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师分阶段考试 > 复习指导

腧穴定位的四种方法-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知识

2017-08-07 15:24 医学教育网
|

腧穴的定位方法是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中的知识点,为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医学教育网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腧穴的定位方法的内容如下: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治疗效果的好坏与选穴是否准确有直接关系。因此,准确的选取腧穴,也就是腧穴的定位,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1、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是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比例折算尺寸作为定穴标准的方法。常用的骨度分寸见下表。

常用骨度分寸表:

分部  起止点   常用骨度  度量法  说明  

 
前发际至后发际  12  直寸  如前后发际不明,从眉心量至大椎穴作18,眉心至前发际3,大椎穴至后发际3寸。  
耳后两完骨乳突之间   9  横寸  用于量头部的横寸  




 
天突至歧骨胸剑联合)   9  直寸  1.胸部与肋部取穴直寸,一般根据肋骨计算,每一肋骨折16
2.“天突”指穴名的部位 
歧骨至脐中   8 
脐中至横骨上廉耻骨联合上缘)   5 
两乳头之间   8  横寸  胸腹部取穴的横寸,可根据两乳头之间的距离折量。女性可用左右缺盆穴之间的宽度来代替两乳头之间的横寸。  
背腰部  大椎以下至尾骶  21  直寸  背部腧穴根据脊椎定穴。一般临床取穴,肩胛骨下角相当第七,髂嵴相当第164腰椎棘突)  
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   6  横寸 
上肢部  腋前纹头腋前皱襞至肘横纹  9  直寸  用于手三阴、手三阳经的骨度分寸  
肘横纹至腕横纹  12 
侧胸部  腋以下至季胁   12  直寸  “季胁”指第11肋端  
侧腹部  季胁以下至髀枢  9  直寸  “髀枢”指股骨大转子  




 
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股骨内髁上缘)   18  直寸  用于足三阴经的骨度分寸  
内辅骨下廉胫骨内髁下缘至内踝高点   13 
髀枢至膝中   19  直寸  1.用于足三阴经的骨度分 
2.“膝中”的水平线:前面相当于犊鼻  穴,后面相当于委中穴。  
臀横纹至膝中   14 
膝中至外踝高点  16 
外踝高点至足底  3 

2、自然标志取穴法

根据人体表面所具的特征的部位作为标志,而定取穴位的方法称为自然标志定位法。人体自然标志有两种:

(1)固定标志法:即是以人体表面固定不移,又有明显特征的部位作为取穴标志的方法。如人的五官、爪甲、乳头、肚脐等作为取穴的标志。

(2)活动标志法:是依据人体某局部活动后出现的隆起、凹陷、孔隙、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的方法。如曲池屈肘取之。

3、手指比量法

以患者手指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由于生长相关律的缘故,人类机体的各个局部间是相互关联的。由于选取的手指不同,节段亦不同,可分作以下几种。

中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一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拇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一寸,亦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横指同身寸法:以名“一夫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

4、简便取穴法

此法是临床上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如垂手中指端取风市,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端到达处取列缺穴等。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上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经穴。由于这类腧穴的分布和作用不同,因此各有特定的名称和含义。

1.五输穴

手足三阴三阳经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重要经穴井、荥、输、经、合五穴,统称“五输穴”。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是有具体含义的。古代医家把经气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比作自然界的水流,以说明经气的出入和经过部位的深浅及其不同作用。如经气所出,象水的源头,称为“井”;经气所溜,象刚出的泉水微流,称为“荥”;经气所注,象水流由浅入深,称为“输”;经气所行,象水在通畅的河中流过,称为“经”;最后经气充盛,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恰象百川汇合入海,称为“合”。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说“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

2.俞、募穴

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募穴是脏腑经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它们均分布于躯干部,与脏腑有密切关系。

3.原、络穴

原穴是脏腑原气之所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古名“十二原”。在六阳经上,原穴单独存在,排列在输穴之后,六阴经则以输代原。络脉在由经脉别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称为络穴络脉由正经别,出网络于周身。因此络穴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

十二经的络穴皆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加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腹,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位于胸胁,部共十五穴,故又称“十五络穴”。

(1)郄穴

“郄”有空隙之间,郄穴是各经经气深集的部位。十二经脉及阴阳跷、阴阳维脉各有一个郄穴,共古六个郄穴。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2)下合穴

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是六腑经脉合于下肢三阳经的六个腧穴。下合穴主治六腑疾患卓有奇效,主要分布于下肢膝关节附近。

(3)八会穴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汇集的八个腧穴,分布于躯干部和四肢部。

(4)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腧穴称为八脉交会穴,又叫交经八会,这八个穴位主要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

(5) 交会穴

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经脉在循行过程中相互交叉会合,在会合部位的腧穴称交会穴,多分布于躯干部。

热点
编辑推荐
    回到顶部
    折叠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