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专长)考试 > 备考资料

2020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胁痛的辨证论治】

2020-11-06 19:18 医学教育网
|

“2020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胁痛的辨证论治】”是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中涉及到的重点考点,你复习到了吗? 抓住重点可以为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医学教育网编辑为大家整理搜集了具体的内容,详情如下:

(1)肝郁气滞证

主症: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常用柴胡、枳壳、香附、川楝子、白芍、甘草、川芎、郁金。

肝郁气滞证,若气郁化火,症见胁肋掣痛,口干口苦,烦躁易怒,溲黄便秘,舌红苔黄者,可去川芎,加山栀、丹皮、黄芩、夏枯草;若肝郁化火,耗伤阴津,症见胁肋隐痛不休,眩晕少寐,舌红少津,脉细者,可去川芎,酌配枸杞子、菊花、首乌、丹皮、栀子;若兼见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者,可加半夏、陈皮、生姜、旋覆花等;若气滞兼见血瘀者,可酌加赤芍、当归尾、川楝子、延胡索、郁金等。

(2)肝胆湿热证

主症:胁肋重着或灼热疼痛,痛有定处,触痛明显,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龙胆草、山栀、黄芩、川楝子、枳壳、延胡索、泽泻、车前子。

肝胆湿热证,若兼见发热、黄疸者,加茵陈、黄柏以清热利湿退黄;若肠胃积热,大便不通,腹胀腹满者,加大黄、芒硝;若湿热煎熬,结成砂石,阻滞胆道,症见胁肋剧痛,连及肩背者,可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川楝子,或酌配硝石矾石散;胁肋剧痛,呕吐蛔虫,先以乌梅丸安蛔,再予驱蛔。

(3)瘀血阻络证

主症: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胁肋下或见有癥块,舌质紫暗,脉沉涩。

治法:祛瘀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常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柴胡、枳壳、制香附、川楝子、郁金、五灵脂、蒲黄、三七粉。

瘀血阻络证,若因跌打损伤而致胁痛,局部可见积瘀肿痛者,可酌加穿山甲、酒军、瓜蒌根破瘀散结,通络止痛;若胁肋刺痛较重,可酌加当归尾、延胡索等活血调气,化瘀止痛;若胁肋下有癥块,而正气未衰者,可酌加三棱、莪术、土鳖虫以增加破瘀散结消坚之力,或配合服用鳖甲煎丸。

(4)肝络失养证

主症: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治法:养阴柔肝。

方药:一贯煎加减。常用生地黄、枸杞子、黄精、沙参、麦冬、当归、白芍、炙甘草、川楝子、延胡索。

胁痛的病因病机—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

2020年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便秘的针灸推拿治疗”

“便秘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

以上分享的“2020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胁痛的辨证论治】”内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如果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朋友。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林远 中医专长医师 《中医外科学》 免费试听
    回到顶部
    折叠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