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手机网
医学教育网手机网

手机网二维码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百科类 > 中药 > 正文

白茅根各家论述

2012-08-20 23:04 医学教育网
|

本草图经

茅根,今处处有之。春生芽,布地如针,俗间谓之茅针,亦可啖,甚益小儿。夏生白花,茸茸然,至秋而枯,其根至洁白,亦甚甘美,六月采根用。

纲目

茅有数种,夏花者为茅,秋花者为菅,二物功用相近,而名谓不同,《诗》云,白华菅兮,白茅束兮是也。《别录》不分茅、菅乃二种,谓茅根一名地菅,一名地筋,而有名未用,又出地筋,一名菅根。盖二物之根状皆如筋,可通名地筋,不可并名菅也。茅有白茅、菅茅、黄茅、香茅、芭茅数种,叶皆相似。白茅短小,三、四月开白花成穗,结细实,其根甚长,白软如筋,而有节,味甘,俗呼丝茅,《本经》所用茅根是也。其根干之,夜视有光。菅茅只生山上,似白茅而长,入秋抽茎开花成穗,如荻花,结实尖黑,长分许,粘衣刺人,其根短硬如细竹根,无节而微甘,亦可入药,功不及白茅,《尔雅》所谓白华野菅是也。黄茅似菅茅,而茎上开叶,茎下有白粉,根头有黄毛,根亦短而细硬,无节,秋深开花穗如菅,可为索綯,古名黄菅,《别录》所用菅根是也。香茅一名菁茅,一名璚茅,生湖南及江淮间,叶有三脊,其气香芬,可以包藉及缩酒。芭茅丛生,叶如大蒲,长六、七尺,有二种,即芒也。

白茅根,甘能除伏热,利小便,故能止诸血、哕逆、喘急、消渴,治黄疸水肿,乃良物也。世人因微而忽之,惟事苦寒之剂,致伤冲和之气,乌足知此哉?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疸,解酒毒。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白茅,解白薯莨、南椰等中毒,用根煎水饮,亦为清凉利尿剂。

本经

主劳伤虚赢,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

别录

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

日华子本草

主妇人月经不匀,通血脉淋沥。

滇南本草

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妇人崩漏下血。

本经逢原

白茅根,《本经》主治劳伤虚赢者,以甘寒能滋虚热,而无伤犯胃气之虞也。言补中益气,胃热去而中气复,是指客邪入伤中州,渐成虚赢而言,非劳伤本病所宜。治胃反上气,五淋疼热及痘疮干紫不起。

动植物民间药

脚气

本草经疏

劳伤虚羸,必内热,茅根甘能补脾,甘则虽寒而不犯胃。甘寒能除内热,故主劳伤虚羸。益脾所以补中,除热所以益气,甘能益血,血热则瘀,瘀则闭,闭则寒热作矣,寒凉血,甘益血,热去则血和,和则瘀消而闭通,通则寒热自止也。小便不利,由于内热也,热解则便自利。淋者,血分虚热所致也,凉血益血,则淋自愈,而肠胃之客热自解,津液生而渴亦止矣。肝藏血而主筋,补血凉肝,则筋坚矣。血热则崩,凉血和血,则崩自愈矣。血热则妄行,溢出上窍为吐、为咯、为鼻衄、齿衄,凉血和血,则诸证自除。益脾补中,利小便,故亦治水肿黄疸,而兼理伤寒哕逆也。

本草求原

白茅根,和上下之阳,清脾胃伏热,生肺津以凉血,为热血妄行上下诸失血之要药。

医学衷中参西录

白茅根必用鲜者,其效方著。春前秋后剖用之味甘,至生苗盛茂时,味即不甘,用之亦有效验,远胜干者。

本草正义

白茅根,寒凉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热,而不伤干燥,又不粘腻,故凉血而不虑其积瘀,以主吐衄呕血。泄降火逆,其效甚捷,故又主胃火哕逆呕吐,肺热气逆喘满。且甘寒而多汁液,虽降逆而异于苦燥,则又止渴生津,而清涤肺胃肠间之伏热,能疗消谷燥渴。又能通淋闭而治溲血下血,并主妇女血热妄行,崩中淋带。又通利小水,泄热结之水肿,导瘀热之黄疸,皆甘寒通泄之实效。然其甘寒之力,清泄肺胃,尤有专长,凡齿痛龈肿,牙疳口舌诸疮,及肺热郁窒之咽痛腐烂诸证,用以佐使,功效最著,而无流弊。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考试辅导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