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中医执业医师61种常用方剂的鉴别!快拿走,不谢!

2019-10-21 17:12 医学教育网
|

热点推荐

面授甄选 开课进度
热门课程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学好方剂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先学习中药,便于记忆方剂的组成、理解方剂的功效和主治,记住了单个方剂之后,还要学会和其他方剂作鉴别,更好地掌握方剂的功效和主治病证,这样在具体辨证论治的时候才能正确地选择方剂。下面汇总了常用方剂的鉴别,大家可以收藏起来,每天看几个。中医博大精深,我们需不断积累。

1.麻黄汤与桂枝汤同为辛温解表剂。麻黄汤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主治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之表实证;桂枝汤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具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主治恶风发热而自汗出之表虚证。

2.银翘散与桑菊饮皆可治温病初起之表证,均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但银翘散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平剂”;桑菊饮肃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作用较弱,为“辛凉轻剂”。

3.参苏饮与败毒散皆治气虚外感风寒。但败毒散治风寒夹湿之表证为主,故用羌活、独活、川芎、柴胡祛邪为主,少佐人参以扶正祛邪;参苏饮所治为风寒表证,邪偏于肺,故用苏叶、葛根、人参益气解表宣肺为主,加之痰湿气滞,则又增半夏、木香、陈皮等化痰行气之品。

4.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皆为大承气汤类方。大承气汤硝、黄并用,大黄后下,且加枳、朴,攻下之力颇峻,为“峻下剂”,主治痞、满、燥、实四症俱全之阳明热结重证;小承气汤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朴用量亦减,攻下之力较轻,称为“轻下剂”,主治痞、满、实之阳明热结轻证;调胃承气汤不用枳、朴,后纳芒硝,大黄与甘草同煎,泻下之力较大承气汤缓和,称为“缓下剂”,主治阳明燥热内结,燥、实而无痞、满之证。

5.温脾汤与大黄附子汤均治冷积里实之腹痛便秘,均以大黄配伍附子为主。但大黄附子汤主治中气未虚,寒实积滞之腹痛便秘;而温脾汤主治脾阳不足,冷积阻滞,虚中夹实之便秘腹痛

6.麻子仁丸与济川煎均治津液不足之便秘。但麻子仁丸证为肠胃燥热所致,故以润肠药与小承气汤合方;而济川煎证为肾虚津亏而成,以补肾益精,养血润肠为法。

7.大、小柴胡汤具和解少阳之功,但小柴胡汤专治少阳证,适宜于邪踞少阳,正气不足,胆胃不和者。而大柴胡汤主治少阳与阳明合病,以和解为主,辅以泻下。

8.蒿芩清胆汤与小柴胡汤均能和解少阳,用于邪在少阳,往来寒热,胸胁不适者。但小柴胡汤和解中兼有益气扶正之功,宜于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蒿芩清胆汤和解之中兼具清热利湿、理气化痰之效,宜于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浊者。

9.逍遥散与四逆散均具疏肝理气之功。但四逆散专于疏泄肝郁,主治阳郁厥逆或肝脾不和之证。逍遥散除疏肝解郁外,又有养血健脾之功,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10.逍遥散与痛泻要方均可治肝郁脾虚之证。但痛泻要方以治脾为主,兼事柔肝,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逍遥散疏肝与健脾之力相当,又有养血之功,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11.左金丸与龙胆泻肝汤均具清肝泻火之用。左金丸主要用于肝火犯胃之呕吐吞酸,有降逆和胃之功;龙胆泻肝汤除用于肝经实火之证外,且有清利湿热之功,亦用于肝经湿热下注之证。

