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med66_weisheng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药学职称 > 中药师考试 > 中药师考试大纲 > 正文

2012年中药初级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2012-02-01 17:59 医学教育网
|

2012年临床中药初级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考试学科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科目 



 
一、药性理论  (一)四气  1.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1 
2.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1 
(二)五味  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1 
(三)升降浮沉  1.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1 
2.升浮沉降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1 
(四)归经  1.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1 
2.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1 
(五)毒性  1.毒性的含义  1 
2.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1 
3.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1 
4.掌握药物毒性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1 
二、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一)中药的配伍  1.配伍的意义  1 
2.配伍的内容  1 
(二)中药的用药禁忌  1.配伍禁忌  1 
2.妊娠用药禁忌  1 
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1 
三、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一)剂量  确定中药剂量的因素  1 
(二)用法  1.特殊煎法  1 
2.服药法  1 
四、解表药  (一)概述  1.解表药的性能特点  1 
2.解表药的功效  1 
3.解表药的适应范围  1 
4.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解表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解表药的功效  1 
7.各类解表药的适应范围  1 
(二)发散风寒药  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三)发散风热药  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五、清热药  (一)概述  1.清热药的性能特点  1 
2.清热药的功效  1 
3.清热药的适应范围  1 
4.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清热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清热药的功效  1 
7.各类清热药的适应范围  1 
(二)清热泻火药  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三)清热燥湿药  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白鲜皮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四)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拳参、土茯苓、鱼腥草、大血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马勃、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熊胆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五)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六)清虚热药  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六、泻下药  (一)概述  1.泻下药的性能特点  1 
2.泻下药的功效  1 
3.泻下药的适应范围  1 
4.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泻下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泻下药的功效  1 
7.各类泻下药的适应范围  1 
(二)攻下药  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三)润下药  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四)峻下逐水药  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七、祛风湿药  (一)概述  1.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  1 
2.祛风湿药的功效  1 
3.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  1 
4.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祛风湿药的功效  1 
7.各类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  1 
(二)祛风寒湿药  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乌梢蛇、木瓜、伸筋草、海风藤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三)祛风湿热药  秦艽、防己、豨莶草、雷公藤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四)祛风湿强筋骨药  桑寄生、五加皮、狗脊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八、化湿药  (一)概述  1.化湿药的性能特点  1 
2.化湿药的功效  1 
3.化湿药的适应范围  1 
4.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白豆蔻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九、利水渗湿药  (一)概述  1.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  1 
2.利水渗湿药的功效  1 
3.利水渗湿药的适应范围  1 
4.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利水渗湿药的功效  1 
7.各类利水渗湿药的适应范围  1 
(二)利水消肿药  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香加皮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三)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滑石、木通、通草、瞿麦、萹蓄、地肤子、海金沙、石韦、萆薢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四)利湿退黄药  茵陈、金钱草、虎杖、垂盆草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十、温里药  (一)概述  1.温里药的性能特点  1 
2.温里药的功效  1 
3.温里药的适应范围  1 
4.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高良姜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十一、理气药  (一)概述  1.理气药的性能特点  1 
2.理气药的功效  1 
3.理气药的适应范围  1 
4.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  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乌药、荔枝核、香附、薤白、大腹皮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十二、消食药  (一)概述  1.消食药的性能特点  1 
2.消食药的功效  1 
3.消食药的适应范围  1 
4.消食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  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鸡内金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十三、驱虫药  (一)概述  1.驱虫药的性能特点  1 
2.驱虫药的功效  1 
3.驱虫药的适应范围  1 
4.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十四、止血药  (一)概述  1.止血药的性能特点  1 
2.止血药的功效  1 
3.止血药的适应范围  1 
4.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止血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止血药的功效  1 
7.各类止血药的适应范围  1 
(二)凉血止血药  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三)化瘀止血药  三七、茜草、蒲黄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四)收敛止血药  白及、仙鹤草、血余炭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五)温经止血药  艾叶、炮姜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十五、活血化瘀药  (一)概述  1.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  1 
2.活血化瘀药的功效  1 
3.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  1 
4.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活血化瘀药的功效  1 
7.各类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  1 
(二)活血止痛药  川芎、延胡索、郁金、乳香、没药、五灵脂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三)活血调经药  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四)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马钱子、骨碎补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五)破血消癥药  莪术、三棱、水蛭、穿山甲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十六、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概述  1.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  1 
2.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  1 
3.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  1 
4.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  1 
7.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  1 
(二)温化寒痰药  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旋覆花、皂荚、白前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三)清化热痰药  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桔梗、胖大海、海藻、昆布、黄药子、瓦楞子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四)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十七、安神药  (一)概述  1.安神药的性能特点  1 
2.安神药的功效  1 
3.安神药的适应范围  1 
4.安神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安神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安神药的功效  1 
7.各类安神药的适应范围  1 
(二)重镇安神药  朱砂、磁石、龙骨、琥珀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三)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柏子仁、首乌藤、合欢皮、远志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十八、平肝息风药  (一)概述  1.平肝息风药的性能特点  1 
2.平肝息风药的功效  1 
3.平肝息风药的适应范围  1 
4.平肝息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平肝息风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平肝息风药的功效  1 
7.各类平肝息风药的适应范围  1 
(二)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罗布麻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三)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牛黄、珍珠、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十九、开窍药  (一)概述  1.开窍药的性能特点  1 
2.开窍药的功效  1 
3.开窍药的适应范围  1 
4.开窍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  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二十、补虚药  (一)概述  1.补虚药的性能特点  1 
2.补虚药的功效  1 
3.补虚药的适应范围  1 
4.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补虚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补虚药的功效  1 
7.各类补虚药的适应范围  1 
(二)补气药  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大枣、饴糖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三)补阳药  鹿茸、紫河车、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肉苁蓉、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蛤蚧、冬虫夏草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四)补血药  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龙眼肉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五)补阴药  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黑芝麻、龟甲、鳖甲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二十一、收涩药  (一)概述  1.收涩药的性能特点  1 
2.收涩药的功效  1 
3.收涩药的适应范围  1 
4.收涩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各类收涩药的性能特点  1 
6.各类收涩药的功效  1 
7.各类收涩药的适应范围  1 
(二)固表止汗药  麻黄根、浮小麦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三)敛肺涩肠药  五味子、乌梅、五倍子、罂粟壳、诃子、肉豆蔻、赤石脂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四)固精缩尿止带药  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海螵蛸、莲子、芡实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二十二、攻毒杀虫止痒药  (一)概述  1.攻毒杀虫止痒药的性能特点  1 
2.攻毒杀虫止痒药的功效  1 
3.攻毒杀虫止痒药的适应范围  1 
4.攻毒杀虫止痒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  雄黄、硫黄、白矾、蛇床子、蟾酥、大蒜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二十三、拔毒化腐生肌药  (一)概述  1.拔毒化腐生肌药的性能特点  1 
2.拔毒化腐生肌药的功效  1 
3.拔毒化腐生肌药的适应范围  1 
4.拔毒化腐生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  铅丹、炉甘石、硼砂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续表(方剂学)

