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执业医师技能 > 辅导精华 > 中医辅导精华 > 第一站(笔试) >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病案分析)辅导精华 > 正文

内伤发热辨证-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

2015-09-15 14:27 医学教育网
|

内伤发热辨证论治是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

1.阴虚发热证

证候: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热,烦躁,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甚至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代表方剂:清骨散加减。

常用药物: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玄参、生地、制首乌、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

2.血虚发热证

证候:发热,热势多为低热,头晕眼花,体倦乏力,心悸不宁,面白少华,唇甲色淡;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

代表方剂: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物: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术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熟地、枸杞、制首乌。

3.气虚发热证

证候:发热,热势或低或高,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

常用药物: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

4.阳虚发热证

证候: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头晕嗜卧,腰膝酸软,纳少便溏,面色白;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阳气,引火归原。

代表方剂:金匮肾气丸加减。

常用药物:桂枝、附子、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人参、白术。

5.气郁发热证

证候:发热多为低热或潮热,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精神抑郁,胁肋胀满,烦躁易怒,口干而苦,纳食减少;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泄热。

代表方剂:丹栀逍遥散加减。

常用药物: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甘草、薄荷、生姜。

6.痰湿郁热证

证候:低热,午后热甚,心内烦热,胸闷脘痞,不思饮食,渴不欲饮,呕恶,大便稀薄或黏滞不爽;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

治法:燥湿化痰,清热和中。

代表方剂: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加减。

常用药物: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连、大枣、苍术、黄芩、香附、郁金、佩兰。

7.血瘀发热证

证候: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口燥咽干,但不多饮,肢体或躯干有固定痛处或肿块,面色萎黄或晦暗;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

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物: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执业医师考试公众号

距离2024医师技能考试

编辑推荐
免费资料

免费领取

网校内部资料包

立即领取
考试辅导
直播课
【直播】医师报名指导及复习备考公开课
2021网上报名/现场审核指导

直播时间:1月6日-1月28日

直播主题:2021年报名指导/复习备考

直播老师:汤以恒、张钰琪、鸿儒、端木灵、俞庆东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