12.清胃散与玉女煎同治胃热牙痛。但清胃散重在清胃火,兼用凉血散瘀之品。玉女煎清胃热,滋肾阴,主治胃经有热而肾水不足之牙痛。

13.芍药汤与白头翁汤同治痢疾。但芍药汤主治湿热并重、气血不和之痢疾,下痢赤白相兼。白头翁汤主治热重于湿、热毒深陷血分之痢疾,下痢脓血,赤多白少。

14.竹叶石膏汤与白虎汤均治气分热证。然白虎汤所治为正盛邪实之证,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有力为主要表现,为清泻之方。竹叶石膏汤证则为余热未清而气津两伤,为清补之方。

15.犀角地黄汤与清营汤均可治疗热入营血证。但犀角地黄汤在清热解毒之中配伍泻热散瘀药,寓凉血散血之意,用治热入血分而见耗血、动血之证。清营汤则是在清营解毒养阴中伍轻清宣透之品,寓有“透热转气”之意,适于热邪初入营分尚未动血之证。

16.普济消毒饮与银翘散均具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功。普济消毒饮重在清上焦热毒,为治疗大头瘟之效方;银翘散以疏散风热为主,为治疗温病初起之代表方。

17.仙方活命饮与五味消毒饮均具清热解毒、消散痈疮之功,用治热毒痈疮之证。但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并能活血理气,消肿溃坚,主治热毒壅结之痈疮初起。五味消毒饮则纯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品,适用于疔毒。

18.清暑益气汤与竹叶石膏汤皆可治暑热耗伤气津之证,症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脉虚数等。但竹叶石膏汤以石膏与麦冬为主,功善清热泻火养阴,辅以人参、半夏调和脾胃,重在清解余热,兼以益气生津和胃。清暑益气汤以西洋参、石斛、麦冬为主,功善益气养阴,重在益气养阴生津。

19.理中丸与吴茱萸汤均可治中焦虚寒证。但理中丸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为治脾胃虚寒,腹痛吐利之基础方。吴茱萸汤以温胃降逆为主,兼补中虚,为治胃寒呕吐、肝寒及肾寒上逆之经典方。

20.参苓白术散与四君子汤均具益气健脾之功,但四君子汤补气健脾之功专,为治脾胃气虚之基础方;参苓白术散则补气健脾与祛湿止泻并重,为治脾虚夹湿之主方。

21.生脉散与竹叶石膏汤均可治热病后期,气阴两伤,余热未尽之证。但竹叶石膏汤清热之力较强,兼以益气养阴,降逆和胃。生脉散重在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适宜于热病后期,气阴两伤之重证。

22.玉屏风散与桂枝汤均治表虚自汗。然桂枝汤之自汗,由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所致,虽云表虚,但为表实。玉屏风散证之自汗,是因卫气虚弱,腠理不固所致。二者均见汗出恶风,但桂枝汤证亦有发热、鼻鸣、身痛等外感表证。

23.完带汤与参苓白术散均具补脾祛湿之功。但完带汤以补脾祛湿之药配伍疏肝止带之品,主治脾虚肝郁,湿浊下注之带下。参苓白术散在益气健脾的基础上,又增渗湿止泻之功,主治脾胃气虚夹湿之泄泻。

24.炙甘草汤与生脉散均有补肺气、养肺阴之功,可治疗肺气阴两虚之久咳不已。但炙甘草汤益气养阴作用较强,敛肺止咳之力不足,重在治本,偏于温补;而生脉散益气养阴之力虽不及本方,但伍用收敛之五味子,故止咳之功较著,偏于清补。

25.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均由八珍汤加减而成,皆有益气补血之功。十全大补汤较八珍汤多芪、桂,偏于温补;人参养荣汤较十全大补汤多远志、陈皮、五味子,并去川芎之辛窜,而增宁心安神之功。

26.六味地黄丸与大补阴丸均属滋阴降火之剂。但六味地黄丸以滋补肾阴为主,降火之功稍逊,适于阴虚而虚火较轻者;而大补阴丸滋阴与降火并重,适于阴虚火旺倶甚者。

27.一贯煎与逍遥散均能疏肝理气,主治肝气不疏之胁痛。但逍遥散疏肝养血健脾三者并重,主治肝郁脾虚血弱之胁肋疼痛;一贯煎则重在滋养肝肾之阴,主治阴虚气滞之胁肋疼痛。