考试学科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科目 


学 
一、概述  (一)方剂与治法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1 
2.常用治法  1 
(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方剂配伍的目的  1 
2.方剂的组方原则  1 
3.方剂的变化形式  1 
(三)常用剂型  汤、丸、散、膏、酒、丹、栓、注射剂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1 
二、解表剂  (一)概述  1.解表剂的适用范围  1 
2.解表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辛温解表  1.桂枝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麻黄汤的鉴别应用  1 
2.九味羌活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3.小青龙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三)辛凉解表  1.银翘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桑菊饮的鉴别应用  1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  1 
3.柴葛解肌汤的组方原理  1 
(四)扶正解表  败毒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三、泻下剂  (一)概述  1.泻下剂的适用范围  1 
2.泻下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寒下  1.大承气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的鉴别应用  1 
2.大黄牡丹汤的组方原理  1 
(三)温下  温脾汤的组方原理  1 
(四)润下  1.麻子仁丸的组方原理  1 
2.济川煎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麻子仁丸的鉴别应用  1 
(五)逐水  十枣汤的组方原理及应用注意事项  1 
(六)攻补兼施  黄龙汤的组方原理  1 
四、和解剂  (一)概述  1.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1 
2.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和解少阳  1.小柴胡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大柴胡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小柴胡汤的鉴别应用  1 
3.蒿芩清胆汤的组方原理  1 
(三)调和肝脾  1.四逆散的组方原理  1 
2.逍遥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四逆散的鉴别应用  1 
3.痛泻要方的组方原理  1 
(四)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五、清热剂  (一)概述  1.清热剂的适用范围  1 
2.清热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清气分热  1.白虎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竹叶石膏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白虎汤的鉴别应用  1 
(三)清营凉血  1.清营汤的组方原理  1 
2.犀角地黄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清营汤的鉴别应用  1 
(四)清热解毒  1.黄连解毒汤的组方原理  1 
2.凉膈散的组方原理  1 
3.普济消毒饮的组方原理  1 
4.仙方活命饮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五味消毒饮的鉴别应用  1 
(五)清脏腑热  1.导赤散的组方原理  1 
2.龙胆泻肝汤的组方原理  1 
3.清胃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4.玉女煎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清胃散的鉴别应用  1 
5.苇茎汤的组方原理  1 
6.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组方原理  1 
7.芍药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白头翁汤的鉴别应用  1 
(六)清虚热  1.青蒿鳖甲汤的组方原理  1 
2.当归六黄汤的组方原理  1 
六、祛暑剂  (一)概述  1.祛暑剂的适用范围  1 
2.祛暑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祛暑解表  香薷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三)祛暑利湿  六一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四)清暑益气  清暑益气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竹叶石膏汤的鉴别应用  1 
七、温里剂  (一)概述  1.温里剂的适用范围  1 
2.温里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温中祛寒  1.理中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小建中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三)回阳救逆  四逆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参附汤的鉴别应用  1 
(四)温经散寒  1.当归四逆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当归四逆汤的鉴别应用  1 
3.阳和汤的组方原理  1 
八、补益剂  (一)概述  1.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及配伍规律  1 
2.补益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补气  1.四君子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参苓白术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四君子汤的鉴别应用  1 
3.补中益气汤的组方原理  1 
4.生脉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竹叶石膏汤的鉴别应用  1 
5.完带汤的组方原理  1 
(三)补血  1.四物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当归补血汤的组方原理  1 
3.归脾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四)气血双补  1.炙甘草汤的组方原理  1 
2.八珍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的鉴别应用  1 
(五)补阴  1.六味地黄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大补阴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3.一贯煎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逍遥散的鉴别应用  1 
(六)补阳  肾气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七)阴阳双补  1.地黄饮子的组方原理  1 
2.七宝美髯丹的组方原理  1 
九、固涩剂  (一)概述  1.固涩剂的适用范围  1 
2.固涩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固表止汗  牡蛎散的组方原理  1 
(三)涩肠固脱  1.真人养脏汤的组方原理  1 
2.四神丸的组方原理  1 
(四)涩精止遗  1.金锁固精丸的组方原理  1 
2.桑螵蛸散的组方原理  1 
(五)固崩止带  固冲汤的组方原理  1 
十、安神剂  (一)概述  1.安神剂的适用范围  1 
2.安神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的组方原理  1 
(三)滋养安神  1.酸枣仁汤的组方原理  1 
2.天王补心丹的组方原理  1 
十一、开窍剂  (一)概述  1.开窍剂的适用范围  1 
2.开窍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凉开  1.安宫牛黄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牛黄清心丸的鉴别应用  1 
2.至宝丹与安宫牛黄丸、紫雪的鉴别应用  1 
(三)温开  苏合香丸的组方原理  1 
十二、理气剂  (一)概述  1.理气剂的适用范围  1 
2.理气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行气  1.越鞠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枳实薤白桂枝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的鉴别应用  1 
3.半夏厚朴汤的组方原理  1 
4.天台乌药散的组方原理  1 
(三)降气  1.苏子降气汤的组方原理  1 
2.定喘汤的组方原理  1 
3.旋覆代赭汤的组方原理  1 
十三、理血剂  (一)概述  1.理血剂的适用范围及配伍规律  1 
2.理血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活血祛瘀  1.桃核承气汤的组方原理  1 
2.血府逐瘀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3.补阳还五汤的组方原理  1 
4.复元活血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血府逐瘀汤的鉴别应用  1 
5.七厘散的组方原理  1 
6.温经汤的组方原理  1 
7.生化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温经汤的鉴别应用  1 
8.桂枝茯苓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鳖甲煎丸的鉴别应用  1 
(三)止血  1.十灰散的组方原理  1 
2.小蓟饮子的组方原理  1 
3.槐花散的组方原理  1 
4.黄土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归脾汤的鉴别应用  1 
十四、治风剂  (一)概述  1.治风剂的适用范围  1 
2.治风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疏散外风  1.川芎茶调散的组方原理  1 
2.大秦艽汤的组方原理  1 
3.小活络丹的组方原理  1 
4.消风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防风通圣散的鉴别应用  1 
(三)平息内风  1.羚角钩藤汤的组方原理  1 
2.镇肝熄风汤的组方原理  1 
3.天麻钩藤饮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镇肝熄风汤的鉴别应用  1 
十五、治燥剂  (一)概述  1.治燥剂的适用范围  1 
2.治燥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轻宣外燥  1.杏苏散的组方原理  1 
2.清燥救肺汤的组方原理  1 
(三)滋阴润燥  1.增液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麦门冬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炙甘草汤、清燥救肺汤的鉴别应用  1 
3.百合固金汤的组方原理  1 
4.养阴清肺汤的组方原理  1 
十六、祛湿剂  (一)概述  1.祛湿剂的适用范围  1 
2.祛湿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燥湿和胃  1.平胃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藿香正气散的组方原理  1 
(三)清热祛湿  1.茵陈蒿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八正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小蓟饮子的鉴别应用  1 
3.三仁汤的组方原理  1 
4.甘露消毒丹的组方原理  1 
5.二妙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四)利水渗湿  1.五苓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猪苓汤的鉴别应用  1 
2.防己黄芪汤的组方原理  1 
(五)温化寒湿  1.苓桂术甘汤的组方原理  1 
2.真武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3.实脾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真武汤的鉴别应用  1 
4.萆薢分清饮的组方原理  1 
(六)祛风胜湿  1.羌活胜湿汤的组方原理  1 
2.独活寄生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十七、祛痰剂  (一)概述  1.祛痰剂的适用范围及配伍规律  1 
2.祛痰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燥湿化痰  1.二陈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2.温胆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蒿芩清胆汤的鉴别应用  1 
(三)清热化痰  1.清气化痰丸的组方原理  1 
2.小陷胸汤的组方原理  1 
3.滚痰丸的组方原理  1 
(四)润燥化痰  贝母瓜蒌散的组方原理  1 
(五)温化寒痰  三子养亲汤的组方原理  1 
(六)治风化痰  1.止嗽散的组方原理  1 
2.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方原理  1 
十八、消食剂  (一)概述  1.消食剂的适用范围  1 
2.消食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消食化滞  1.保和丸的组方原理  1 
2.枳实导滞丸的组方原理  1 
(三)健脾消食  1.健脾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参苓白术散的鉴别应用  1 
2.枳实消痞丸的组方原理  1 
十九、驱虫剂     乌梅丸的组方原理  1 

