疹,常呈点滴状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银白色多层性鳞屑,状如云母。鳞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基底浸润,可有同形反应。陈旧皮疹可呈钱币状、盘状、地图状等。

33.1.2 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以肘关节面多见,常泛发全身。

33.1.3 部分病人可见指甲病变,轻者呈点状凹陷,重者甲板增厚,光泽消失。或可见于口腔、阴部粘膜。发于头皮者可见束状毛发。

33.1.4 起病缓慢,易于复发。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

33.1.5 可有家族史。

33.1.6 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角层内有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堆积,棘层增厚。表皮突呈规则性向下延伸,真皮乳头水肿呈棒状,乳头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33.2 证候分类

33.2.1 风热血燥:皮损鲜红,皮疹不断出现,红斑增多,刮去鳞屑可见发亮薄膜,点状出血,有同形反应。伴心烦口渴,大便干,尿黄。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滑或数。

33.2.2 血虚风燥:皮损色淡,部分消退,鳞屑较多。伴口干,便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缓。

33.2.3 瘀滞肌肤:皮损肥厚浸润,颜色暗红,经久不退。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涩或细缓。

33.3 疗效评定

33.3.1 治愈:皮损完全消退,或消退95%以上。

33.3.2 好转:皮损消退50%以上。

33.3.3 未愈:皮损消退不足50%。

34 摄领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摄领疮是好发在颈部两侧,以皮肤粗糙肥厚,剧烈瘙痒为特征的皮肤病。相当于神经性皮炎。

34.1 诊断依据

34.1.1 皮损如牛项之皮,顽硬且坚,抓之如枯木,瘙痒剧烈。

34.1.2 好发于颈项部,其次发于眼睑、四肢伸侧及腰背、骶、髋等部位,呈对称分布,或呈线状排列。亦可泛发于全身。

34.1.3 多见于情志不遂,夜寐欠安之成年人。病程较长。

34.1.4 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可伴有轻度海绵形成。真皮部毛细血管增生,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或可见真皮纤维母细胞增生,呈纤维化。

34.2 证候分类

34.2.1 肝郁化火:皮损色红,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眩晕,心悸,门苦咽干。舌边尖红,脉弦数。

34.2.2 风湿蕴肤:皮损呈淡褐色片状,粗糙肥厚,剧痒时作,夜间尤甚。苔薄或白腻,脉濡而缓。

34.2.3 血虚风燥:皮损灰白,抓如枯木,肥厚粗糙似牛皮,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女子月经不凋。舌质淡,脉沉细。

34.3 疗效评定

34.3.1 治愈:皮损及症状全部消退,或残留色素沉着或色素消失。

34.3.2 好转:皮损较前变薄、落屑减少。自觉瘙痒减轻或皮损消退30%以上。

34.3.3 未愈:皮损依然如故,或消退不足30%,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

35 顽湿聚结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顽湿聚结是因体内蕴湿,外感风毒或虫咬所致,以四肢发生灰褐色坚实结节,伴奇痒为特征的皮肤病。相当于结节性痒疹。

35.1 诊断依据

35.1.1 皮损呈半球形隆起,触之坚实,散在孤立,色暗红或灰褐,阵作剧痒。

35.1.2 常发生于四肢伸侧,尤以小腿伸侧为多见。

35.1.3 多见于成年妇女,病程缓慢。

35.1.4 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不规则向真皮内增生,形成假性上皮瘤状,真皮内显示非特异性炎症浸润,并可见神经组织明显增生。

35.2 证候分类

35.2.1 湿热蕴结:皮疹呈半球形隆起,色红或灰褐,散在孤立,触之坚实,剧痒时作。舌质红,苔薄白、脉滑。

35.2.2 血瘀风燥:皮疹呈结节,色紫红或紫褐,皮肤肥厚,干燥,阵作瘙痒。舌紫暗,苔薄,脉涩。

35.3 疗效评定

35.3.1 治愈:皮损消退80%以上,症状消失。

35. 3.2 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上,轻痒者。

35.3.3 未愈:皮损如故,或消退不足30%,瘙痒剧烈者。

36 紫癜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紫癜风是以皮肤出现紫红色扁平皮疹,自觉瘙痒,可发于全身各处,常累及口唇为特征的皮肤病。相当于扁平苔癣。

36.1 诊断依据

36.1.1 皮损为紫红斑,扁平略高出皮面,坚韧干燥,表面平滑,光泽如蜡,中央凹陷,粘膜受累。或呈糜烂,网状条纹,剧痒难忍。

36.1.2 多发于皮肤,粘膜,少数可侵犯指、趾甲和毛发,有时呈线状排列。

36.1.3 多见于青年及成人,病程较长。

36.1.4 组织病理检查示表面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细胞层不规则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及真皮上部呈带状浸润。

36.2 证候分类

36.2.1 风热阻络:皮疹紫红,表面光滑,中心凹陷,常呈多角形,阵发剧痒,口干欲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36.2.2 风湿蕴肤:皮疹呈疣状突起,融合成片,或呈条状,色紫红,剧痒难忍,夜寐欠安,口干不欲饮。舌质暗红,舌苔薄白或微腻,脉缓。

