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上市 全新改版

脑电图在癫痫外科定位诊断中的应用 【心电图脑电图讨论版】

  因记录部位局限,应根据头皮脑电图、临床发作症状及影像学资料提供的线索选择颅内电极放置的部位。对颅内电极记录结果的解释应慎重。

医学教育网
     


  1.对脑电图结果的解释正确的是:
   1 、若皮层电极记录到的放电先于或与深部电极同步出现,提示深部电极所在部位是发作起源点  
   2 、发作期双侧海马几乎同时出现放电,提示起源于颞叶以外并传导至双侧颞区医学教育网
   3 、放电同时开始于一侧颞叶的各个电极,可以认为颞叶是发作起源区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癫痫外科治疗的适应证为:   
  ①难治性癫痫,指癫痫的诊断分型正确,经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至少 2年不能控制发作;  
  ②症状性部分性癫痫,定位明确;   
  ③手术不损伤重要功能区。据调查难治性癫痫约占癫痫病人的 15%~25%,但其中只有少数病人适合外科治疗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


 癫痫外科脑电图定位的方法

  脑电图是癫痫定位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癫痫术前和(或)术中的脑电图定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视频脑电监测 包括头皮脑电图(必要时加蝶骨电极)长程、多导记录和癫痫发作期的临床录像观察。
  头皮脑电图的优点:无创伤;可进行32~128导记录,全面反映双侧半球的电活动情况;可进行偶极子计算和影像融合,确定棘波的起源。缺点:脑电活动被明显衰减,小的异常电活动可能反映不出来;难以记录到半球内侧、底面及深部的异常放电;所显示的棘波电场范围往往比实际起源区大,定位不精确。适应证:所有癫痫外科术前必须的检查,并可为皮层和深部脑电图记录提供线索。对发作期录像资料的分析可获得发作起源的重要信息,是部分性癫痫定位和定侧诊断的重要依据(表1,表2)。 表1 录像脑电图监测时具有定位意义的发作症状

表2 局部性发作症状的定侧意义




  2.皮层脑电图 主要用于术前和术中记录大脑半球表面的异常放电。皮层脑电活动的电压是头皮的10倍左右,能更准确的定位新皮层起源的局灶性癫痫。适应症为:
    ①头皮脑电图显示发作期及发作间脑电异常位于一侧半球广大区域,需精确确定新皮层癫痫灶的部位。
    ②头皮脑电图已记录到发作期及发作间期异常,需进一步确定皮层癫痫灶的范围。
    ③发作期及发作间期为新皮层的多灶性放电,需确定何为原发灶。
    ④在已证实的癫痫病灶周围,绘出皮层功能分布图,确定切除的安全范围。
  3.深部脑电图 或称立体定位脑电图,是通过立体定位仪将深部电极植入脑部特定部位。主要用于内侧颞叶癫痫的定位和定侧,适应症为:
    ①头皮脑电图双额、颞叶均有独立的发作间棘波,未能得到明确的一侧起源的发放。需要取得癫痫灶的侧向性。
    ②头皮脑电图有一侧颞叶及其他部位同等程度的癫痫性发放,需要区分原发灶位于颞叶还是在颞叶以外。
    ③头皮脑电图发现限局于一侧颞叶的发放,但神经影像学、神经心理学及神经系统检查不能证明该侧颞叶有功能障碍或功能降低,表明癫痫放电可能起源于     对侧颞或在颞叶以外,需确定病灶的确切部位。
    ④确定颞叶病灶是否已超出前颞切除术的范围。


 对脑电图结果的解释

  因记录部位局限,应根据头皮脑电图、临床发作症状及影像学资料提供的线索选择颅内电极放置的部位。对颅内电极记录结果的解释应慎重。皮层或深部的局部棘、尖波活动可能反映放电的起源,也可能是从其他部位传导而来。最好同时记录深部、皮层和头皮电极。发作期脑电图可出现下述几种情况:
  1.发作期局灶性放电先于或与录像监测到的临床发作同步出现,且监测到的发作为该病人典型的发作表现,提示该部位为发作起源区;
  2.发放期放电最先出现在颞叶的1~2个相邻电极,过一段时间后传导至其他区域,可以认为该记录点是发作起源区;如放电同时开始于一侧颞叶的各个电极,应注意从颞叶以外传导而来的可能。
  3.皮层电极记录到的放电先于或与深部电极同步出现,提示深部电极所在部位不是发作起源点,放电是从其他部位传导而来;
  4.发作期双侧海马几乎同时出现放电,提示起源于颞叶以外并传导至双侧颞区,因为双侧海马无直接联系,放电从一侧海马传至对侧海马需要数秒或数分钟。

