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专长)考试 > 备考资料

痛经的针灸治疗主穴与配穴—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

2020-11-19 17:16 医学教育网
|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痛经的针灸治疗主穴与配穴—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考生顺利备考。

(一)辨证

痛经病位在胞宫、冲任,与肝、肾关系密切。外邪客于胞宫,或情志不舒等导致气血滞于胞宫,冲任瘀阻,“不通则痛”,为实证;多种原因导致气血不足,冲任虚损,胞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为虚证。

疼痛发于经前或经行之初,以绞痛、灼痛、刺痛为主,疼痛拒按,月经量少,质稠,行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缓者,为实证;月经将净或经后始作痛者,以隐痛、坠痛为主,喜按喜揉,量少色淡或色黯者为虚证。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缓,伴有乳房胀痛,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者,为气滞血瘀;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量少色黯,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黯苔白,脉沉紧者,为寒凝血瘀。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面色无华,舌淡,脉细无力者,为气血虚弱;经后小腹绵绵作痛,月经色黯量少,伴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红苔薄,脉沉细者,为肾气亏损。

(二)治疗

1.体针疗法

(1)实证

治法:散寒行气,通经止痛。以足太阴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三阴交、中极、次髎。

配穴:气滞血瘀配太冲、阳陵泉。寒邪凝滞配归来、地机。腹胀配天枢、足三里。胁痛配支沟、阳陵泉。胸闷配膻中、内关。

操作:毫针刺,用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方义: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通经而止痛。中极为任脉穴位,可通调冲任之气,散寒行气。次髎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四穴合用,共奏行气活血、温经止痛之功。

(2)虚证

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气海、三阴交、足三里。

配穴:气血亏虚配脾俞、胃俞。肝肾不足配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加百会、悬钟。

操作:毫针刺,用补法。可配合灸法。

方义:气海为任脉穴,可温养冲任暖下焦。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可调理气血。足三里补益气血。

2.耳针疗法

选子宫、内生殖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神门、肝、肾,每次选2~4穴,在所选的穴位处寻找敏感点,毫针刺,中等强度捻转数分钟,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也可用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

3.皮肤针疗法

选下腹部任脉、肾经、脾经,腰骶部督脉、膀胱经、夹脊穴。消毒后,腹部从肚脐向下叩刺到耻骨联合,腰骶部从腰椎到骶椎,先上后下,先中央后两旁,以所叩部位出现潮红为度,每次叩刺10~15分钟,以痛止、腹部舒适为度。

4.穴位注射疗法

选三阴交、地机、足三里、归来。每次选用1~2穴,选黄芪或当归、丹参等注射液,每穴注入药液0.5~1mL。

5.皮内针疗法

选气海、阿是穴、地机、三阴交。消毒穴位后,取揿钉形或麦粒形皮内针刺入,外用胶布固定,埋入2天后取出。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15种常见病脉的定义、临床意义—中医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

中医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瘢痕灸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2020年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肛漏的分类

以上关于“痛经的针灸治疗主穴与配穴—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的知识由医学教育网整理,最后祝各位医师资格考试备考的考生顺利通过考试,加油!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林远 中医专长医师 《中医外科学》 免费试听
    回到顶部
    折叠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