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基础医学理论 > 病理学 > 正文

出血的基本知识

2019-03-09 17:53 医学教育网
|

出血是我们时常听到的医学术语之一,但你知道它的学术定义是什么呢?对它的病因病况又有多少了解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出血(hemorrhage)主要指红细胞从血管或心脏逸出,称为出血。逸出的血液进入体腔和组织内为内出血,流出到体外为外出血。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出血有生理性出血和病理性出血两类。前者如正常月经的子宫内膜出血,后者多由创伤、血管病变及出血性疾病等引起。按血液逸出的机制可分为破裂性出血和漏出性出血。

(一)破裂性出血 指由心脏或血管壁破裂所发生的出血。原因有 :

①血管机械性损伤,如割伤、刺伤、弹伤等;

②血管壁或心脏的病变:如心肌梗死室壁瘤,主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等;

③血管壁周围的病变侵蚀,如肿瘤侵及周围的血管;结核性病变侵蚀肺空洞壁的血管;消化性溃疡侵蚀溃疡底部的血管等;

肝硬化时食道下段静脉曲张出血。

(二)漏出性出血 由于微循环内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使血液漏出血管外,这种出血称为漏出性出血。常见原因有:

①血管壁的损害 是很常见的出血原因,常由于缺氧、感染、中毒、药物、Vit C缺乏等因素对毛细血管的损害引起。

②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内广泛性肿瘤转移等均可使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IC、脾功能亢进、药物等使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均能引起漏出性出血。

③凝血因子缺乏 凝血因子Ⅷ、Ⅸ、von Willebrand 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Ⅳ、Ⅴ、Ⅶ、Ⅹ、Ⅺ等因子的先天性缺乏或肝实质疾患时凝血因子Ⅶ、Ⅸ、Ⅹ合成减少,以及DIC时凝血因子消耗过多等,均可造成凝血障碍和出血倾向。

二、病理变化新鲜的出血呈红色,以后随红细胞降解形成含铁血黄素而带棕黄×色。 镜下组织的血管外见红细胞和巨噬细胞,巨噬细胞胞浆内可见吞噬的红细胞及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组织中亦见游离的含铁血黄素。 较大的血肿吸收不全可发生机化或纤维包裹。

三、后果

出血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出血的类型、出血量、出血速度和出血部位。破裂性出血若出血过程迅速,在短时间内丧失循环血量20—25%时,可发生出血性休克。漏出性出血,若出血广泛时如肝硬变因门静脉高压发生的广泛性胃肠道粘膜出血,亦可导致出血性休克。出血量虽然不多,但如果发生在重要的器官,亦可引起严重的后果,如心脏破裂引起心包内积血,由于心包填塞,可导致急性心功能不全。脑出血尤其是脑干出血,因重要的神经中枢受压可致死亡。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出血,可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如脑内囊出血引起对侧肢体的偏瘫,视网膜出血可引起视力减退或失明。慢性出血可引起贫血。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出血的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基础医学理论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距离2024医师技能考试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汤以恒 临床执业医师 《消化系统》 免费试听
    免费资料
    医师资格考试 备考资料包
    高频考点
    报考指南
    模拟试卷
    复习经验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