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 正保妇幼课堂 > 婴幼儿早教系列课程 > 正文

如何在孩子六岁前对他说“不”!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有的孩子在父母看来一直挺老实的,怎么有一天就让警察找到家里说“他参与抢劫了”?有的父母觉得自己对孩子那么好,可是有一天他怎么就因为说他几句居然自杀了?为什么那么爱他们,他们还会这样呢?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的本质、爱的艺术、爱的表达可不仅仅是给予,不仅仅是满足,更不是百般的迁就,不是让孩子永远地感受快乐!今天医学教育网小编就和大家说说如何在孩子六岁前对他说“不”!

人生中的快乐与痛苦,从来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成长中的孩子也必须经历“成对”的教育,必须让他经历心理上的一种痛苦、克制、忍耐。

这种养育起始于孩子3岁上下,在他能够说出自己的要求时,就要开始对他说“不行”,结果可能是让他痛哭一番的经历。

父母若在6岁之前(最晚别超过10岁)对孩子说“不”,他尽管会因为你的拒绝感受痛苦,但最多也就是痛哭一番,严重些也就是哭得在地上滚来滚去。

可你若等他到青春期后,再开始对TA说“不”,他不会再哭闹、再气噎,也不再打滚。而是会离家出走、服毒自杀,或以跳楼方式威胁父母,因为那时候的TA已经有对付你的各种能力和选择。

曾有人问:为什么那么小年纪的孩子会自杀?

那是因为孩子只知道你爱他,他在利用你的爱威胁你,他并不知道死的真正含义。所以,父母的养育之爱要有知性,不要给孩子一种误读的可能。

那么,如何对年幼的孩子“说不”呢?方法有三:

1、选择孩子早期表现出任性的时间(3-5岁)

在3岁之前,孩子的哭声一般是他身体痛苦的感受表达,所以哭声是一种信号,我们要帮助他解除痛苦感受,要去关爱他。

3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哭声有时不再是身体痛苦,而是一种意向表达。比如他看到别人家的好玩具不肯撒手要带回家;在商场看见好玩的东西非要得到……

当孩子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态一出现,父母就要有意地对他进行“说不”的教育。

2、“说不”的环境要讲究,要让孩子单独面对你

无论孩子在哪里与你对峙、大闹,你都不要心急,要把孩子带回家,最好选择在卧室内,因为房间里没有危险物品。

将卧室门关上,让他单独面对你,他会感受一种情境压力。然后告诉TA今天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

3、孩子继续哭怎么办?

初次这样做,孩子可能会继续哭。这时父母不要打骂他,也不要在这时给他讲道理(孩子小,很多言语还不太明白),更不要走开,因为要让他一直感受你不让步的态度。

最好的方法是:坐在孩子面前,看着他哭。这没有关系,因为孩子现在全部的反抗本事就是哭,大不了他在哭闹时将头撞在床脚上。

这种“说不”的方式就是以一次事件的处理行为告诉孩子:如果你做得不对,你再闹我也不会让步,我也不会心疼,我对你的爱是有限度的,取决于你自己的表现。

所有的孩子都会从中感知你的反应。只要你坚决,他就明白了。

从此之后,他不会再如此辛苦地与你闹!然后你再进行疏导性教育,恩威并施,让他知道父母爱他,但不迁就他——这种“较量”最早越好。

幼小时的耳闻目睹决定人的观念

素质一般是指个人是否具有做某事的能力和潜质。这种能力或潜质多源于天生的属性。而决定一个人做某事还是不做某事,其判断与选择的关键却在于人的观念。

许多成年人做完某种不良之事后会出现“于心不安”的感觉,这种不安感就源于人内心的观念存在。

有人在某事面前会说“这种事打死我也不能做”!这一定是与他的观念相冲突的事。人的观念一旦形成,就会让人出现“不意识就反应”的行为。

比如,有人见孩子落水,立即跳下水去救孩子。有些人经常会问救人者:“你当时怎样想的?”许多救人者都会说:“我什么都没有想就跳下去了。”

他说的是实话。因为那种情境下没有想的功夫,多耽误一秒都会危及孩子的性命。这种没有想就行动的内心动力就是观念。

观念,是人的一种看法。只是这种看法往往发生在“观”的同时或“看”的同时。人们通常认为,孩子的看法是在父母对其教育,对其讲道理之后才会形成。

但其实孩子在听得懂道理之前,他已经在形成某种看法。比如孩子在幼时生病,他的父母轻轻地走近他身边,用温暖的大手摸摸孩子的额头,坐在他身边给他掖紧被子,陪伴着他……在这种情境中长大的人,当其身边有人生病时,他也会以同样的方式照顾别人。

如果某天孩子与母亲一同上街,一名乞丐把手伸向母亲要钱,母亲没有说话,无声地从身上找些零钱交给乞丐,这孩子长大后面对乞丐也会有同样的做法。

相反,如果父亲经常在家中拳脚于家人,在这种家庭长大的男孩,在处理自己的家庭冲突时一定会有相关行为。母亲经常对邻居泼口大骂或对人骄横跋扈的,其子女长大后也会出现人际关系的相关麻烦。

在父母的亲自抚养过程中,你的孩子就在复制抚养的观念与性格,复制他最亲近的人的各种行为方式与态度。早年最重要的模仿人是母亲,然后就是父亲。一般而言,人的性格和观念完全取决于父母的言谈举止。

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所有的父母要好好修养自己的言谈举止,在家庭中尽显父母的善良与榜样,在谈吐中表现文雅与谨慎,在处理各种意外事务时有理有节。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在孩子六岁前对他说“不”,还请大家多多关注医学教育网,我们会随时更新更多更好的有关医学知识、医疗招聘及考试辅导等相关信息。敬请期待!

退出
特别推荐
官方微信公众号
正保医学教育网官方微信
  • 第一步:微信扫二维码关注“正保医学教育网”;
  •  
  • 第二步:点击公众号推送的图片,并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欢迎合作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