注:
1.组方原理指据证审机、立法遣药、合理配伍的逻辑联系。
2.加减化裁主要指《方剂学》教材中涉及的常用加减、附方。
3.鉴别应用指两首或两首以上方剂在主治、组成、配伍、功用等方面的对比分析。
4.凡大纲中涉及的方剂,考生均应掌握其组成、用法、功用、主治。
第二部分相关专业知识

考试学科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科目 




础 
一、中医学理
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的内容  2 
(二)辨证论治  1.症、证、病  2 
2.辨证论治  2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2 
二、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  阴阳的概念及其特性  2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对立制约  2 
2.阴阳的互根互用  2 
3.阴阳的消长平衡  2 
4.阴阳的相互转化  2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 
2.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  2 
3.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2 
4.指导疾病的诊断  2 
5.指导疾病的防治  2 
三、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1.五行和五行学说  2 
2.五行特性  2 
3.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2 
(二)五行的生克关系  1.五行相生与相克  2 
2.五行相乘与相侮  2 
3.五行母子相及  2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解释五脏系统疾病的传变规律  2 
2.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诊断  2 
3.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治疗  2 
四、藏象  (一)心  1.心主血脉  2 
2.心藏神  2 
3.心在体合脉  2 
4.心开窍于舌  2 
5.心在液为汗  2 
6.在志为喜  2 
7.心其华在面  2 
(二)肺  1.肺主气、司呼吸  2 
2.肺主宣发肃降  2 
3.肺主通调水道  2 
4.肺朝百脉、主治节  2 
5.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2 
6.肺开窍于鼻  2 
7.在志为悲  2 
8.肺在液为涕  2 
(三)脾  1.脾主运化  2 
2.脾主升清  2 
3.脾主统血  2 
4.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2 
5.脾开窍于口  2 
6.脾在液为涎  2 
7.在志为思  2 
8.脾其华在唇  2 
(四)肝  1.肝主疏泄  2 
2.肝主藏血  2 
3.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2 
4.肝开窍于目  2 
5.在志为怒  2 
6.肝在液为泪  2 
(五)肾  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2 
2.肾主水  2 
3.肾主纳气  2 
4.肾在体合骨  2 
5.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2 
6.肾在液为唾  2 
7.在志为恐  2 
8.肾其华在发  2 
(六)胆  1.胆贮存胆汁  2 
2.胆排泄胆汁  2 
3.胆主决断  2 
(七)胃  1.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2 
2.胃主通降  2 
3.胃喜润恶燥  2 
(八)小肠  1.小肠主受盛化物  2 
2.小肠主泌别清浊  2 
(九)大肠  1.大肠传化糟粕  2 
2.大肠主津  2 
(十)膀胱  1.膀胱贮存尿液  2 
2.膀胱排泄尿液  2 
(十一)三焦  1.三焦通行元气和水液  2 
2.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功能特点  2 
(十二)女子胞  女子胞的主要功能  2 
(十三)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的生理病理联系  2 
2.心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  2 
3.心与肝的生理病理联系  2 
4.心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  2 
5.肺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  2 
6.肺与肝的生理病理联系  2 
7.肺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  2 
8.肝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  2 
9.肝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  2 
10.脾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  2 
(十四)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1.心与小肠的生理病理联系  2 
2.肺与大肠的生理病理联系  2 
3.脾与胃的生理病理联系  2 
4.肝与胆的生理病理联系  2 
5.肾与膀胱的生理病理联系  2 
(十五)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1.六腑生理功能的相互联系  2 
2.六腑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  2 
五、气血津液  (一)气  1.气的生成  2 
2.气的生理功能  2 
3.气的运动  2 
4.气的分类  2 
(二)血  1.血的生成  2 
2.血的生理功能  2 
(三)津液  1.津液的代谢  2 
2.津液的生理功能  2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1.气与血的关系  2 
2.气与津液的关系  2 
3.血与津液的关系  2 
六、经络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1.十二经脉  2 
2.奇经八脉  2 
3.十五别络  2 
(二)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规律  1.走向和交接  2 
2.表里相合  2 
3.流注次序  2 
(三)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奇经八脉循行分布规律  2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  1.经络的基本功能  2 
2.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  2 
七、病因  (一)六淫  1.六淫及其致病的共同特点  2 
2.风邪  2 
3.寒邪  2 
4.暑邪  2 
5.湿邪  2 
6.燥邪  2 
7.火(热)邪  2 
(二)疫气  1.疫气  2 
2.疫气发生和疫病流行的原因  2 
(三)七情内伤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2 
(四)饮食失宜  1.饮食不节  2 
2.饮食不洁  2 
3.饮食偏嗜  2 
(五)劳逸过度  1.过劳  2 
2.过逸  2 
(六)痰饮  1.痰饮  2 
2.痰饮的形成因素  2 
3.痰饮的致病特点  2 
(七)瘀血  1.瘀血  2 
2.瘀血的形成因素  2 
3.瘀血的病症特点  2 
八、发病  (一)发病基本原理  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2 
2.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2 
3.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2 
(二)发病形式  1.感而即发  2 
2.伏而后发  2 
3.徐发  2 
4.继发  2 
5.复发  2 
九、病机  (一)邪正盛衰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 
(二)阴阳失调  1.阴阳偏盛  2 
2.阴阳偏衰  2 
3.阴阳互损  2 
4.阴阳格拒  2 
5.阴阳亡失  2 
(三)气血津液失常  1.气的失常  2 
2.血的失常  2 
3.津液代谢失常  2 
十、诊法  (一)望诊  1.望神  2 
2.望色  2 
3.望形体  2 
4.望头项五官  2 
5.望舌  2 
6.望排出物  2 
(二)闻诊  1.听声音  2 
2.嗅气味  2 
(三)问诊  1.问寒热  2 
2.问汗  2 
3.问疼痛  2 
4.问饮食口味  2 
5.问大小便  2 
6.问睡眠  2 
7.问耳目  2 
(四)切诊  1.切脉部位  2 
2.正常脉象  2 
3.常见病脉  2 
4.按肌肤  2 
5.按手足  2 
6.按脘腹  2 
十一、辨证  (一)八纲辨证  1.表里辨证  2 
2.寒热辨证  2 
3.虚实辨证  2 
4.阴阳辨证  2 
(二)脏腑辨证  1.心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2 
2.肺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2 
3.脾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2 
4.肝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2 
5.肾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2 
6.小肠病的辨证  2 
7.大肠病的辨证  2 
8.胃病的辨证  2 
9.胆病的辨证  2 
10.膀胱病的辨证  2 
十二、防治原则  (一)预防  1.未病先防  2 
2.既病防变  2 
(二)治则  1.扶正祛邪  2 
2.标本先后  2 
3.调整阴阳  2 
4.正治反治  2 
5.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2 

