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保医学题库】全新升级!学习做题新体验!
检验直播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med66_weisheng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临床医学检验职称 > 辅导精华

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有哪些?

2020-11-18 10:37 医学教育网
|

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有哪些?为了帮助检验职称考生了解,助力检验职称考生复习,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如下:

1.红细胞内在缺陷

包括红细胞膜缺陷(如遗传性红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缺陷、获得性红细胞膜锚链膜蛋白异常)、红细胞酶缺陷(如遗传性红细胞内酶缺乏)、珠蛋白异常(如遗传性血红蛋白病)等。

2.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

包括免疫性因素、非免疫性因素。

(1)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新生儿溶血、血型不合的输血、药物性溶贫等。

(2)非免疫性因素

①物理机械因素:人工心脏瓣膜、心瓣膜钙化狭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大面积烧伤等;

②化学因素:蛇毒、苯肼等;

③感染因素:疟疾、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推荐阅读:

快get!尿液生成和标本采集及处理考点汇总!

重点!2021检验职称考试【高频考点】汇总!

以上“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有哪些?”信息由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希望对各位检验职称考生有所帮助,更多资讯、考试动态、辅导精华、考试经验、辅导课程请关注医学教育网!

卫生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孙海珍 检验职称 《临床血液学检验》 免费试听
    2024卫生资格成绩放榜——职称晋升庆功会

    主讲:网校老师 6月11日19:00-21:30

    详情
    卫生职称考试深度加大,2025年如何复习?

    主讲:网校老师 6月12日19:00-21:00

    详情
    免费资料
    检验职称 备考资料包
    教材变动
    考试大纲
    高频考点
    模考试卷
    立即领取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