 癫痫发作期放电的特点

  同一病人发作期放电的图形可以和发作间期放电波形相似,也可明显不同。发作期放电大致有以下几类:
    ①各种波形的节律性暴发,包括棘波节律、棘慢波节律、慢波节律或快波节律等;
    ②弥漫性低电压去同步化,常提示异常放电涉及到脑干网状结构;
    ③少数情况下可表现为不规则电活动;
    ④深部结构起源的发作可能仅表现为背景活动波幅或频率有所改变。在长时间的发作过程中,电发放的频率、波形、波幅及部位可呈动态变化过程。此外,     发作期常有运动伪差,严重时可完全掩盖脑电活动。   

  局部性发作时,异常放电从一个或相邻的几个记录部位起源,通常开始为低波幅的快波活动,随着发作进展,波幅逐渐增高,频率逐渐减慢,并向邻近区域或对侧半球扩散。被继发波及的脑区可能仅表现为慢波活动。当快的棘波活动和慢波活动分布在不同脑区或不同半球时,一般以棘波活动的部位为放电最活跃的部位,其可能为起源区,但也可在发作进程中向其他部位移动。   

  多数发作间期的局灶性放电与局灶性发作的起源一致,但二者不一致的的情况在脑电图监测中屡有所见。对此尚无完善的解释。一般来说,发作间期放电表明局部存在刺激区,但由于脑内抑制性因素的作用而具有自限性且不引起临床症状。而发作期放电的起源部位一旦被启动就很容易产生募集反应并向周围扩散,引起临床发作。在二者不一致时,癫痫发作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由发作期的起源部位和扩散范围决定,与发作间期放电部位没有直接关系。


 脑内的癫痫易感区

  脑内有一些区域的神经元兴奋性较高,容易成为癫痫发作的起源区,称为癫痫易感区。这些区域主要有额叶辅助运动区、枕叶皮层、Rolandic区及颞叶内侧。根据动物实验和深部电极的研究,局部性癫痫主要通过皮层间和皮层下路径扩散,其引起发作的最终共同通路是脑干和脊髓。皮层间的扩散路径有:
  ①按Jackson方式扩散至邻近脑区;
  ②经胼胝体扩散至对侧半球;
  ③经皮质间通路扩散至其他脑区,如枕叶起源的发作扩散到额叶前运动区。
  皮层下路径主要有:
  ①经丘脑、苍白球至共同通路;
  ②经丘脑“逆点燃”导致继发性双侧半球同步化,如额叶棘慢波经丘脑逆扩散至继发性双侧3HZ棘慢波发放;
  ③经中脑网状结构至共同通路。
  表3列举了这些癫痫易感区的主要特征。有些发作症状可提示发作起源侧,但还需结合发作期EEG及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


  癫痫外科医生需要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儿童部分性癫痫是良性的,包括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常染色体显性异常夜间额叶癫痫、儿童良性枕叶癫痫等。这些儿童良性部分性癫痫的共同特征为:

  ①年龄依赖性起病,首发始于学龄期前后,多数在青春期后自发缓解;   
  ②部位相关性症状,以部分性发作为主,发作多出现在睡眠期;   
  ③发育正常,无明显智力缺陷;   
  ④无脑损伤病史,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神经影像学无结构性异常;   
  ⑤脑电图背景活动正常,部位相关的局灶性放电,多在睡眠中出现或增多,脑电图异常在青春期后消失;   
  ⑥多数对抗癫痫药物反应良好,少数可有一过性的难治性发作;   
  ⑦可有家族史,提示和遗传有关。

  尽管儿童良性部分性癫痫有明确的部位相关的发作表现和局灶性脑电图放电,但没有手术适应证,应避免对这一类部分性癫痫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特别是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其棘波起源于新皮层的中央沟和外侧裂周围 Rolandic皮层,和真正的颞叶癫痫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