续表(中药药理学

考试学科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科目 




学 
一、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一)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1.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  2 
2.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2 
3.中药归经的现代研究  2 
4.对中药毒性的现代认识  2 
(二)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1.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2 
2.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机体因素  2 
3.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环境因素  2 
二、解表药  (一)基本知识  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 
(二)常用药物:麻黄、柴胡、桂枝、葛根、细辛  1.功效  2 
2.药理作用  2 
3.现代应用  2 
4.不良反应  2 
三、清热药  (一)基本知识  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 
(二)常用药物:黄芩、黄连、金银花、
大青叶(板蓝根)、青蒿、栀子、鱼腥草、苦参、知母 
1.功效  2 
2.药理作用  2 
3.现代应用  2 
4.不良反应  2 
四、泻下药  (一)基本知识  1.泻下药的分类  2 
2.主要药理作用  2 
(二)常用药物:大黄、芒硝、番泻叶、芫花  1.功效  2 
2.药理作用  2 
3.现代应用  2 
4.不良反应  2 
五、祛风湿药  (一)基本知识  祛风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 
(二)常用药物:秦艽、独活、五加皮、
防己、雷公藤 
1.功效  2 
2.药理作用  2 
3.现代应用  2 
4.不良反应  2 
六、芳香化湿药  (一)基本知识  芳香化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 
(二)常用药物:厚
朴、广藿香、苍术 
1.功效  2 
2.药理作用  2 
3.现代应用  2 
4.不良反应  2 
七、利水渗湿药  (一)基本知识  1.利水渗湿药的分类  2 
2.主要药理作用  2 
(二)常用药物:茯苓、泽泻、茵陈、猪苓  1.功效  2 
2.药理作用  2 
3.现代应用  2 
4.不良反应  2 
八、温里药  (一)基本知识  温里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 
(二)常用药物:附
子、肉桂、干姜 
1.功效  2 
2.药理作用  2 
3.现代应用  2 
4.不良反应  2 
九、理气药  (一)基本知识  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 
(二)常用药物:青
皮、陈皮、枳实、枳壳、香附、木香 
1.功效  2 
2.药理作用  2 
3.现代应用  2 
4.不良反应  2 
十、消食药  (一)基本知识  消食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 
(二)常用药物:山楂、莱菔子  1.功效  2 
2.药理作用  2 
3.现代应用  2 
4.不良反应  2 
十一、止血药  (一)基本知识  止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 
(二)常用药物:三七、白及、蒲黄  1.功效  2 
2.药理作用  2 
3.现代应用  2 
4.不良反应  2 
十二、活血化瘀药  (一)基本知识  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 
(二)常用药物丹参、川芎、益母草、延胡索、水蛭、桃仁、红花、莪术、银杏叶  1.功效  2 
2.药理作用  2 
3.现代应用  2 
4.不良反应  2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基本知识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 
(二)常用药物:桔梗、半夏、苦杏仁  1.功效  2 
2.药理作用  2 
3.现代应用  2 
4.不良反应  2 
十四、安神药  (一)基本知识  安神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 
(二)常用药物:酸枣仁、远志  1.功效  2 
2.药理作用  2 
3.现代应用  2 
4.不良反应  2 
十五、平肝息风药  (一)基本知识  平肝息风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 
(二)常用药物:天麻、钩藤、地龙  1.功效  2 
2.药理作用  2 
3.现代应用  2 
4.不良反应  2 
十六、开窍药  (一)基本知识  开窍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 
(二)常用药物:麝香、石菖蒲、冰片  1.功效  2 
2.药理作用  2 
3.现代应用  2 
4.不良反应  2 
十七、补虚药  (一)基本知识  1.补虚药的分类  2 
2.主要药理作用  2 
(二)常用药物:人参、黄芪、甘草、淫羊藿、当归、党参、熟地黄、何首乌、枸杞子、冬虫夏草  1.功效  2 
2.药理作用  2 
3.现代应用  2 
4.不良反应  2 
十八、收涩药  (一)基本知识  收涩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 
(二)常用药物:五味子、山茱萸  1.功效  2 
2.药理作用  2 
3.现代应用  2 
4.不良反应  2 
十九、驱虫药  (一)基本知识  驱虫药的驱虫作用环节  2 
(二)常用药物:使君子、苦楝皮、川楝子、槟榔、南瓜子  驱虫谱  2 

