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med66_weisheng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外科主治医师考试 > 辅导精华 > 正文

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外科主治医师

2013-08-15 11:45 医学教育网
|

(一)发热反应

是最常见的早期 输血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2%-l0%.多发生于:输血开始后15分钟-2小时内。主要表现为畏寒、寒战和高热,体温可上升至39-40℃,同时伴有头痛、出汗、恶心、呕吐及皮肤潮红。症状持续30分钟至2小时后逐渐缓解。血压多无变化。少数反应严重者还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全身麻醉时很少出现发热反应。

原因

①免疫反应:常见于经产妇或多次接受输血者,因体内已有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当再次输血时可与输入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引起发热。

②致热原:所使用的输血器具或制剂被致热原(如蛋白质、死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等)污染而附着于贮血的器具内,随血输人体内后引起发热反应。目前此类反应已少见。

③细菌污染和溶血:早期或轻症细菌污染和溶血可仅表现为发热。

治疗

发热反应出现后,应首先分析可能的病因。对于症状较轻的发热反应可先减慢输血速度,病情严重者则应停止输血。畏寒与寒战时应注意保暖,出现发热时可服用阿司匹林,首次剂量1g,然后每小时1次,共3次。伴寒战者可肌肉注射异丙嗪25mg或哌替啶50mg.

预防

应强调输血器具严格消毒、控制致热原。对于多次输血或经产妇病人应输注不含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成分血(如洗涤红细胞)。

(二)过敏反应

多发生在输血数分钟后,也可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发生率约为3%.表现为皮肤局限性或全身性瘙痒或尊麻疹。严重者可出现支气管痉挛、血管神经性水肿、会厌水肿,表现为咳嗽、喘鸣、呼吸困难以及腹痛、腹泻,甚至过敏性休克乃至昏迷、死亡。

原因

①过敏性体质病人对血中蛋白类物质过敏,或过敏体质的供血者随血将其体内的某种抗体(例如青霉素抗体)转移给病人,当病人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时,即可触发过敏反应。此类反应的抗体常为IgE型。

②病人因多次输注血浆制品,体内产生多种抗血清免疫球蛋白抗体,尤以抗IgA抗体为主。或有些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体内IgA低下或缺乏,当输血时便对其中的IgA发生过敏反应。

治疗

当病人仅表现为局限性皮肤瘙痒或尊麻疹时,不必停止输血,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25mg,并严密观察病情发展。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1000,0.5-1ml)和(或)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100 mg加人500 ml葡萄糖盐水)。合并呼吸困难者应作气管插管或切开,以防窒息。

预防

①对有过敏史病人,在输血前半小时同时口服抗过敏药和静脉输注糖皮质激素。

②对IgA水平低下或检出IgA抗体的病人,应输不含IgA的血液、血浆或血液制品。如必须输红细胞时,应输洗涤红细胞。

③有过敏史者不宜献血。

④献血员在采血前4小时应禁食。

(三)溶血反应

是最严重的输血并发症。虽然很少发生,但后果严重,死亡率高。发生溶血反应病人的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与所输的不合血型种类、输血速度与数量以及所发生溶血的程度有关。典型的症状为病人输人十几毫升血型不合的血后,立即出现沿输血静脉的红肿及疼痛,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头痛、胸闷、心率加快乃至血压下降、休克,随之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溶血性黄疽。溶血反应严重者可因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或因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低血压引起肾血流减少而继发少尿、无尿及急性肾衰竭。术中的病人由于无法主诉症状,最早征象是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和手术野渗血。延迟性溶血反应(DHTR)多发生在输血后7-14天,表现为原因不明的发热、贫血、黄疽和血红蛋白尿,一般症状并不严重。近年,DHTR被重视主要是由于它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表现为体温升高或下降,心律失常,白细胞溶解及减少,血压升高或外周血管阻力下降甚至发生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原因

①绝大多数是因误输了ABO血型不合的血液引起,是由补体介导、以红细胞破坏为主的免疫反应。其次,由于A亚型不合或Rh及其他血型不合时也可发生溶血反应。此外,溶血反应还可因供血者之间血型不合引起,常见于一次大量输血或短期内输人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

②少数在输入有缺陷的红细胞后可引起非免疫性溶血,如血液贮存、运输不当,输人前预热过度,血液中加人高渗、低渗性溶液或对红细胞有损害作用的药物等。

③受血者患自身免疫性贫血时,其血液中的自身抗体也可使输人的异体红细胞遭到破坏而诱发溶血。

治疗

当怀疑有溶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核对受血者与供血者姓名和血型,并抽取静脉血离心后观察血浆色泽,若为粉红色即证明有溶血。尿潜血阳性及血红蛋白尿也有诊断意义。收集供血者血袋内血和受血者输血前后血样本,重新作血型鉴定、交叉配合试验及作细菌涂片和培养,以查明溶血原因。对病人的治疗包括:①抗休克:应用晶体、胶体液及血浆以扩容,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输人新鲜同型血液或输浓缩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和糖皮质激素,以控制溶血性贫血。②保护肾功能:可给予5%碳酸氢钠250 ml,静脉滴注,使尿液碱化,促使血红蛋白结晶溶解,防止肾小管阻塞。当血容量已基本补足,尿量基本正常时,应使用甘露醇等药物利尿以加速游离血红蛋白排出。若有尿少、无尿,或氮质血症、高钾血症时,则应考虑行血液透析治疗。③若DIC明显,还应考虑肝素治疗。④血浆交换治疗:以彻底清除病人体内的异形红细胞及有害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预防

①加强输血、配血过程中的核查工作。

②严格按照输血的规程操作,不输有缺陷的红细胞,严格把握血液预热的温度。

③尽量行同型输血。

卫生资格考试公众号

距2024年外科主治医师考试还有

编辑推荐
免费资料

免费领取

网校内部资料包

立即领取
考试辅导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