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手机网
护士资格手机网栏目

手机网二维码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med66_weisheng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护理理论 > 中医护理 > 正文

小儿推拿之手法补泻

2020-04-22 15:57 医学教育网
|

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了小儿推拿之手法补泻如下,请各位考生仔细查看。

“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是推拿治疗的基本法则。小儿推拿更需注重手法补泻。

1.轻重补泻法 

轻重是指操作者在患儿体表穴位操作时用力的大小而言。轻手法操作为补法,重手法操作为泻法。临床实践表明,推拿对调节机体功能确实有很大的作用。轻手法作用于特定的部位与穴位,有促进胃肠蠕动、健脾和胃、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等作用;重手法作用于机体穴位,具有一定的抑制机体亢进的作用。在临床具体应用时,应根据患儿年龄的大小、病证的虚实、部位的深浅、病情的缓急等灵活应用。

2.快慢补泻法 

快慢是指操作者运用手法在患儿体表穴位上操作的速度,即频率。一般而言,快手法治疗为泻法,慢手法治疗为补法。现代研究表明,速度快的手法作用于局部穴位,能加快血液、淋巴液的循环,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使瘀血、水肿迅速消散,是为泻法;慢而柔和的手法,有激发正气、强壮身体的作用,是为补法。

3.方向补泻法 

方向补泻在小儿特定穴中常用,主要用于手部穴位与腹部穴位。

(1)手部特定穴位补泻:一般而言,在手部穴位上做向心性方向直推为补,离心性方向直推为泻。如心经、肝经、脾经、肺经、大肠、小肠等,向指根(向心性)方向直推为补法,向指尖(离心性)方向为泻法,唯肾经相反。

(2)腹部穴位补泻:在小儿或成人腹部操作时,如摩腹、揉脐,以患者自身为准,自左摩、揉为补法,自右摩、揉为泻法。如自患者左侧向右侧摩腹、揉脐(逆时针),常用于脾虚所致的腹泻、腹痛、厌食等虚证;自患者右侧向左侧摩腹、揉脐(顺时针),多用于便秘、腹痛、腹泻、厌食等实证。

4.经络补泻法 

又称迎随补泻法或顺逆补泻法,是指随(顺)其经络走行方向操作为补法,迎(逆)其经络走行方向为泻法。如用提法由尾椎捏至大椎顺其经络施术为补法,主治先后天不足的一切虚弱病证;逆其经络由上而下推之为泻法,主治发热等实证。又如自下而上顺经络方向推七节骨,能温阳止泻,为补法;自上而下逆经络方向推七节骨,能泻热通便,为泻法。还有清天河水是从总筋操作至曲泽,为逆心包经而行,所以能泻热。

5.次数补泻法 

次数是指操作者运用手法在穴位上操作次数的多少,它是衡量手法补泻的有效治疗量。一般而言,次数多、时间长而轻柔的手法为补法;次数少、时间短而较重的手法为泻法。一般1岁左右的患儿,在一个穴位推拿300次左右,根据年龄和病情而酌情增减。需上百次的推拿手法一般是就推法、揉法、抹法、运法而言,而只需3~5次的推拿手法多指刺激性较重的掐、捏、拿法等。

6.平补平泻法 

是患儿虚实不明显或平素小儿保健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常用于手部和腹部穴位。

(1)手部穴位平补平泻法:是指操作者用推法在患儿手部穴位来回推之。如遇患儿腹泻虚实不明显时,可只取大肠穴来回推之,同时还可取脾经来回推之,效果甚好。

(2)腹部穴位平补平泻法:是指用摩法于患儿腹、脐穴顺时针及逆时针各揉、摩半数的一种操作。如遇患儿出现腹胀、便秘、食欲不振,虚实不明显时,常用摩法于腹部顺时针及逆时针各操作数百次,疗效满意。

更多中医护理理论与操作,请关注医学教育网提供护士资格、初级护师及主管护师辅导课程,十数年辅导经验,老师辅导团队,欢迎了解~ 

护考公众号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