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手机网
医学教育网手机网

手机网二维码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百科类 > 疾病 > 头痛 > 正文

头痛中医怎么治?头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2020-05-07 09:36 医学教育网
|

头痛中医怎么治?头痛的中医辨证论治分型治疗有哪些?

xc202906

1.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证候主症: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袭,上犯颠顶,凝滞经脉。

治法:疏散风寒止痛。

代表方:川芎茶调散加减。

常用药:川芎、白芷、藁本、羌活、细辛、荆芥、防风。

加减:若头痛,恶寒明显者,酌加麻黄、桂枝、制川乌等温经散寒。若寒邪侵于厥阴经脉,症见颠顶头痛,干呕,吐涎沫,四肢厥冷,苔白,脉弦者,方用吴茱萸汤去人参,加藁本、川芎、细辛、法半夏,以温散寒邪,降逆止痛。若寒邪客于少阴经脉,症见头痛,足寒,气逆,背冷,脉沉细,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白芷、川芎,温经散寒止痛。

(2)风热头痛

证候主症: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或便秘,溲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证机概要:风热外袭,上扰清空,窍络失和。

治法:疏风清热和络。

代表方:芎芷石膏汤加减。

常用药:菊花、桑叶、薄荷、蔓荆子、川芎、白芷、羌活、生石膏。

加减:烦热口渴,舌红少津者,可重用石膏,配知母、天花粉清热生津,黄芩、山栀清热泻火;大便秘结,腑气不通,口舌生疮者,可用黄连上清丸泄热通腑。

(3)风湿头痛

证候主症: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

证机概要:风湿之邪,上蒙头窍,困遏清阳。

治法:祛风胜湿通窍。

代表方:羌活胜湿汤加减。

常用药:羌活、独活、藁本、白芷、防风、细辛、蔓荆子、川芎。

加减:若胸闷脘痞、腹胀便溏显著者,可加苍术、厚朴、陈皮、藿梗以燥湿宽中,理气消胀;恶心、呕吐者,可加半夏、生姜以降逆止呕;纳呆食少者,加麦芽、神曲健胃助运。

2.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证候主症: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证机概要: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

治法:平肝潜阳息风。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常用药: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丹皮、桑寄生、杜仲、牛膝、益母草、白芍、夜交藤。

加减:若因肝郁化火,肝火炎上,而症见头痛剧烈,目赤口苦,急躁,便秘溲黄者,加夏枯草、龙胆草、大黄。若兼肝肾亏虚,水不涵木,症见头晕目涩,视物不明,遇劳加重,腰膝酸软者,可选加枸杞、白芍、山萸肉。

(2)血虚头痛

证候主症:头痛隐隐,时时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气血不足,不能上荣,窍络失养。

治法:养血滋阴,和络止痛。

代表方:加味四物汤加减。

常用药:当归、生地、白芍、首乌、川芎、五味子、远志、枣仁。

加减:若因血虚气弱者,兼见乏力气短,神疲懒言,汗出恶风等,可选加党参、黄芪,白术;若阴血亏虚,阴不敛阳,肝阳上扰者可加入天麻、钩藤、石决明、菊花等。

(3)痰浊头痛

证候主症:头痛昏蒙,胸脘满闷,纳呆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证机概要: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陈皮、白术、茯苓、天麻、白蒺藜、蔓荆子。

加减:若痰湿久郁化热,口苦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可加黄芩、竹茹、枳实、胆星。若胸闷、呕恶明显,加厚朴、枳壳、生姜和中降逆。

(4)肾虚头痛

证候主症:头痛且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滑精或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证机概要: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脑窍失荣。

治法:养阴补肾,填精生髓。

代表方:大补元煎加减。

常用药:熟地、枸杞、女贞子、杜仲、川断、龟板、山萸肉、山药、人参、当归、白芍。

加减:若头痛而晕,头面烘热,面颊红赤,时伴汗出,证属肾阴亏虚,虚火上炎者,去人参,加知母、黄柏,以滋阴泻火,或方用知柏地黄丸。若头痛畏寒,面色(白光)白,四肢不温,腰膝无力,舌淡,脉细无力,证属肾阳不足者,当温补肾阳,选用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加减。

(5)瘀血头痛

证候主症: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证机概要:瘀血阻窍,络脉滞涩,不通则痛。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考试辅导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