28.左归丸与六味地黄丸均为滋阴补肾之剂。但六味地黄丸补肾阴之中佐以降相火之品,适于肾阴虚兼虚火妄动之证;左归丸纯甘壮水,补而不泻,其滋补肾阴之力胜六味地黄丸,适于真阴不足、精髓亏损之证。

29.牡蛎散与玉屏风散均具固表止汗之功。但牡蛎散固表敛汗之力较强,主治卫气不固,心阳不潜之自汗、盗汗,属标本兼治之法;玉屏风散健脾益气之力较大,主治表虚自汗或体虚易感风邪者,属治本之法。

30.真人养脏汤与芍药汤均可治痢疾。但真人养脏汤涩肠固脱之力较强,重在治标,适宜于脾肾虚寒,关门不固之泻痢无度;芍药汤偏于清热燥湿,调和气血,适宜于湿热壅滞肠中,气血失和之湿热痢疾。

31.四神丸与理中丸、痛泻要方均可治泄泻。但四神丸偏于温肾涩肠,主治脾肾阳虚所致五更泄;理中丸重在温中祛寒,并补益脾胃,主治中焦虚寒之泄泻;痛泻要方补脾为主,兼以抑肝,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

32.固经丸与固冲汤均有固涩止血之功,可用于治疗月经过多,崩漏下血。但固经丸用于阴虚火旺,迫血妄行之崩漏;固冲汤用于脾肾两虚,冲脉不固之血崩。

33.易黄汤与完带汤均治带下。但完带汤乃因脾虚肝郁,湿浊下注所致;易黄汤乃因脾肾虚弱,湿热下注所致。

34.安宫牛黄丸与牛黄清心丸均具清心开窍之功。但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及芳香开窍之功较著,常作为温热之邪内陷心包,痰热蒙蔽清窍重证之急救品。牛黄清心丸清心开窍之力较逊,适于热闭神昏之轻证。

35.至宝丹与安宫牛黄丸、紫雪皆为凉开之常用方,有清热开窍作用,合称“凉开三宝”。相比而言,“安宫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又次之”。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适于痰热偏盛而神昏较重者;紫雪长于息风止痉,适于热闭神昏而见痉厥抽搐者;至宝丹长于芳香开窍,化浊辟秽,适于痰浊偏盛而热邪略轻者。

36.枳实薤白桂枝汤与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均有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之功。瓜蒌薤白白酒汤以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为主,适于胸痹而痰浊较轻者;瓜蒌薤白半夏汤祛痰散结之力较大,适于胸痹而痰浊较盛者;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散结之力尤大,并能下气祛痰,消痞除满,用以治胸痹而痰气互结较甚,胸中痞满,并有逆气从胁下上冲心胸者。

37.厚朴温中汤与理中丸均有温中散寒之功。但厚朴温中汤以行气燥湿为主,主治脾胃寒湿气滞之证;理中丸则温中补虚并重,而无行气之功,主治中焦虚寒证。

38.暖肝煎与一贯煎均可治疗疝气。但暖肝煎所治之疝乃因肝肾阴寒,气机阻滞所致。一贯煎所治之疝乃因肝肾阴虚,肝气郁滞所致。

39.旋覆代赭汤与吴茱萸汤均治胃虚气逆之呕吐。但旋覆代赭汤重在降逆,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之心下痞硬,噫气不除;吴茱萸汤重在温中降逆,主治中焦虚寒,胃气失和之呕吐。

40.血府逐瘀汤与复元活血汤同具活血化瘀止痛之功,主治血瘀证。但血府逐瘀汤证为血停于胸部,除重用活血化瘀药外,配伍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等行气引血之品,活血化瘀与行气止痛之力均较强。复元活血汤证为瘀血留于胁肋,配伍大黄、山甲等,活血破瘀之力较强,兼以疏肝通络。少腹逐瘀汤:有小茴香、干姜、延胡索、蒲黄、五灵脂,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主治少腹淤积疼痛,经期少腹胀满,或瘀血阻滞久不受孕等。

