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保医学题库】全新升级!学习做题新体验!
检验直播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med66_weisheng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临床医学检验职称 > 临床检验基础

粒细胞生理概要

2009-07-29 14:55 医学教育网
|

  粒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高浓度集落刺激因子作用下粒系祖细胞分化为原粒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依次发育为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丧失分裂能力)、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一个原粒细胞经过增殖发育,最终生成8~32个分叶核粒细胞。此过程在骨髓中约需10d,成熟粒细胞进入血液后仅存活6~10h,然后逸出血管进入组织或体腔内。

  粒细胞在组织中可行使防御功能1~2d,衰老的粒细胞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其余从口腔、气管、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排出,同时,骨髓释放新生的粒细胞补充周围血而保持白细胞数量相对恒定。正常情况下,每小时进行更新的粒细胞约有10%。

  目前,根据粒细胞群发育阶段,人为地分为分裂池、成熟池、贮备池、循环池和边缘池等。

  ①分裂池:包括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能合成DNA,具有分裂能力;

  ②成熟池:包括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失去分裂能力;

  ③贮备池:包括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成熟粒细胞贮存于医学教育网整理骨髓,在贮备池中停留3~5d,数量为外周血5~20倍,贮备池中细胞,在机体受到感染和其他应激反应时,可释放入循环血液,通常只有杆状核或分叶核中性粒细胞能从贮备池进入血液,当病情严重时,少量晚幼粒细胞也能进入外周血;

  ④循环池:进入外周血的成熟粒细胞有一半随血液而循环,白细胞计数值就是循环池的粒细胞数;

  ⑤边缘池:进入外周血的另一半成熟粒细胞,粘附于微静脉血管壁,边缘池和循环池粒细胞保持动态平衡,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边缘池和循环池中的粒细胞可一过性地从一方转向另一方,使白细胞计数显示大幅度甚至成倍波动。

  中性粒细胞动力学分成阶段是人为的,有助于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高或减低的原因

  ①暂时性增高:如严寒或暴热引起的白细胞增多,是由于细胞从边缘池释放入循环池。

  ②持续性增高:如化脓性感染、晚期肿瘤引起的白细胞增多,是由于趋化因子作用使贮备池细胞释放入循环池,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引起的白细胞增多,是由于分裂池异常、细胞周期延长,使循环池细胞运转时间延长。

  ③暂时性白细胞减低:如伤寒引起白细胞减少,是由于细菌内毒素抑制骨髓释放成熟粒细胞进入血液。

  ④持续性白细胞减低:如原发性、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白细胞减少,是由于骨髓粒细胞生成不足;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引起白细胞减少,是由于粒细胞破坏过多。

  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变形、粘附作用以及吞噬、杀菌等功能。在机体防御和抵抗病原菌侵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有助于解释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高的原因。

  嗜酸性粒细胞(E)与红细胞、巨核细胞一样有独立的祖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集落形成因子主要由受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产生,嗜酸性粒细胞增殖和成熟过程与中性粒细胞相似。嗜酸性粒细胞内的颗粒不含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素,而含有较多的过氧化物酶和碱性蛋白,作用是对组胺、抗原抗体复合物、肥大细胞有趋化性,并分泌组胺酶灭活组胺,起到限制过敏反应的作用,并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有6个来源:①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组胺。②补体的C3a、C5a、C567。③致敏淋巴细胞。④寄生虫。⑤某些细菌,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⑥肿瘤细胞。成熟的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很少,约占总量的1%,大部分存在于骨髓和组织中。因此临床需要了解嗜酸性粒细胞变化时,应采用直接计数法。

  嗜碱性粒细胞(B)也是由骨髓干细胞所产生。嗜碱性粒细胞内的颗粒含医学教育网整理有组胺、肝素、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突出的作用是参与过敏反应,细胞表面有IgE和Fc受体,与IgE结合即被致敏,当再次受到相应抗原刺激时,引起颗粒释放反应,使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导致速发性变态反应。嗜碱性粒细胞对各种血清因子、细菌、补体和激肽释放酶等物质有趋化作用。嗜碱性粒细胞是一种少见粒细胞,在外周血中很少。

卫生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孙海珍 检验职称 《临床血液学检验》 免费试听
    2024临床检验职称金题点睛班公开课

    主讲:孙海珍 2月26日19:00-20:30

    详情
    免费资料
    2024年检验职称 备考资料包
    教材变动
    考试大纲
    高频考点
    模考试卷
    立即领取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