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手机网
医学教育网手机网

手机网二维码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百科类 > 疾病 > 心肌病 > 正文

心脏性猝死是怎么回事?

2020-12-21 09:11 医学教育网
|

关于心肌病,医学教育网整理了“心脏性猝死是怎么回事?”的内容,帮助大家了解,希望对您有帮助,快来看看吧!

问:有冠心病的人需要长期吃哪些药物?

答:有冠心病的人服药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预防复发,不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等严重后果,另一个是改善心绞痛症状。

首先,冠心病人需要长期吃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只要没有禁忌症,可以耐受,需要长期坚持服用。

阿司匹林可以预防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这两类药物是预防复发最重要的药物。

有心肌缺血或持续有心绞痛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建议长期吃硝酸酯类药物,包括消心痛、依姆多和欣康等,心绞痛发作时可含服硝酸甘油。多数情况下,还可能需要服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

没有心肌缺血,没有冠状动脉狭窄的人,比如经过介入治疗、搭桥手术等治疗后,已经没有心绞痛的患者,也可以停用。

如果有冠心病,且合并有心衰或左室功能降低,还需要酌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或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药物。

还有一些其他药物,如尼可地尔、合心爽、曲美他嗪(万爽力)等,是针对微血管心绞痛、冠脉痉挛或比较严重的心肌缺血等情况,医生会根据情况处方。

此外,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情况,也需要服用相应的药物。心脏(源)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以意识丧失为先导的自然死亡,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

心脏性猝死的主要表现为:心脏原因引起的胸痛、气促等急性发作后1小时之内死亡;发现之前往往没有征兆;一旦发生,有效营救时间短暂。

病因

1、器质性心脏病

1)大多数心脏性猝死的发生与器质性心脏病有关,如冠心病、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等。

2)心脏性猝死另一型为恶性心律失常所致,它的发生是冠状动脉血管事件、心肌损伤、心肌代谢异常和(或)自主神经张力改变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异常的结果。

2、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

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是另一个主要原因。由于长年高血压,心肌代偿性肥厚并继发心肌组织损伤,导致形成恶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心室肥厚也是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础,而心力衰竭患者猝死发生率十分高。

3、其他可引起猝死的心血管疾病

例如:

1)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异常;

2)心肌疾病和心力衰竭,包括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肌致密化不全等;

3)心肌炎症、浸润、退行性变;

4)心脏肿瘤;

5)先天性心脏病;

6)原发性心电异常,包括严重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先天性或获得性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布鲁加达综合征等;

7)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

8)与神经体液或中枢神经系统影响有关的心律失常;

9)房室结部位的肿瘤;

10)主动脉夹层;

11)肺栓塞等。

临床表现

引起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前驱期、终末事件期、心脏骤停、生物学死亡,处于不同的时期,表现也不相同。

1、前驱期

可能没有明显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心慌、气促、疲乏、胸痛等症状。

2、终末事件期

主要表现为:眩晕、黑蒙;突发心慌;迅速加重的呼吸困难;剧烈胸痛等。

3、心脏骤停

主要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抽搐;呼吸断断续续,直到停止;面色苍白或紫绀。

4、生物学死亡

如果发生了生物学死亡,也就是脑、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永久性丧失,则无法再抢救成功。

治疗

一旦诊断心脏骤停,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基本生命支持、高级基本生命支持和复苏后处理。

1、药物治疗

1)抗心律失常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以下几种。

胺碘酮:用于电击复律治疗后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

利多卡因:为治疗室性心律失常首选药物,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肾上腺素:用于心室颤动、心脏停搏和电-机械分离。

阿托品:用于伴血液动力学障碍的窦性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室停搏的治疗。

异丙肾上腺素:用于阿托品无效的心动过缓或心室停搏。

碳酸氢纳:对心脏骤停的治疗作用尚不明确,宜在进行心肺复苏、除颤、改善通气及药物治疗后应用。

2)增加心排血量,维持血压

常用药物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阿拉明和钙制剂等。静脉滴注时,须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及滴注速度。

2、手术治疗

人工心脏起搏适用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动过缓或心室停搏者。

3、其他治疗

1)基本生命支持

开放气道:一旦确诊心脏骤停,确认现场安全,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呼救。

人工呼吸:迅速确定呼吸是否停止。如无自主呼吸,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检查颈动脉搏动,如动脉搏动消失,立即胸外按压。成人按压胸骨的幅度至少为5cm,但不超过6cm。儿童和婴儿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儿童约5cm,婴儿约4cm)。按压频率约100~120次/分左右,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

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同时进行:如一人进行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约为30∶2。

2)高级基本生命支持

尽早应用简易人工呼吸器:经面罩加压给氧并准备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和呼吸机。

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输注各种抢救药物。一些患者因周围静脉塌陷而穿刺难以成功,可选用骨髓腔穿刺、颈外静脉或股静脉插管。有些药物如利多卡因、阿托品和肾上腺素等可经气管套管内滴入。

尽早心电监护和心电图检查。

必要时尽早电复律或电除颤治疗。

3)复苏后处理

心肺复苏后需要维持有效的循环和呼吸,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

如有血压下降,除对症治疗外应分析原因,予以正确的治疗。

有条件者宜行血液动力学监测,以指导用药。

对难治性休克,应注意有无心肺复苏后的其他并发症,如气胸、心包填塞或腹腔脏器损伤等。

如发生左心功能不全,酌予强心、利尿和扩血管治疗。

预防

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是一种综合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1、一级预防

1)主要是控制危险因素和基础疾病。冠心病、高危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地进行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3)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健康、合理饮食。

4)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或过度兴奋,保持良好的心境。

2、二级预防

植入置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也可以有效预防心律失常原因导致的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以上就是“心脏性猝死是怎么回事?”的介绍了,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医学教育网!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考试辅导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