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师分阶段考试 > 复习指导

医乃仁术道德短语

2018-04-20 10:31 医学教育网
|

医乃仁术道德短语是什么?相信这是大家最想知道,最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了解医乃仁术道德短语能有所帮助。

1、医必知“道”

战国。《黄帝内经素问。徵四失论》中说:“道之大者,拟于天地,配于四海,汝不知道之谕,受以明为晦。”拟,比。谕,同“喻”,说明,告知。受,同“授”,传授。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道(佛性、天理)是非常广泛的,它比拟于天地,匹配于四海,如果你不知道“道”的真谛所在,那么你在授道(比如传授医道)时,就会把本来很清晰明白的道理讲得糊里糊涂。

2、一药乃“道”

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中说:“以一药遍治众病之谓道,以众药合治一病之谓医。”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果用一种药来遍治众生之病的是“道”(佛性、天理),能够在众药之中选择药物对一种病进行治疗的是“医”(生)。

佛法认为,佛性之理(道、规律)贯穿于整个宇宙之中。人之所以会得病,主要是人们违背了自然规律、身心规律等客观法则的结果。世界卫生组织(WHO)1990年在对“健康”下的定义中说:“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因此,疾病并非仅仅是躯体的疾病,还应包括心理的疾病、适应能力的疾病和道德的疾病。佛法中认为治疗这些病的总体方法是医学(医道)和以佛性(道)为线索的佛法(法药),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治疗疾病的统一一味药就是“道”。

3、医道天德

元。王好古《此事难知。序》中说:“盖医之为道,所以续斯人之命,而与天地生生之德不可一朝泯也。”泯(mǐn,音敏),消失。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医生的天职,是帮助延续人们的生命健康的。这种道所体现出来的德和天地长养万物的大公无私之德相一致,它是佛性随缘而生利他妙用的生生之德。作为医生,一刻也不应缺少这种德。

4、医心近佛

明。裴一中《言医。序》中说:“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医,故神圣之业,非后世读书未成,生计未就,择术而居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专习,穷致天人之理,精思竭虑于古今之书,而后可言医。”仙,比喻才华脱俗出众。慧有夙因,指天资聪颖。dfklj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的学问不贯通古今,见识不通达贯穿天地人间的大道(佛性),才华不脱俗出众,心灵不亲近于佛,即不具有慈悲之心,这样的话,宁可种田织布维持生计,也断不可将医生作为职业去贻误生命。医生是一种光明神圣的事业,并非读书未成、生活未有着落而解决就业择业问题的一种渠道。它需要天资聪颖,并刻苦学习,通达贯穿天地人间的大道(佛性)之理,认真钻研古今之书,而后才可谈得上行医。

5、医破“我执”

明。缪希雍《本草经疏。祝医五则》中说:“凡作医师,宜先虚怀,灵知空洞,本无一物;苟执我见,便与物对;我见坚固,势必轻人,我是人非,与境角立,一灵空窍,动为所塞,虽日亲近人,终不获益,白首故吾,良可悲矣。”灵知,即灵智,与“一灵空窍”都是指人的真心佛性。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作为医生,应当首先做到虚怀若谷,因为人的真心佛性就象空洞一样,本来无有一物,即所谓“人之初,性本无”。如果只是固执地执著于自己的见解(“我见”),而不谦虚,那么就会使自己和事物对立起来。“我见”坚固,势必就会轻视别人而产生傲慢之心,执著于“我是人非”,从而与外界对立起来。真心佛性就会被这些执著烦恼的扰动所蒙蔽。这样的医生,即便每天在形式上亲近别人,他最终也难以受益,直到年老还固执己见而不求进步,真是可悲啊。

相关资讯
热点
编辑推荐
    回到顶部
    折叠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