身痛逐瘀汤:功用: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主治气血闭阻经络所致的身痛,经久不愈者。

41.温经汤与生化汤同为温经散寒、养血散瘀之剂。温经汤温养散瘀之力较强,温清消补并用,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证。生化汤长于化瘀生新,但温养之力不及温经汤,主治妇人产后血虚寒凝、瘀血内阻之证。

42.导赤散与小蓟饮子均具清热利水通淋之功。导赤散能上清心火,下利小便,用治心火上炎或心火下移小肠之溺赤涩痛。小蓟饮子由导赤散加味而成,善能凉血止血,利水通淋,用治热结下焦,损伤膀胱血络之血淋、尿血。

43.黄土汤与归脾汤均可用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黄土汤温阳健脾而摄血,适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之出血证;归脾汤补气健脾与养心安神并重,适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出血证,亦治心脾气血两虚之神志不宁证。

44.九味羌活汤与川芎茶调散均有祛风散邪之功。但九味羌活汤以发汗解表,祛风寒湿邪为主,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表证,兼有里热之证。川芎茶调散长于发散头面部位之风邪,具疏风止痛、清利头目之功,主治外感风邪之偏正头痛

45.防风通圣散与消风散均有疏风清热止痒之功,可治风热隐疹瘙痒。但防风通圣散疏风解表,清热通里并用,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之隐疹瘙痒。消风疏散风邪,清热祛湿,养血活血同用,善治风疹、湿疹

46.肝熄风汤与天麻钩藤饮均具平肝息风之功。但镇肝熄风汤镇潜降逆之力较强,兼能条达肝气,多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气血逆乱之类中风证。天麻钩藤饮镇潜平肝息风之力较缓,但兼有清热活血安神之效,适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眩晕,头痛等。

47.桑杏汤与桑菊饮均可用于外感咳嗽。但桑菊饮为辛凉解表之法,侧重于疏散风热,主治风温初起,津伤不甚之证;桑杏汤辛凉与甘润合法,主治外感温燥,津伤程度相对较甚者。

48.清燥救肺汤与桑杏汤均可轻宣温燥,养阴润肺,用于温燥伤肺之证。但桑杏汤辛凉甘润合法,长于清宣燥热,润肺止咳,适宜于外感温燥,邪伤肺卫,肺津受灼之轻证;清燥救肺汤宣、清、润、补、降五法并用,长于清燥润肺,养阴益气,适宜于外感温燥,燥热伤肺,气阴两伤之重证。

49.麦门冬汤与炙甘草汤均可治疗肺痿。但炙甘草汤功在滋养阴血,益气温阳,为气血阴阳倶补之剂,用治气血阴阳俱虚之虚劳肺痿。麦门冬汤功在清养肺胃,培土生金,降逆下气,属滋阴润燥之剂,用治肺胃阴虚,气火上逆之虚热肺痿。

50.麦门冬汤与清燥救肺汤均有润肺止咳之功。但麦门冬汤证为肺胃阴虚,气火上逆,重在滋阴润肺,培土生金,兼以降气化痰,主治虚热肺痿证。清燥救肺汤证为外感温燥,耗气伤阴,重在清宣燥热,兼以益气养阴,主治温燥伤肺重证。

51.百合固金汤与咳血方均可治咳嗽,痰中带血等症。但百合固金汤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之咳嗽痰血证,偏于滋肾养肺,并能清热化痰。咳血方主治肝火灼肺之咳血证,偏于清肝宁肺,兼以化痰止咳。

52.香薷散与藿香正气散均可治夏月感寒伤湿,脾胃失和之证。香薷散药简力薄,宜于外感于寒,内伤暑湿之证;藿香正气散解表散寒与化湿和中之力皆胜于香薷散,宜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重证。此外,香薷散多治夏季之阴暑;藿香正气散则四时感冒皆宜。

