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med66_weisheng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高级职称考试 > 复习资料 > 正文

2012年卫生高级职称考试计划生育专业考点讲析感觉器官

2012-07-25 11:34 医学教育网
|

2012年卫生高级职称考试计划生育专业考点讲析感觉器官

第九节 感觉器官

( 一 ) 眼的调节

正常人眼看 6m 以外的物体,不需任何调节,其折光系统就能把物像清晰地形成在视网膜上。通常把能形成清晰视觉的眼前物体的最远距离,称为远点。在理论上,无限远的物体发出的光线是平行的,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所以正常眼的远点,应该是无限远,但由于物距越远,则物像越小,所以过小的物像也看不清楚。为了能看清楚所观察的物体,眼的折光系统能随着所视物体的距离和明暗进行适当的调节,以使物像仍能清晰地落在视网膜上,这种适应性变化称为眼的调节。眼的调节包括晶状体的调节、瞳孔的调节和两眼视轴会聚。 1 .晶状体的调节:当眼看远物时,睫状肌松弛,睫状小带被拉紧,使晶状体受到牵拉而呈扁平;当眼看近物时,则进入调节状态,反射性地使睫状肌收缩,睫状体因而向前内移动,使睫状小带放松,晶状体受牵拉的力量减小,便借助其本身的弹性而回位,曲度增加。由于晶状体包囊前表面中央部分特别薄,而后面又有玻璃体,所以在眼的调节中,晶状体前表面中央部向前凸出最为显著。晶状体变凸,使折光能力增加,因而可使近物的辐散光线仍能聚焦于视网膜上,以形成清晰的物像。人眼看清楚近物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眼的最大调节能力可用它尽最大能力调节时,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来表示,这个距离称为近点。 2 .瞳孔的调节:视近物时,在晶状体凸度增加的同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双侧瞳孔缩小,称为瞳孔调节反射,也称瞳孔近反射。瞳孔的大小随视网膜光照强度而变化的反射称为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是双侧性的效应,即光照一侧瞳孔,同时引起双侧瞳孔缩小,称为互感性对光反射。瞳孔在光亮处缩小,而在黑暗处扩大。在强光下,瞳孔缩小,能够减小球面像差和色像差,增加视觉的正确度和保护眼不受强光过度刺激。瞳孔的最适直径为 2mm ~ 3mm ,此时看到的物像最清晰。 3 .眼球视轴会聚当双眼同时注视一个向眼前移近的物体时,两眼眼球视轴同时向鼻侧聚合,这种现象称为眼球视轴会聚。也称为辐辏反射 (convergencereflex) ,辐辏为不规范名词,现已少用。它主要是由眼球的内直肌反射性收缩来完成的,受动眼神经中的躯体运动纤维支配。眼球视轴会聚的意义在于看近物时,使物像能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对称位置上,在主观感觉上只形成一个物像,不会产生复视。

( 二 ) 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

耳蜗的主要功能是把内耳的机械振动转变为蜗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在这一换能过程中,耳蜗基底膜的振动是一个关键因素。当声波经中耳听骨链传递到前庭窗膜时,引起前庭窗膜内陷,声压通过外淋巴使前庭膜下移,进一步传至内淋巴使基底膜向下移,最后通过鼓阶的外淋巴压向蜗窗,使蜗窗膜外移;相反,当前庭窗膜外移时,上述结构又作相反方向移动,于是形成振动。在这个振动过程中,蜗窗膜实际起着缓冲耳蜗内压力变化的作用。基底膜的振动又引起螺旋器的振动,从而使毛细胞顶端和盖膜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引起毛细胞的听纤毛弯曲。听纤毛的弯曲再引起耳蜗的电位变化,最后引起与毛细胞相连的耳蜗神经纤维产生神经冲动的频率改变。声。波的振动引起基底膜随之振动,而且这种振动是从耳蜗底部基底膜开始,向蜗顶方向纵向推进,振动幅度逐渐加大,当抵达某一部位时可达到最大,以后则很快衰减。这种振动就像人在抖动一条绸带时,有行波沿绸带向远端传播一样。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基底膜振动的最大部位是不同的,声波频率越低,波长越长,行波传播越远,其基底膜振动幅度最大的部位越靠近蜗顶;相反,声波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行波传播距离越短,其基底膜发生最大振幅的部位,越接近蜗底。这就是行波理论。行波理论在动物实验得到证实,如破坏动物耳蜗底部时,对高音频的感受发生障碍,破坏耳蜗顶部时,则对低音频的感受发生障碍。临床上对不同性质耳聋原因的研究证明:低频听力障碍,受损在蜗顶。高频听力障碍,受损在蜗底。

卫生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考试辅导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