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手机网
手机网栏目

手机网二维码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卫生网校 > 医学生 > 正文

培养医学生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医患沟通技能

2012-09-27 09:45 医学教育网
|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福冈宣言上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 而且在目前国内医患纠纷频出、群众对医疗意见很大的现实情况下,如何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要在医学生的教学中始终渗透人文理念的熏陶、沟通技能的培训,并要求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的观点进行相关讨论。

    一、 人文理念的熏陶

    郎景和教授在《一个医生的哲学》中阐述:“医学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是维系人类自身价值,并保护其生存、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即自从有人类开始,便有了医学。尽管它的初始是原始的,甚至是自然性的、不自觉的,但帮助同伴减轻痛苦是作为同伴相互帮助的共生的善良的体现,进而成为文明社会的一种责任”。从“情感”到“人性善良”,再到“文明社会”处处闪耀着人文理念的光彩。

    实际上,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我们却走向另一个极端。卓越的医学教育家威廉。奥斯勒在上个世纪初,就非常尖锐、切中要害地指出:医学实践的弊端在于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即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学科的不断进步和细化,医生更多关注着新药物和高端技术的效力,而忽视了病人作为一个有情感、有思想的个体的感受。于是出现了认识上的落差,病人在诊疗过程中不满意,医生在工作中很痛苦。

    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之一,就是医学生的教育阶段存在着人文课程不足的问题。老协和医科大学规定学生在进入医本部学习前有三年的医预科时间,还曾经和燕京大学协作办医预科,要求学生选修人文科学课程。在当时的燕京大学,学生们有机会沐浴在大师们共聚一堂的浓重学术氛围中,比如听梁启超的弟弟梁启雄讲《史记》,听沈乃璋讲《普通心理学》,听赵承信讲《社会学基础》……由此学生们沐浴在浓重的人文氛围中,打下扎实的基础,准备了一颗人文的心。而今的医学生教育普遍重视医学专业课程的分数,而疏忽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因此,在现代医学生教育中我们必须自始至终渗透人文理念:从对医学事业的正确理解认识、对解剖尸体的尊重爱护、对见习病人的呵护关心,还有对老师、家人、朋友、同学的关注与理解。让他们能够经常换位思考,对人、对事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对他人的痛苦和困难能够由衷的产生同情并主动伸出援手。不断强化医学生的理念:医生并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我们为了拯救生命而来,这就赋予了这个职业一种“神性”。我们面对的不是机械也不是冰冷的石材,面对着一个个热血沸腾的生命,这就要求我们不只是用脑子去思考该怎么治疗,还应该用心去感受、去帮助、去安慰。

    甚至在专业课教学中也应渗透人文理念,使之伴随整个教学过程。因为医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理念,这些内容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和打磨,经过了无数次实践验证,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和超时代性。通过生动的事例演绎人文精神的可贵,通过吸引人的细节折射人文精神的美丽。教师对学生也要进行人文关怀,使他们亲身感受人文精神的巨大感召力。在今后的医疗活动中他们就可能自然而然的做到尊重病人的地位、肯定病人的价值、维护病人的尊严和幸福、满足病人的需要和利益,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医患沟通中,人文关怀的流露将体现出令人惊讶的魔力:展现医生的人格魅力、消除隔阂/矛盾、增进信任、达成共识,具千金难买之力,且无需任何金钱投资。缺乏人文关怀,则使医患沟通晦涩、生硬,甚至出现误会。

    二、沟通技能的培训

    沟通作为一项技能绝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学习和实践才可能不断提高。这项技能的培训需要学生充分掌握如下内容:

    1、何为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是一特殊的人际关系,是以医务人员为一方,以患者及家属为另一方的互动关系,是以尊重彼此的权利与义务为前提的。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保证医疗行为的顺利实施,也能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去接受治疗,有助于病人早日康复。相反,不融洽、不协调的医患关系则会影响诊疗效果,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还可能引发医患纠纷。

