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保医学题库】全新升级!学习做题新体验!
检验直播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med66_weisheng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临床医学检验职称 > 生化检验

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需要注意什么呢

2019-12-31 14:56 医学教育网
|

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需要注意什么呢?有些检验技师的考生对此有疑问跟着小编来学习一下吧!

(一)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

CK是由两种不同的亚基M和B组成的二聚体。

正常人体中有三种同工酶,即CK-BB(CK1)、CK-MB(CK2)和CK-MM(CK3)。

CK作用后生成的磷酸肌酸含高能磷酸键,是肌肉收缩时能量的直接来源。

CK需要镁离子激活。

1. 原理

酶偶联反应测定CK活性浓度。

图片1

在340nm监测NAD(P)H的生成量,可计算出CK的活性浓度。

2. 生理变异

年龄、性别和种族对CK含量都有一定影响。

CK含量和肌肉运动密切相关。

3. 参考值

男性38~174U/L(37℃);

女性26~140U/L(37℃)。

4. 临床意义

升高:

(1)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发生后2~4h此酶即开始升高,12~48h达最高峰值,可高达正常上限的10~12倍,在2~4天降至正常水平。

(2)病毒性心肌炎。

(3)肌营养不良症、皮肌炎、骨骼肌损伤。

(4)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及一些非疾病因素如剧烈运动、各种插管及手术、肌肉注射冬眠灵和抗生素。

降低:甲亢,长久卧床者总CK(主要为CK-MM)可下降。

以上就是关于“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需要注意什么呢”的汇总,更多关于检验师的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

卫生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孙海珍 检验职称 《临床血液学检验》 免费试听
    免费资料
    检验职称 备考资料包
    教材变动
    考试大纲
    高频考点
    模考试卷
    立即领取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