续表(药事管理)

考试学科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科目 



理 
一、药事与药事管理  药事管理概况  药事管理的主要内容  2 
二、药品与药品标准、药师职责  (一)药品与药品标准  1.药品的法律含义  2 
2.药品的质量特性  2 
3.药品的特殊性  2 
4.药品标准  2 
(二)药师  1.药师的职责  2 
2.执业药师管理  2 
三、药事组织  (一)药事组织概况  1.药事组织的分类  2 
2.药事组织管理的必要性及特征  2 
(二)药事管理组织  1.药事监督管理系统的组织机构  2 
2.药品生产、经营行业管理组织  2 
四、中药管理  (一)中药的地位  中药的法律地位  2 
(二)中药管理的基本内容  1.中药管理的特殊性  2 
2.中药品种保护  2 
3.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  2 
4.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2 
5.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  2 
五、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一)总则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分类与管制要求  2 
(二)种植、实验研究和生产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标签规定  2 
(三)使用  1.科研、教学使用的审批  2 
2.处方管理  2 
3.医疗机构借用及配制的规定  2 
(四)储存  储存管理  2 
(五)运输  运输管理  2 
六、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  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管理  1.生产、加工、收购、经营、配方用药的规定  2 
2.保管、领发、核对制度  2 
3.医疗单位供应和调配规定  2 
七、国家基本药物管理  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  1.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发展  2 
2.国家基本药物使用和销售的规定  2 
八、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  (一)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概述  药品分类管理制度  2 
(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内容  1.处方药管理的内容  2 
2.非处方药管理的内容  2 
九、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1.《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主要特点  2 
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  2 
3.临床药师管理  2 
(二)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2 
(三)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管理  1.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许可证管理制度  2 
2.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品种限制性规定  2 
3.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品种审批及批准文号管理  2 
4.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法定条件  2 
(四)《处方管理办法》  《处方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2 
十、药品不良
反应监测报告制度与药品召
回制度 
(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概述  1.药品不良反应的含义与类别  2 
2.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发展  2 
(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主要内容  2 
(三)药品召回制度  药品使用单位在药品召回中的义务  2 
十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主要内容  1.药品注册程序  2 
2.药品批准文号的格式  2 
十二、药品经
营质量管理规范 
(一)药品批发的质量管理  1.仓库设施、设备要求  2 
2.药品质量验收的要求  2 
3.药品储存的要求  2 
(二)药品零售的质量管理  1.营业场所和仓库设备的要求  2 
2.药品购进和验收  2 
十三、中医药
条例 
(一)中医医疗机构与从业人员  1.中医医疗机构的管理与要求  2 
2.中医从业人员的要求  2 
(二)中医药发展的保障措施  1.政府、单位、组织和个人的作用  2 
2.加强中医药资源管理  2 
3.与中医药有关的评审或者鉴定活动的法定要求  2 
十四、中药知
识产权保护 
(一)知识产权保护概述  知识产权保护的概要内容  2 
(二)中药知识产权保护  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形式和内容  2 
(三)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  1.TRIPS重申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原则  2 
2.TRIPS新提出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原则  2 
十五、药品包装、标签和说
明书的管理 
(一)药品名称管理  药品的通用名称与商品名称  2 
(二)药品包装管理  药品包装管理的主要内容  2 
(三)药品标签和说明书管理  药品标签和说明书管理的主要内容  2 
十六、《药品管理法》  (一)药品经营企业管理  1.药品经营企业开办条件  2 
2.药品经营活动的管理  2 
(二)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  1.医疗机构配备药学技术人员的规定  2 
2.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保存及调配处方的管理  2 
(三)药品管理  1.特殊管理的药品  2 
2.进出口药品的管理  2 
3.假药与劣药管理  2 
(四)药品价格和广告的管理  1.药品价格管理  2 
2.药品广告管理  2 
(五)法律责任  医疗机构相关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2 

第三部分专业知识

考试学科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科目 




学 
一、中药炮制
的目的 
   1.主要炮制辅料的作用  3 
2.结合具体药物理解炮制目的  3 
二、净选与加工  (一)净选加工的目的  结合具体药物理解目的  3 
(二)清除杂质  1.清除杂质的方法  3 
2.各种方法适用的药物  3 
(三)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  1.去除非药用部位的方法  3 
2.各种方法的适用药物  3 
(四)其他加工  1.其他加工方法  3 
2.各种方法的适用药物  3 
三、饮片切制  (一)饮片切制的目的  结合具体药物理解目的  3 
(二)切制前的水处理  1.常用的水处理方法  3 
2.各种方法的适用药物  3 
3.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  3 
4.水处理的“少泡多润”原则  3 
(三)饮片类型及切制方法  1.饮片的类型  3 
2.各种类型的规格  3 
3.饮片的选择原则  3 
4.切制方法  3 
(四)饮片的干燥  1.饮片干燥的方法  3 
2.饮片干燥的注意事项  3 
四、炮制方法
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一)炒法  1.目的  3 
2.操作方法  3 
3.辅料用量  3 
4.注意事项  3 
5.适用药物  3 
(二)炙法  1.目的  3 
2.操作方法  3 
3.辅料用量  3 
4.注意事项  3 
5.适用药物  3 
(三)煅法  1.目的  3 
2.操作方法  3 
3.辅料用量  3 
4.注意事项  3 
5.适用药物  3 
(四)蒸、煮、燀法  1.蒸法的目的  3 
2.蒸法的操作方法  3 
3.蒸法的辅料用量  3 
4.蒸法的注意事项  3 
5.蒸法的适用药物  3 
6.煮法的目的  3 
7.煮法的操作方法  3 
8.煮法的辅料用量  3 
9.煮法的注意事项  3 
10.煮法的适用药物  3 
11.燀法的目的  3 
12.燀法的操作方法  3 
13.燀法的注意事项  3 
14.燀法的适用药物  3 
(五)制霜法  1.目的  3 
2.操作方法  3 
3.注意事项  3 
4.适用药物  3 
(六)烘焙法  1.目的  3 
2.操作方法  3 
3.注意事项  3 
4.适用药物  3 
(七)煨制法  1.目的  3 
2.操作方法  3 
3.辅料用量  3 
4.注意事项  3 
5.适用药物  3 
(八)提净法  1.目的  3 
2.操作方法  3 
3.辅料用量  3 
4.注意事项  3 
5.适用药物  3 
(九)水飞法  1.目的  3 
2.操作方法  3 
3.注意事项  3 
4.适用药物  3 
(十)主要药物的炮制  1.主要药物的炮制方法(120种)  3 
2.主要药物的炮制作用(60种)  3 

