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立即扫码添加微信
心理过程 | 指人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具体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
包括三个方面,即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 |
在心理过程中,还伴随着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 |
人格 | 也称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 |
主要包括人格倾向性、人格特征、自我意识。 |
遗传为心理的 发展提供可能性 | 个体的性别、容貌、肤色、头发颜色和眼睛等都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个体的智力、个性和气质等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基因遗传的影响 |
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 大脑结构的发展:出生时脑的重量为350~400g,是成人脑重的25%,出生后脑的重量一直增加直到成熟为止,增加的速度早期迅速,后期缓慢。大脑发展的两个快速期是5~6岁和13岁左右 |
感觉 |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 |
1.分类: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姿势和运动觉;痛觉 | ||
2.感觉现象 | 有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的空间积累与空间融合、感觉对比:喝了苦药后接着喝白开水,会觉得白开水有点儿甜味 | |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给一点微光刺激可提高听觉的感受性。包括感觉补偿和联觉 |
知觉 |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
基本特性:①选择性;②整体性;③理解性;④恒常性 (口诀:常选解体) |
记忆 | 1.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2.根据记忆内容分为形象记忆、运动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 以信息加工的观点解释记忆过程,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3.过程:识记、保持和遗忘、再认和回忆 4.遗忘的规律与特点:①遗忘进程先快后慢;②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有关;③遗忘的多少与个体的心理状态的关系;④遗忘与个体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的关系 |
思维 | 1.是人脑间接地概括地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种理性认识形势。 例如,医生巡视病房时,发现某患者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四肢湿冷、脉搏细速,马上会想到患者可能休克了。 2.思维特征:概括性、间接性、指向性、逻辑性与连贯性 思维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 3.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和概括。 |
情绪 | 情感 | |
对需要的满足 | 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 | 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
从进化上看 | 人与动物共有 |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
从发生上看 | 受情境影响大,不稳定 | 受情境影响小,较稳定 |
从反应上看 | 反应强烈 外部表现明显 | 反应较深沉 外部表现不明显 |
自觉性 | 指一个人有明确的行动目的,并能充分认识行动效果的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社会、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品质 |
果断性 | 指一个人善于明辨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作出决定,并实现所作决定的意志品质 |
坚韧性 | 指在执行决定时能坚持到底,顽强地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
自制力 | 指在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约束自己的能力 |
生理的需要 | 食物,水,空气,性等 |
安全的需要 | 回避危险和恐惧感 |
归属和爱的需要 | 社交、归属感、爱 |
尊重的需要 | 成就、权利、名誉、地位 |
自我实现的需要 | 理想、抱负 |
趋-趋冲突 | 同时有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而引起同样程度的动机,但必须从中抉择其一时发生的心理冲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
避-避冲突 | 同时面临两件不欢迎或令人讨厌的事物,产生同等的逃避动机,要回避其一就必然遭到另一件事时产生的心理冲突(前有悬崖后有追兵) |
趋-避冲突 | 对同一目标采取矛盾的态度,既向往(喜欢),又拒绝(厌恶)时发生的心理冲突最常见(想吃羊肉又怕腥) |
整体性 | 人是一个整体的人,人格各个方面互相影响和制约,不应孤立地看待某一方面。比如有些人坚忍不拔,有些人顽固偏执。 |
稳定性 | 强调内在、本质的自我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
独特性 | 即个别性,强调人的个体差异。 |
社会性 | 体现在个人身上的社会化程度或角色行为。 |
倾向性 | 反映个体行为动力方面的内容,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或惯常方式的方向。 |
多血质 | 黏液质 | 胆汁质 | 抑郁质 | |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 活泼 | 安静 | 兴奋 | 抑制 |
通过感觉、知觉、记忆等进行的活动称为 A.意志过程 B.人格倾向 C.情感过程 D.人格特征 E.认知过程 | ||
![]() | ||
![]() | ||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认知过程:是接受、加工、储存和理解各种信息的过程,即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反映过程。认知过程从感觉开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都是认知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是在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 |
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或集中的现象称为 A.注意 B.人格 C.记忆 D.情感 E.想象 | ||
![]() | ||
![]() | ||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
下列哪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 A.选择性 B.适应性 C.整体性 D.理解性 E.恒常性 | ||
![]() | ||
![]() | ||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知觉基本特性:①选择性;②整体性;③理解性;④恒常性。 |
女,18岁。近几个月来常因琐事与父母发生激烈争吵,闷闷不乐,被诊断为抑郁症而入院治疗。两周后,其父母前去探视,患者起初表现出既想见又不想见的矛盾心理,但最终还是决定拒绝见其父母。医生根据病情同意了患者的决定。该患者起初的心理状态属于 A.双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趋避冲突 D.回避冲突 E.多重趋避冲突 | ||
![]() | ||
![]() | ||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趋-避冲突:对同一目标采取矛盾的态度,既向往(喜欢),又拒绝(厌恶)时发生的心理冲突最常见(想吃羊肉又怕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