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立即扫码添加微信
功能 |
含义 |
意义 |
肺主呼吸之气 | 肺从自然界吸入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完成气体交换。 | 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对全身气机具有调节作用,故“诸气者,皆属于肺”。 |
肺主一身之气 | 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在肺相合生成宗气,贯心脉以行心血。 |
功能 |
含义 |
内容 |
意义 |
肺主宣发 | 肺气向上、向外、升宣、发散的功能 | ①排出体内浊气; ②将脾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周身,外达皮毛; ③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
维持呼吸运动、水液代谢正常进行的基础。 |
肺主肃降 | 肺气向下、向内、肃降、收敛的功能 | ①肺通过肃降,吸入自然界清气,下纳于肾; ②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于其他脏腑,并将津液下输于肾; ③清肃呼吸道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
功能 |
含义 |
意义 |
肺气宣发 | ①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于周身; ②主司腠理开合,调节汗液排泄。 |
/ |
肺气肃降 | 将体内的水液不断地向下输送,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 | 肺为水之上源 肺主行水 |
功能 |
含义 |
总结 |
肺朝百脉 | ①全身血液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再输布到全身; ②辅心行血; |
/ |
肺主治节 | ①治理调节呼吸运动; ②治理调节一身之气的运动; ③治理调节血液的运行; ④治理调节津液的输布代谢 |
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津液的机能 |
特性 |
含义 |
肺为娇脏 | ①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天气直接相通,易受外邪侵袭; ②肺居高位,为华盖而覆盖诸脏,又为百脉之所朝,凡其他脏腑的病变,易上及于肺; ③肺不耐寒热,易受邪侵,无论外感、内伤或是他脏病变,多侵袭或累及于肺而为病; |
肺气以降为顺 | ①肺为阳中之阴脏,通于秋气,其性收敛下降; ②肺居位高以覆诸脏,称之为华盖; 肺气以降为顺,顺则五脏六腑之气亦顺---“肺为脏之长” |
肺喜润恶燥 | ①肺为清虚之体,性喜清润而恶燥。 ②在病理上,燥邪易灼伤肺津,甚化火耗阴,肺失滋润,致肃降无权,故喜润恶燥是肺的特性。 |
功能 |
生理 |
病理 |
脾主升清 | 脾气将精微上输心肺、头目,以化生气血,滋养清窍,营养周身。 | ①气血不足,清窍失养:见面色无华、头目眩晕; ②清阳不升,水谷并走大肠:见腹胀、泄泻等; |
脾主升举 | 脾气升托内脏,使其恒定在相应位置。 | 脾/中气下陷:见下坠感或内脏(胃、肾、子宫、直肠)下垂 |
功能 |
内容 |
备注 |
肝主疏泄 | 促进血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代谢 | 中心环节 “调畅全身气机” |
促进脾胃的运化和胆汁的分泌排泄 | ||
调畅情志 | ||
通调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和月经 | ||
肝主藏血 | 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 濡养肝及筋目;肝血为经血之源; |
肝血充足可涵养肝气,以保证肝疏泄功能正常发挥。 |
特性 |
内容 |
体阴用阳 | 体阴:肝居于下焦,属阴;肝藏血,血属阴。 |
用阳:①肝主疏泄,其气主升主动,性喜条达属阳; ②肝阳易亢,肝风易动,见眩晕、肢麻、震颤、抽搐等症; |
|
肝为刚脏 | 肝为将军之官,内寄相火,其性刚烈,具有易亢、易逆、好动的特点。 |
肝主升发 | 肝五行属木,通于春气,春天阳气始发,内蕴生升之机;肝之病变以升发太过为多见,临床多见肝阳上亢、肝气上逆的病理变化,故又有“肝气肝阳常有余”之说 |
喜条达恶抑郁 | 肝宜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既不抑郁也不亢奋的冲和之象,才能维持肝疏泄功能正常; 暴怒可致肝气亢奋、思虑抑郁则可致肝气郁结; |
功能 |
内容 |
作用 |
肾藏精 | 肾藏之精,包括先天生殖之精,及后天水谷之精气和五脏六腑之精。 | 主生长、发育; 主生殖; 推动调节脏腑气化 |
肾主水 | 肾的气化功能,调节津液输布和排泄,维持津液代谢平衡。 | 清者上升,营养全身; 浊者下降,形成尿液。 |
肾主纳气 | 肾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 | 保持呼吸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
特性 |
内容 |
联系 |
肾为封藏之本 | 防止精、气、血、津液的过量排泄与亡失 | 男子遗精,女子带下过多、滑胎,尿频,小便清长,遗尿,尿失禁、大便滑脱不禁 |
维持呼吸运动的平稳和深沉 | 呼多吸少,动则喘甚 | |
肾为水火之宅 | 肾为五脏六腑之本,主一身阴阳,为水火之宅,寓真阴、真阳 | 肾阴,为人体阴液之根本,谓之命门之水;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本,谓之命门之火。 |
肾恶燥 | 肾为水脏,主藏阴精,司津液之气化 | 燥邪易伤津液,久则肾精耗损,甚则骨髓枯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