续表(中药鉴定学)

考试学科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科目 




学 
一、中药鉴定
总论 
(一)中药材的采收加工  1.采收原则  3 
2.加工方法  3 
(二)中药鉴定的依据  1.国家药品标准  3 
2.地方药品标准  3 
(三)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1.检品登记  3 
2.取样  3 
3.鉴定  3 
4.鉴定记录及鉴定报告书  3 
(四)中药鉴定方法  1.来源鉴定  3 
2.性状鉴定(药材、饮片)  3 
3.显微鉴定  3 
4.理化鉴定  3 
(五)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  中药材质量标准的项目内容  3 
二、根及根茎类中药  (一)根类中药概述  1.性状鉴别(药材、饮片)  3 
2.显微鉴别  3 
(二)根茎类中药概述  1.性状鉴别(药材、饮片)  3 
2.显微鉴别  3 
(三)常用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定  1.来源  3 
2.主产地  3 
3.性状鉴别  3 
4.显微鉴别  3 
5.主成分  3 
三、茎木类中药  (一)茎木类中药概述  1.性状鉴别(药材、饮片)  3 
2.显微鉴别  3 
(二)常用茎木类中药的鉴定  1.来源  3 
2.主产地  3 
3.性状鉴别(药材、饮片)  3 
4.显微鉴别  3 
5.主成分  3 
四、皮类中药  (一)皮类中药概述  1.性状鉴别  3 
2.显微鉴别  3 
(二)常用皮类中药的鉴定  1.来源  3 
2.主产地  3 
3.性状鉴别(药材、饮片)  3 
4.显微鉴别  3 
5.主成分  3 
五、叶类中药  (一)叶类中药概述  1.性状鉴别  3 
2.显微鉴别  3 
(二)常用叶类中药的鉴定  1.来源  3 
2.主产地  3 
3.性状鉴别  3 
4.显微鉴别  3 
5.主成分  3 
六、花类中药  (一)花类中药概述  1.性状鉴别  3 
2.显微鉴别  3 
(二)常用花类中药的鉴定  1.来源  3 
2.主产地  3 
3.性状鉴别  3 
4.显微鉴别  3 
5.主成分  3 
七、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一)果实类中药概述  1.性状鉴别  3 
2.显微鉴别  3 
(二)种子类中药概述  1.性状鉴别  3 
2.显微鉴别  3 
(三)常用果实种子类中药的鉴定  1.来源  3 
2.主产地  3 
3.性状鉴别  3 
4.显微鉴别  3 
5.主成分  3 
八、全草类中药  全草类中药的鉴定  1.来源  3 
2.主产地  3 
3.性状鉴别  3 
4.显微鉴别  3 
5.主成分  3 
九、藻、菌、地衣类中药  (一)藻、菌、地衣类中药概述  1.藻类中药  3 
2.菌类中药  3 
3.地衣类中药  3 
(二)常用藻、菌、地衣类中药的鉴定  1.来源  3 
2.主产地  3 
3.性状鉴别  3 
4.显微鉴别  3 
5.主成分  3 
十、树脂类中药  (一)树脂类中药概述  1.树脂类中药的化学组成和分类  3 
2.树脂类中药的通性  3 
3.树脂类中药的鉴定方法  3 
(二)常用树脂类中药的鉴定  1.来源  3 
2.主产地  3 
3.性状鉴别  3 
4.主成分  3 
十一、其他类中药  其他类中药的鉴定  1.来源  3 
2.主产地  3 
3.性状鉴别  3 
4.显微鉴别  3 
5.主成分  3 
十二、动物类中药  (一)动物类中药概述  1.动物类中药的分类  3 
2.性状鉴别  3 
3.显微鉴别  3 
4.理化鉴别  3 
(二)常用动物类中药的鉴别  1.常用动物类中药药材的来源  3 
2.常用动物类中药药材的主产地  3 
3.常用动物类中药药材的性状鉴别  3 
4.常用动物类中药药材的的显微鉴别  3 
5.常用动物类中药药材的的主成分  3 
十三、矿物类中药  (一)矿物类中药概述  1.矿物的性质  3 
2.矿物类中药的分类  3 
(二)常用矿物类中药的鉴定  1.来源  3 
2.主产地  3 
3.性状鉴别  3 
4.主成分  3 