36.2.3 虚火上炎:粘膜发疹呈乳白色,或糜烂,有网状条纹。常有头昏,多梦,记忆力差。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沉细数。

36.3 疗效评定

36.3.1 治愈:皮损消退80%以上,自觉症状消失。

36.3.1 好转:皮疹消退30%以上,自觉瘙痒减轻。

36.3.3 未愈:皮疹无明显变化,或消退不足30%,仍剧痒。

37 白驳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白驳风是以皮肤变白,形状不一,并不痒痛为特征的皮肤病。相当于白癜风。

37.1 诊断依据

37.1.1 皮损颜色变白,或斑或点,形状不一,无痛痒。

37.1.2 可发生在身体各处,以四肢、头面多见。

37.1.3 多见于情志内伤青年。

37.1.4 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明显缺少黑素细胞及黑素颗粒。基底层往往完全缺乏多巴染色阳性的黑素细胞。

37.2 证候分类

37.2.1 气滞血瘀:皮肤白斑,或有气郁不舒及心烦不安。舌淡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缓。

37.2.2 肝肾阴虚:白斑,伴倦怠乏力,腰膝酸软,或五心烦热。舌质红,苔少,脉沉细。

37.3 疗效评定

37.3.1 治愈:皮损消失,肤色恢复正常。

37.3.2 好转: 30%以上皮损呈正常皮色,或脱色斑中有色素点生成。

37.3.3 未愈:皮损颜色无明显变化。

38 黧黑斑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黧黑斑是发生在面部的黄褐色或灰黑色斑片,不高出皮肤,常见于鼻背两侧。类似于黄褐斑。

38.1 诊断依据

38.1.1 面部皮损为黑斑,平于皮肤,色如尘垢,淡褐或淡黑,无痒痛。

38.1.2 常发生在额、眉、颊、鼻背、唇等颜面部。

38.1.3 多见于女子,起病有慢性过程。

38.1.4 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中色素过度沉着,真皮中嗜黑素细胞也有较多的色素。可在血管和毛囊周围有少数淋巴细胞浸润。

38.2 证候分类

38.2.1 气滞血瘀:颜面出现黄褐色斑片,腰膝酸软,或急躁易怒,胸胁胀痛。舌质暗,苔薄白,脉沉细。

38.2.2 肝肾阴虚:黄斑褐黑,伴腰膝酸软,怠倦无力,身体羸瘦。舌红,苔少,脉沉细。

38.3 疗效评定

38.3.1 治愈:颜面皮肤呈正常肤色。

38.3.2 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上。

38.3.3 未愈:皮损无明显变化,或消退不足30%。

39 蟹足肿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蟹足肿是创伤或自发而起。在皮肤上出现肥大而坚实的斑块,形状如蟹足的一种皮肤病。相当于瘢痕疙瘩。

39.1 诊断依据

39.1.1 皮损为质地坚硬,表面乎滑的扁平隆起,皮色呈淡红或正常,有时表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或呈树枝状增生。自觉瘙痒或有刺痛感。

39.1.2 好发于胸前,或肩胛部、背部及四肢受压迫部位。严重者可见多处皮损,与个人体质有关。

39.1.3 常继发于外伤或手术以后。

39.1.4 组织病理检查多见结缔组织增生,弹力纤维减少,附件被挤压而萎缩。

39.2 证候分类

39.2.1 气滞血瘀:皮损坚硬,色淡红或正常皮色,或有痒痛。舌质多暗淡,苔白腻,脉沉缓。

39.2.2 瘀血阻络:结块高凸,色暗滞,多发生在关节处,肿胀疼痛,影响活动。舌有瘀点,苔薄,脉细。

39.3 疗效评定

39.3.1 治愈:瘢痕变平或消失,自觉症状消退。

39.3.2 好转:瘢痕缩小30%以上,或变软变平,自觉症状减轻。

39.3.3 未愈:瘢痕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

40 酒糟鼻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酒糟鼻是发生在鼻准头及鼻两侧,以皮肤潮红、丘疹、脓疱,甚则鼻头增大变厚为特征的一种皮肤病。

40.1 诊断依据

40.1.1 鼻头或鼻两侧多呈红斑丘疹。一般临床分三期:红斑期主要是潮红毛细血管扩张;丘疹期是在潮红的基础上出现散在米粒大小丘疹或掺杂小脓疱,但无粉刺;鼻赘期为晚期,鼻尖出现结节、肥大增生,表面凹凸不平如鼻赘。一般无自觉不适症状。

40.1.2 在面部常见五点分部,即鼻尖、两眉间、两颊部、下颌部、鼻唇沟等。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0.1.3 多见于面部油脂分泌较多的人,常有便秘习惯。

40.1.4 组织病理检查主要见毛细血管扩张,皮脂腺增生。或可见结缔组织和皮脂腺增殖肥大。

40.2 证候分类

40.2.1 肺胃热盛:红斑多发于鼻尖或两翼,压之退色。常嗜酒,便秘,饮食不节,口干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多见于红斑期。