53..八正散与小蓟饮子同具清热通淋之功,均可治疗淋证。八正散集大队寒凉降泄、清利湿热之品,故专于清热利水通淋,主治热淋;小蓟饮子则以凉血止血药与利水通淋之品为伍,故宜于膀胱有热,灼伤血络之血淋。

54.猪苓汤与五苓散均具利水渗湿之功。五苓散证由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而致,为温阳化气利水之剂;猪苓汤治证乃因邪气入里化热,水热互结,灼伤阴津而成里热阴虚,水湿停蓄,为利水清热养阴之方。

55.防己黄芪汤与玉屏风散均有益气固表健脾之功,可治肺卫气虚,自汗恶风之证。防己黄芪汤中又配入祛风利水的防己,宜用于风湿表虚,身重浮肿者;玉屏风散中配防风,宜用于表虚易感风邪或自汗之疾。

56.真武汤与实脾散均具温补脾肾、利水渗湿之功,可治阳虚水肿。真武汤偏于温肾,并善散水消肿,兼可敛阴缓急,宜于阳虚水肿,或阳虚水泛而见身瞤动者;实脾散温脾之力胜于真武汤,且配行气除满之品,宜于阳虚水肿兼有胸腹胀满者。

57.萆薢分清饮与桑螵蛸散皆可治肾虚膀胱失约之小便频数,白如米泔。萆薢分清饮利湿分清之功胜,宜于肾虚湿浊下注而致者;桑螵蛸散固肾涩精之效佳,兼可宁心安神,宜于心肾两虚,膀胱失约,心神失宁而致者。

58.羌活胜湿汤与九味羌活汤均具祛风胜湿止痛之功,用于外感风寒湿证。九味羌活汤解表发汗之功较著,兼清里热,宜于风寒湿邪在表且内有蕴热之证;羌活胜湿汤善祛一身上下之风湿,而发汗散寒之力逊之,宜于风湿客于肌表经络之证。

59.温胆汤与蒿芩清胆汤皆可治痰热内蕴,胆胃失和之证。温胆汤重在燥湿化痰,清热力微,宜于痰浊内扰,胆胃失和而热象不显者;蒿芩清胆汤清热之力较著,兼可透邪,宜于少阳胆热较甚,兼有湿热痰浊之证。

60.半夏白术天麻汤与天麻钩藤饮均有平肝息风之功。半夏白术天麻汤兼可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故宜于肝风夹痰上扰清空之证;天麻钩藤饮长于清热平肝潜阳,故宜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证。

61.健脾丸与参苓白术散均皆具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可治疗脾虚夹湿之证。健脾丸兼具消食化滞、清热燥湿之力,宜于脾虚食积内停,生湿蕴热之证;参苓白术散功擅渗湿止泻,兼可保肺,宜于脾虚生湿,下渗肠道之泄泻。

编辑推荐:

【报考问题】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报考常见问题∣考试资料大盘点!

【网络课程】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高效取证班 报名不过!

【面授课程】2020年高端面授旗舰班报名开始 专业师资齐聚 助力拿证

【辅导资料】精华版!中医执业医师112大常考疾病辨证论治汇总!

2020年医师资格报考条件

以上关于“中医执业医师61种常用方剂的鉴别!”的文章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的文章随时关注医学教育网中医执业医师辅导精华栏目!

医师资格公众号

距离2024中医技能考试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张钰琪 中医执业医师 《方剂学》 免费试听
    2024中医医师入学摸底测试解析

    张钰琪老师  02月27日 19:30-21:00

    预约
    2024中医医师技能30天冲刺规划

    张钰琪老师  04月24日 19:30-20:30

    预约
    免费资料
    中医执业医师 备考资料包
    高频考点
    精选习题
    复习计划
    备考技巧
    立即领取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