第四部分专业实践技能

考试学科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科目 




学 
一、绪论  (一)中药药剂学的性质与常用术语  1.中药药剂学的性质  4 
2.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4 
3.中药药剂的常用术语  4 
(二)药物剂型的分类  1.按物态分类  4 
2.按制法分类  4 
3.按分散系统分类  4 
4.按给药途径与方法分类  4 
(三)中药药剂工作
的依据 
1.药典的性质  4 
2.中国药典的版次  4 
3.局颁标准  4 
二、制药卫生  (一)制药卫生标准  1.药品卫生标准  4 
2.预防中药制剂污染的措施  4 
(二)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  洁净室的等级及适用范围  4 
(三)灭菌方法与无
菌操作 
1.物理灭菌法  4 
2.滤过除菌法  4 
3.化学灭菌法  4 
4.无菌操作法的要点与注意事项  4 
(四)防腐  常用防腐剂的性质与应用  4 
三、粉碎、筛
析与混合 
(一)粉碎方法  1.粉碎的目的  4 
2.干法粉碎的适用范围  4 
3.湿法粉碎的适用范围  4 
4.低温粉碎的适用范围  4 
(二)筛析  1.筛析的目的  4 
2.药筛的种类与规格  4 
3.粉末分等  4 
(三)混合  1.混合原则  4 
2.混合方法  4 
四、散剂  (一)散剂的特点  散剂的特点与分类  4 
(二)散剂的制备  1.一般散剂的制法  4 
2.特殊散剂的制法  4 
五、浸提、分
离、浓缩与干燥 
(一)浸提的原理与影响因素  1.中药的浸提过程  4 
2.影响浸提的主要因素  4 
(二)常用浸提方法与设备  1.常用浸提溶剂  4 
2.常用浸提方法的特点与应用  4 
(三)浸提液的分离方法  常用分离方法的特点与选用  4 
(四)常用精制方法  1.水提醇沉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4 
2.膜分离法的原理与应用  4 
3.树脂吸附分离与应用  4 
(五)浓缩  1.常用浓缩方法的种类与应用  4 
2.影响浓缩效率的因素  4 
(六)干燥  常用干燥方法的种类与应用  4 
六、浸出药剂  (一)浸出药剂的特点与分类  1.浸出药剂的特点  4 
2.浸出药剂的分类  4 
(二)常用浸出药剂的种类与制法  1.合剂的特点与制法  4 
2.糖浆剂与煎膏剂的特点与制法  4 
3.酒剂与酊剂的特点与制法  4 
4.流浸膏、浸膏剂和茶剂的特点与制法  4 
七、液体药剂  (一)液体药剂的特
点与分类 
1.液体药剂的特点  4 
2.液体药剂的分类  4 
(二)表面活性剂  1.表面活性剂的含义组成与基本性质  4 
2.常用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与应用  4 
(三)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增溶原理  4 
2.助溶的机理与方法  4 
(四)真溶液型药剂  1.真溶液型药剂的特点  4 
2.各类真溶液型药剂的制法  4 
(五)胶体溶液型药剂  1.胶体溶液型药剂的分类与特点  4 
2.胶体溶液型药剂的制法  4 
(六)乳浊液型药剂  1.乳浊液型药剂的分类与特点  4 
2.乳化剂的分类与选用  4 
3.乳浊液型药剂的制法及稳定性  4 
(七)混悬液型药剂  1.混悬液型药剂特点  4 
2.混悬液型药剂的常用附加剂  4 
3.混悬液型药剂的制法  4 
八、注射剂(附:眼用溶液剂)  (一)概述  1.注射剂的特点  4 
2.注射剂的分类  4 
3.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4 
(二)热原  1.热原的基本性质  4 
2.注射剂中污染热原的途径  4 
3.注射剂中去除热原的方法  4 
4.热原的检查方法  4 
(三)注射剂的溶剂  注射剂的常用溶剂与制备  4 
(四)注射剂的附加剂  1.增加主药溶解度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  4 
2.防止主药氧化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  4 
3.抑制微生物增殖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  4 
4.调整pH值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  4 
5.调节渗透压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  4 
6.减轻疼痛附加剂的种类与应用  4 
(五)注射剂的制备  1.中药注射剂的提取与精制  4 
2.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检查  4 
(六)输液剂  输液剂的特点与种类  4 
(七)眼用溶液剂  1.眼用溶液剂的特点  4 
2.眼用溶液剂的质量要求  4 
3.眼用溶液剂的附加剂  4 
九、外用膏剂  (一)概述  1.外用膏剂的特点  4 
2.外用膏剂的分类  4 
(二)软膏剂  1.软膏剂常用基质的种类与选用  4 
2.软膏剂的制法  4 
3.眼膏剂的特点  4 
(三)黑膏药  1.黑膏药原料的处理  4 
2.黑膏药的基质组成  4 
3.黑膏药的制法  4 
(四)橡胶膏剂  1.橡胶膏剂的基质  4 
2.橡胶膏剂的制法  4 
(五)凝胶膏剂与涂膜剂  1.凝胶膏剂的组成  4 
2.涂膜剂的组成  4 
十、栓剂  (一)栓剂的特点与作用机理  1.栓剂的分类  4 
2.栓剂的作用特点  4 
3.栓剂中药物的吸收途径  4 
(二)栓剂的基质  1.栓剂基质的要求  4 
2.栓剂基质的种类  4 
(三)栓剂的制法  1.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流程  4 
2.润滑剂的种类与选用  4 
(四)栓剂的质量要
求 
1.重量差异  4 
2.融变时限  4 
3.微生物限度  4 
十一、胶囊剂  (一)胶囊剂的分类与特点  1.胶囊剂的分类  4 
2.空胶囊的规格与选用  4 
(二)胶囊剂的制备  1.硬胶囊剂的制备  4 
2.软胶囊(胶丸)的制备  4 
(三)胶囊剂的质量要求  胶囊剂的质量检查  4 
十二、丸剂  (一)丸剂的特点与分类  1.丸剂的特点  4 
2.丸剂的分类  4 
(二)水丸  1.水丸常用赋形剂的选用  4 
2.药粉的要求  4 
3.水丸的制法  4 
(三)蜜丸  1.蜜丸的特点  4 
2.蜂蜜的选择与炼制  4 
3.炼蜜的规格与选用  4 
4.蜜丸的制法  4 
(四)浓缩丸和水蜜丸  1.浓缩丸的特点及制法  4 
2.水蜜丸的特点及制法  4 
(五)糊丸和蜡丸  1.糊丸的常用赋形剂及制法  4 
2.蜡丸的常用赋形剂及制法  4 
(六)滴丸  1.滴丸的特点  4 
2.常用基质的种类与选用  4 
3.冷却剂的种类与选用  4 
4.滴丸的制法  4 
(七)丸剂的包衣与质量检查  1.丸剂包衣的目的、种类及材料  4 
2.丸剂的质量检查  4 
十三、颗粒剂  (一)颗粒剂的分类与特点  1.颗粒剂的特点  4 
2.颗粒剂的分类  4 
(二)颗粒剂的制法与质量要求  1.颗粒剂的制法  4 
2.颗粒剂的质量要求  4 
十四、片剂  (一)概述  1.片剂的特点  4 
2.片剂的分类  4 
(二)片剂的赋形剂  1.稀释剂与吸收剂  4 
2.润湿剂与黏合剂  4 
3.崩解剂  4 
4.润滑剂  4 
(三)片剂的制备  1.制颗粒  4 
2.压片  4 
(四)片剂的包衣  1.片剂包衣的目的  4 
2.片剂包衣的种类  4 
3.片剂包衣的方法  4 
(五)片剂质量检查  质量检查项目  4 
十五、药物制剂新技术  (一)β-环糊精包合技术  1.β-环糊精包合的作用  4 
2.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4 
(二)微型包囊技术  1.微型包囊的含义与特点  4 
2.常用包囊材料  4 
3.相分离-凝聚法制备微囊  4 
(三)固体分散技术  1.固体分散体的含义与特点  4 
2.常用载体  4 
3.固体分散体的制法  4 
十六、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一)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1.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4 
2.延缓药物水解的方法  4 
3.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  4 
(二)药剂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1.留样观察法  4 
2.加速试验法  4 
3.药物制剂半衰期和有效期的求算方法  4 

