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理论 > 中医基础 > 正文

实证与虚证的关系

2009-10-30 13:50 医学教育网
|

  疾病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常由于体质、治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虚证和实证之间发生虚实夹杂、虚实转化等变化。

  1.虚实夹杂即虚证和实证相兼出现。虚实夹杂证候,或以实证为主,或以虚证为主,或虚实证并重,常见六种临床类型:

  (1)表虚里实:素体卫阳不足,感受外邪后又伤食滞。症见汗出,恶风(表虚);脘腹胀满,或疼痛,嗳腐吞酸,厌食(里实)。

  (2)表实里虚:表邪未解,里气已虚;或素体虚弱而又感受外邪。症见发热,恶寒,无汗(表实);神疲乏力,脘腹隐痛,喜按(里虚)。

  (3)上实下虚:痰浊壅肺、肾虚不纳。症见咳喘,痰涎壅盛,胸闷脘胀,不得平卧(上实);腰膝酸软无力,形寒肢冷(下虚)。

  (4)上虚下实:心气虚于上,湿热注于下。症见心悸,怔忡,失眠(上虚);腹痛,下利脓血,里急后重(下实)。

  (5)虚中夹实:脾肾阳虚,水湿泛滥。症见腰膝冷痛,食少便溏,小便不利,面浮足肿,腹大如鼓。

  (6)实中夹虚:气血郁结,正气已虚。症见腹胀满痛,肝脾肿大,二便不利,腹露青筋,面晦舌紫,形瘦,纳差,少气乏力,脉细。

  2.虚实转化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邪正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虚证和实证还可以相互转化。临床上由实证转为虚证者居多,往往因实证失治、误治或大汗、大吐、大泻后耗伤气血津液等所致。如病见高热、口渴、烦躁、脉洪大等实证者,由于治疗不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日久不愈而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萎黄、不思饮食、神疲乏力、脉细弱等气津两虚的虚证。由虚证转为实证者较少,大多是由于正气不足,阳气不振而产生痰饮、水湿、瘀血等实邪。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距离2024医师技能考试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汤以恒 临床执业医师 《消化系统》 免费试听
    免费资料
    医师资格考试 备考资料包
    高频考点
    报考指南
    模拟试卷
    复习经验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