    2、患者就医的心理特点:患者作为自然人会受到疾病的折磨和痛苦的煎熬,失去了健康和快乐;作为社会人,可能失去了从事社会劳动、社会职务而感受到的自己有能力、有贡献等实现自身价值的自尊、自豪和愉悦的心境,还会遭受经济的损失。这几方面的失落,会极大地引发他们心理上的变化,从而出现恐惧、紧张、焦虑、抑郁、易怒、悲观的情绪和“以我为中心”的心态。充分了解并理解患者的就医心理是和患者建立和谐的关系和有效沟通的基础。

    3、沟通的背景:即患者的心理、社会、文化背景。心理背景指沟通者的情绪或沟通者双方相互接纳的状态;社会背景指沟通者的社会角色;文化背景指沟通者出生以来的长期文化经验的积累。不同的心理、社会、文化背景组合,会对应于不同的沟通期望和沟通模式。因此,深刻认识背景因素,尤其是文化背景因素对医患沟通行为的影响,具有极端重要性。

    4、沟通技巧:

    (1)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和谐的关系:早期做好准备工作,包括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被其他不良事件影响,观察患者和/或家属的言行举止,分析了解沟通对象;中期使用语言和非语言性的沟通,包括语调、姿势、眼神交流、面部表情、移情的应用,适时肯定对方;晚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2)病史采集:其目的不但是了解病情,同时要了解患者。学生要学会使用下列技巧:语言性的问候、无声的问候(如微笑等)、询问就诊原因、问清病史、问明患者的全部意向、辅助病人讲述、核对(如跟患者说:听我复述一遍,看是否我听清楚了?)。

    (3)病情告知(坏消息):放松自己,尽量使自己的态度和语气平静,可以寻找一个患者熟悉而感到安全和舒适的地方,有需要时可以多找一位患者信任的亲人陪伴;不是直截了当地开始,而是先探寻患者的了解程度和想了解什么;用词委婉,如“不太好,有点问题”等,可有助于了解患者能够接受坏消息的程度,或对问题的知晓程度;不能丢下一堆实情就自顾逃避,而是要陪伴和支持,不要让患者孤独地承受;要留有空白时间,让患者从震惊中慢慢苏醒,消化所接受的信息;在告知病情后,应询问患者的理解程度,同时询问患者心中的疑问和忧虑,再给予充分解释。

    特别需要强调聆听的重要性,这不但是获取患者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而且全身心投入的倾听,并恰当的给予反馈信息,鼓励和引导沟通将会获得患者的信任,使医患沟通更富有成效。怀有同理心(即换位思考)的沟通会使医患关系发生良性调整和改变,相互的理解与包容大大增强。

    知易行难,仅仅靠理论授课还远远不够,尚需要指导学生通过见习课、案例演练、临床专业课实习不断强化应用,遇到问题讨论解决,从而达到运用自如的境地。孔子曾说过: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医患沟通的最高境界也应该是如此:说什么、怎么说完全是发自内心的、很自然的过程,但又都是合情合理、恰如其分的。

    三、专业教师的参与奥斯勒在《行医的金科玉律》中有这么一句话,“在我的记忆里,每一位老师的言教与身教,无不真诚而鲜活,在黑暗中为我们点亮一盏明灯”。由此可见,老师的人格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绝对影响着学生。每个临床带教老师有责任和义务用师德之风、人格魅力去熏陶和感染身边每一个学生。特别在日常工作中,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和患者的交往中处处渗透人文关怀的理念。这就需要不断加强临床医师的人文素养,形成良好的科室氛围,让医学生和患者同样沐浴在人文精神的阳光雨露下,不断进步和成长。

    在人文精神的熏陶下,良师益友的影响下,鼓励医学生增强信心,多参加医疗实践,在实践中勇于与患者沟通,发现自己医患沟通方面的不足,再学习、再实践,充分掌握沟通技能。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如果碰到无足轻重的冒犯时,当学会沉默以对,养无言之品,消有形之怒。这样才能培养出乐于和患者沟通、善于沟通的医学人才。

报考指南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老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题库软件

题库软件:热卖中

题库设计紧扣考试大纲、考试教材、考试科目。符合考试题型与考试科目,考试资料丰富,免费试用。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