续表(中药调剂学)

考试学科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科目 




学 
一、中药处方与处方应付  (一)组方原则  1.处方  4 
2.君臣佐使  4 
3.处方配伍规律  4 
(二)处方类型  1.处方的意义  4 
2.处方的分类  4 
3.法定处方  4 
4.协定处方  4 
5.医师处方  4 
(三)处方格式  处方格式和项目  4 
(四)处方常用术语  1.处方常用术语及分类  4 
2.药引  4 
3.处方脚注  4 
(五)处方管理制度  处方管理制度  4 
(六)处方药品的规范化名称  1.处方药品正名与应付常规  4 
2.处方药品合写与应付  4 
3.药品别名与应付  4 
二、中药配伍及用药禁忌  (一)中药配伍  1.“七情”配伍  4 
2.相畏  4 
3.相反  4 
4.相恶  4 
(二)用药禁忌  1.配伍禁忌  4 
2.十八反  4 
3.十九畏  4 
4.妊娠用药禁忌  4 
三、合理用药  (一)合理用药概述  合理用药的意义和目的  4 
(二)合理用药指导  合理用药指导  4 
(三)中药不良反应监测  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4 
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制度  4 
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范围  4 
4.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程序  4 
(四)中药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1.药源性疾病  4 
2.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制度  4 
3.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方法与内容  4 
四、特殊中药的调剂与管理  (一)麻醉中药的调剂与管理  1.麻醉中药品种  4 
2.麻醉中药的使用  4 
3.麻醉中药处方管理制度  4 
(二)毒性中药的调剂与管理  1.毒性中药的品种与分类  4 
2.毒性中药的调配管理制度  4 
3.毒性中药的用量用法  4 
4.毒性中药处方管理制度  4 
5.常见中药中毒反应和处理的基本原则  4 
五、中药用量与计量  (一)中药用量  1.中药的用量  4 
2.确定中药用量的依据  4 
3.特殊药材的处方用量  4 
(二)中药计量及计量工具  1.古今度量衡对照及换算  4 
2.常用中药计量工具  4 
3.戥秤的使用方法  4 
六、中药调剂设施及工作制度  (一)基本设施  1.饮片斗柜及调剂台  4 
2.常用调剂工具及用途  4 
(二)斗谱排列原则  1.斗谱的排列原则  4 
2.特殊中药的存放  4 
(三)调剂用药的供应  1.调剂用药供应  4 
2.查斗、装斗、调配、保管的关系  4 
七、饮片调剂操作规程  (一)收方  收方与处方审查(含制度,下同)  4 
(二)计价  计价的原则与方法  4 
(三)调配  中药处方的调配  4 
(四)复核  复核的工作程序  4 
(五)发药  发药的工作程序  4 
(六)调剂质量管理  1.配发药剂的质量要点  4 
2.检查方法及质量评定  4 
(七)常用中药传统术语  常用中药传统术语  4 
八、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  (一)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  1.中成药调剂  4 
2.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  4 
3.药品有效期的推算及判定  4 
(二)中成药处方药  中成药处方药  4 
(三)中成药非处方药  1.中成药非处方药  4 
2.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  4 
3.常用中成药非处方药品种  4 
(四)医疗机构自制制剂  1.医疗机构自制制剂配制规范  4 
2.医疗机构自制制剂使用注意  4 
九、中药煎服  (一)煎药  1.汤剂概述  4 
2.汤剂的煎煮  4 
3.中药特殊煎药方法  4 
(二)服药  1.服药温度  4 
2.服药剂量  4 
3.服药时间及次数  4 
4.服药饮食禁忌  4 
(三)煎药工作制度及操作常规  1.煎药工作制度  4 
2.煎药操作常规  4 
十、医院药品采购与供应  (一)药品采购管理  1.药品采购基本制度与程序  4 
2.药品集中采购与招标采购  4 
(二)药品入、出库管理  药品入、出库管理  4 
十一、中药品质变异  (一)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  1.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  4 
2.中药变质的环境因素  4 
(二)霉变  1.中药发霉的原因  4 
2.预防中药霉变的措施  4 
3.常见的霉菌种类  4 
(三)虫蛀  1.常见的中药害虫  4 
2.中药害虫的危害性  4 
3.害虫的主要来源  4 
4.害虫蛀蚀的防治措施  4 
(四)变色  变色及易变色的品种  4 
(五)泛油  泛油及易泛油的品种  4 
(六)气味散失  气味散失的原因及品种  4 
(七)其他变异现象  1.升华  4 
2.风化  4 
3.潮解溶化  4 
4.粘连  4 
5.腐烂  4 
十二、中药养护技术  (一)干燥养护技术  干燥养护技术的种类及应用  4 
(二)冷藏养护技术  冷藏养护技术及应用  4 
(三)埋藏养护技术  埋藏养护技术的种类及应用  4 
(四)化学药剂养护技术  化学药剂养护技术的种类及应用  4 
(五)对抗同贮养护技术  对抗同贮养护技术及应用  4 
(六)气调养护技术  气调养护技术及应用  4 
(七)常用中药材的养护  1.根及根茎类药材的养护  4 
2.叶、花、全草类中药的养护  4 
3.果实与种子类药材的养护  4 
4.茎皮类药材的养护  4 
5.菌类药材的养护  4 
6.动物类药材的养护  4 
7.贵细药的养护  4 
(八)中药饮片的养护  1.中药饮片的养护方法  4 
2.中药饮片的变异现象  4 
(九)中成药养护  1.常见中成药剂型的养护技术  4 
2.中成药常见的变质现象  4 
十三、医院药检工作及药品质量管理     1.药检室的设置  4 
2.药检工作职责与制度  4 
3.常用药品质量检验方法及要点  4 



 

卫生资格公众号

距2024年中药学职称考试还有

编辑推荐
免费资料

免费领取

网校内部资料包

立即领取
考试辅导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