40.2.2 热毒蕴肤:在红斑上出现痤疮祥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明显,局部灼热,口干,便秘。片质红绛,苔黄。多见于丘疹期。

40.2.3 气滞血瘀:鼻部组织增生,呈结节状,毛孔扩大。舌质略红,脉沉缓。多见于鼻赘期。

40.3 疗效评定

40.3.1 治愈:皮损消失。

40.3.2 好转:部分皮损减轻,或消失30%以上。

40.3.3 未愈:皮损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

41 粉刺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粉刺多发于面部,以丘疹、脓疱、结节有时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为特征的一种皮肤病。相当于寻常性痤疮。

41.1 诊断依据

41.1.1 初起在毛囊口,呈现小米粒大小红色丘疹,亦可演变为脓疱。此后可形成硬结样白头粉刺或黑头粉刺,严重病例可形成硬结性囊肿。

41.1.2 多发于男女青春期之面部及胸背部,常伴有皮脂溢出。

41.1.3 多有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感外邪等诱发。

41.1.4 青春期过后,多数可自然减轻。

41.1.5 妇女多伴有月经不调。

41.2 证候分类

41.2.1 肺经风热:丘疹色红,或有痒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41.2.2 湿热蕴结: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1.2.3 痰湿凝结:皮疹结成囊肿,或有纳呆,便溏。舌淡胖,苔薄,脉滑。

41.3 疗效评定

41.3.1 治愈:皮肤损害消退,自觉症状消失。

41.3.2 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以上。

41.3.3 未愈:皮损及症状均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

42 面游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面游风是多发生于面部,以皮肤油腻或干燥,结黄痂或起白屑,痒甚为特征的皮肤病。类似于脂溢性皮炎。

42.1 诊断依据

42.1.1 皮损处多为淡红色或黄红色如钱币状斑片,上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干性皮脂溢出,多见干燥脱屑斑片。自觉瘙痒。

42.1.2 好发于头面、鼻唇沟、耳后、腋窝、上胸部、肩肿部、脐窝及腹股沟等皮脂溢出部位。

42.1.3 多有精神易兴奋,皮脂分泌异常或有偏食习惯。

42.2 证候分类

42.2.1 肺胃热盛:急性发病。皮损色红,并有渗出、糜烂、结痂,痒剧。伴心烦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42.2.2 脾虚湿困:发病较缓。皮损淡红或黄,有灰白色鳞屑,伴有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

42.2.3 血虚风燥:皮肤干燥。有糠秕状鳞屑,瘙痒,头发干燥无光,常伴有脱发。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42.3 疗效评定

42.3.1 治愈:皮损消退,自觉症状消失。

42.3.2 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上,自觉症状减轻。

42.3.3 未愈:症状无变化,或改善不足30%。

43 淋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淋病多为淋球菌感染而引起,以尿频、尿急、尿道刺痛或尿道溢脓,甚至排尿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性传播疾病。

43.1 诊断依据

43.1.1 有婚外性行为,或同性恋史,或配偶感染。

43.1.2 尿时有灼痛、尿急、尿频、尿道口红肿、溢脓。女性有脓性白带增多,腰痛,下腹痛,子宫颈红肿,宫颈外口糜烂,有脓性分泌物,可有前庭大腺部位红肿,有脓液溢出。

43.1.3 男性可并发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女性可并发输卵管炎、盆腔炎。

43.1.4 男性尿道口、女性宫颈口分泌物涂片:多形核白细胞内找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培养淋球菌阳性。

43.2 证候分类

43.2.1 湿热毒蕴(急性淋病):尿道口红肿,有尿急、尿频、尿痛、淋沥不止,尿液混浊如脂,尿道口溢脓。严重者尿道粘膜水肿,附近淋巴结红肿疼痛。女性宫颈充血、触痛,并有脓性分泌物,可有前庭大腺红肿热痛等。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43.2.2 正虚毒恋(慢性淋病):小便不畅,短涩,淋沥不禁,腰酸腿软,五心烦热。酒后或疲劳易发,食少纳差,女性带下多。舌质淡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弱。

43.2.3 毒邪流窜(伴有合并症者):前列腺肿痛,拒按,小便溢浊或点滴淋沥,腰酸下坠感。女性有下腹部隐痛,压痛,外阴瘙痒,白带多,或有低热等,全身不适感。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43.2.4 热毒入络(淋病性败血症):小便灼热刺痛,尿液赤涩,下腹痛,头痛高热,或寒热往来,神情淡漠,面目浮肿,四肢关节痛,心悸烦闷。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滑数。

43.3 疗效评定

43.3.1 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合并症消除。尿道分泌物涂片、前列腺及按摩液培养淋球菌三次阴性。

43.3.2 好转: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尿道口分泌物涂片或培养仍有淋球菌。

43.3.3 未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或加重。实验室检查无变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卫生资格考试公众号

相关资讯
编辑推荐
题库软件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职称题库(中/高级)

题库软件:热卖中

题库设计紧扣考试大纲、考试教材、考试科目。符合考试题型与考试科目,考试资料丰富,免费试用。

考试辅导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