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手机网
手机网

手机网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med66_cdel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针灸职称 > 主任复习资料 > 正文

暴痢的针灸治疗-中医针灸主任医师辅导

2014-01-23 15:02 医学教育网
|

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了中医针灸主任医师考试复习需了解知识点:暴痢的针灸治疗,详细内容如下:

【概述】

痢疾是指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为特征的病证。痢疾一名,见于《济生方》,《内经》称“肠澼”。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暴痢则是指起病急骤的痢疾,症状明显,可兼恶寒发热,好发于夏秋之际。虽在汉代《伤寒论》中已记载“下利便脓血者”可用针刺治疗。但暴痢的针灸治疗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卷十一》:“肠澼泄切痛,四满主之。便脓血,寒中,食不化,腹中痛,腹哀主之”。之后,《肘后备急方》则采用灸上脘、巨阙、两乳、大都等治疗“下痢”。到唐代,《千金翼方》提到用灸法针丹田治疗本证……金元时代《丹溪心法》记载,用田螺肉封脐治疗痢疾。明代《奇效良方》记录了用热熨、外敷疗法治疗本证的民间验方;《针灸聚英》还记录了灸法治愈患“滞下昏仆”的暴痢医案。

鉴于痢疾类型较多,这里仅讨论病势较为急重的湿热痢和疫毒痢。现代医学中之急性细菌性痢疾以及中毒型痢疾与此类似。

【病因病机】

急症痢疾的病因,多为外感湿热、疫毒之气,内伤于生冷不洁之食,损及脾胃、肠腑,致湿热蕴积,脏气受阻。湿热疫毒之气,交蒸于内,蒸灼肠道,脉络受伤,气血凝滞,化为脓血。其中,感于疫毒者,发病更为急重,热毒炽盛可蒙蔽清窍,动风惊厥,甚至可出现外脱内闭之危候。

【辩证分型】

(一) 湿热痢

湿热之邪壅滞肠俯。症见其热不畅,腹痛,泻下赤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脉濡数,舌红苔黄腻。

(二) 疫毒痢

疫毒之邪薰灼肠道。症见腹痛剧烈,里急后重,痢下鲜紫脓血,发病急骤,壮热口渴,头痛烦躁,甚至昏迷痉厥,舌质红绛,舌苔黄厚而腻,脉滑数。

【治疗】

(一) 湿热痢

1.治则:清热燥湿止痢。

2. 处方:合谷、上巨虚、天枢、内庭。

3.方义: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配大肠之募天枢,大肠之下合穴上巨虚,合而可通调大肠腑气,因痢疾病位在大肠,腑气一调,即能湿化滞行;内庭为足阳明之荥,用以清泄肠胃之腑热。

4. 治法:均采用泻法。

5. 古方辑录

《针灸大成。卷九》:“赤白痢疾,如赤:内庭、天枢、隐白、气海、照海、内关;如白,里急后重,大痛者:外关、中脘、隐白、天枢、申脉”。

《神灸经纶。卷三》:“里急后重:下脘、天枢、照海;赤白痢:长强、命门”。

(二) 疫毒痢

1. 治则:清热解毒止痢。

2.处方:天枢、足三里、曲池;抽搐不止加太冲、阳陵泉,高热神昏加水沟、委中,厥脱加关元。

3. 方义:天枢,清热毒而通腑气;足三里,调脾胃而解阳明气分之热毒;曲池乃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泄肠热、凉营血。如热毒炽盛引致风动抽搐,则刺足厥阴之原太冲以熄风,筋会阳陵泉以止搐;热毒蒙闭清窍而现神昏谵语,此时宜急取血郄委中泻血中之热,人中以开窍醒脑;如因热毒过于耗气伤阴,致正不胜邪有厥脱之状者,须取关元大炷重灸以益阴回阳固脱。

4. 治法:天枢、足三里、曲池均施凉泻法,应据病人情况,适当加大强度。委中以三棱针刺血,神阙隔盐灸。人中、太冲、阳陵泉宜用泻法,须持续较长时间运针,直至症状有所改善。另外,当本证出现神昏惊厥等症时,在取穴和治法上可参考“昏迷”、“痉证”、“厥证”等。值得指出的是,疫毒痢甚为危重,需要中西医疗法协同抢救。

5. 古方辑录

《针灸聚英。卷二》:“泻痢:气虚兼寒热、食积、风邪、惊邪、热湿、阳气下陷、痰积,当分治。泻轻痢重,陷下则灸之、脾俞、关元、肾俞、复溜、腹哀、长强、太溪、大肠俞、三里、气舍、中脘”。

编辑推荐
考试辅导
题库软件
中医针灸职称题库软件(中/高级)

题库软件:热卖中

题库设计紧扣考试大纲、考试教材、考试科目。符合考试题型与考试科目,考试资料丰富,免费试用。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