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med66_weisheng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药学职称 > 其他

2014年主管中药师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基础知识

2014-02-09 17:43 医学教育网
|

热点信息推荐

每日一练>热点关注 考试大纲> 考试相关政策解读>

2014年主管中药师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基础知识:

中药学

A型题

1.下列各项,不属温热性能作用的是

A.温里

B.温经

C.补火

D.开窍

E.回阳

D

温热类:属于阳性,具有温经、助阳、活血、通络、散助阳、活血、通络、寒等作用。

2.确定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

A.阴阳学说

B.药性理论

C.药味理论

D.五行学说

E.脏腑经络理论

E

归经的理论基础确定依据

中药归经理论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

3.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增强原有疗效的配伍关系是

A.相须

B.相使

C.相畏

D.相杀

E.相恶

A

相须

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如麻黄配桂枝,能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附子、干姜配合应用:,以增强温阳守中,回阳救逆的功效;全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平肝息风,止痉定搐的作用。像这类同类相须配伍应用:的例证,历代文献有不少记载,它构成了复方用药的配伍核心,是中药配伍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

4.下列各项,不属妊娠绝对禁用的药物是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A.麝香

B.巴豆

C.大戟

D.半夏

E.斑蝥

D

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慎用与禁用二大类。慎用的药物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及辛热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牛膝,大黄、枳文,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瞿麦等;而禁用的药物是指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子、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斑蝥、雄黄、砒霜等。

5.辛温解表药的主要归经是

A.心、肺

B.肺、肝

C.脾、胃

D.肺、脾

E.肺、膀胱

E

辛温解表药性味多为辛温,辛能发散,温能祛寒,故以发散风寒为其主要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之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风寒表实证。但这些是它们的共性,临床时要根据证情择其个性之长而选之。如部分药物对具有风寒表实证的咳嗽、喘息、水肿、疮疡以及风湿痹痛等亦有明显作用。

6.既能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又能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的药物是

A.白芷

B.荆芥

C.防风

D.苍术

E.羌活

6.A

白芷

性能: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

应用: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风寒感冒。

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阳明经头痛,眉棱骨痛,尤为多用。为治阳明头痛要药。

3.鼻渊。

4.带下证。

5.疮痈肿毒。

6.皮肤风湿瘙痒。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

7.栀子的归经是

A.心、肺、胃、三焦经

B.心、肝、胃、肺经

C.心、肺、胆、膀胱经

D.心、胃、肝、胆经

E.心、胃、肺、膀胱经

A

栀子

性能: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应用:

1.热病心烦。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可与淡豆豉同用。

2.湿热黄疸。

3.血淋涩痛。善清利下焦湿热而通淋。

4.血热吐衄。

5.目赤肿痛。

6.火毒疮疡。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8.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A.决明子

B.菟丝子

C.鸦胆子

D.沙苑子

E.牛蒡子

A

决明子

性能: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应用:

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功善清肝明目。

2.头痛、眩晕。

3.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10~15g;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使用注意:气虚便溏者不宜用。

9.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的共同功效是

A.清热解毒,燥湿

B.清热解毒,凉血

C.清热解毒,利湿

D.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E.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B

大青叶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板蓝根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10.水肿胀满,大便秘结,小便不利首选的药物是

A.大黄

B.牵牛子

C.番泻叶

D.巴豆

E.芒硝

10.B

牵牛子

性能: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应用:

1.水肿,鼓胀。其逐水作用较甘遂、京大戟稍缓。

2.痰饮喘咳。

3.虫积腹痛。能去积杀虫,并可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以排除虫体。

用法用量: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1.5~3g.本品炒用药性减缓。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

11.常制成霜使用的药物是

A.火麻仁

B.郁李仁

C.巴豆

D.牵牛子

E.杏仁

11.C

巴豆

性能: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

功效: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应用:

1.寒积便秘。能峻下冷积,开通肠道闭塞。

2.腹水鼓胀。有较强的逐水:退肿作用。用治腹水鼓胀。

3.喉痹痰阻。

4.痈肿脓成未溃,疥癣恶疮。外用。

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0.1~0.3g.大多数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艄者忌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12.下列各项,不属治疗风湿热痹的药组是

A.黄柏、蚕砂

B.木通、防已

C.独活、威灵仙

D.白鲜皮、薏苡仁

E.忍冬藤、络石藤

12.C

独活

性能: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

威灵仙

性能:辛、咸,温。归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

13.下列各项,不属厚朴功效的是

A.行气

B.活血

C.燥湿

D.消积

E.平喘

13.B

厚朴

性能: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应用:

1.湿阻中焦,脘腹胀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

2.食积气滞,腹胀便秘。

3.痰饮咳嗽。燥湿消痰,下气平喘。

使用注意:本品辛苦温燥湿,易耗气伤津,故气虚津亏者及孕妇当慎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入丸散。

14.既能用于痰饮,水肿,又能用于脾虚证的药物是

A.茯苓

B.泽泻

C.猪苓

D.木通

E.车前子

14.A

茯苓

性能: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应用:

1.水肿。为利水消肿之要药。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2.痰饮。。

3.脾虚泄泻。尤宜于脾虚湿盛泄泻。4.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煎服,9~15g.

15.既可用于热淋、砂淋、石淋,又可用于恶疮肿毒、毒蛇咬伤的药物是

A.泽泻

B.冬葵子

C.车前子

D.金钱草

E.猪苓

D

金钱草

性能: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功效: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应用:

1.湿热黄疸。

2.石淋,热淋。善消结石,尤宜于治疗石淋。

3.痈肿疔疮、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15~6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16.下列各项,不属附子主治病证的是

A.亡阳欲脱,肢冷脉微

B.寒凝血瘀,经闭阴疽

C.命门火衰,阳痿早泄

D.中寒腹痛。阴寒水肿

E.阳虚外感,寒痹剌痛

16.B

附子

性能: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应用:

1.亡阳证。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2.阳虚证。

3.寒痹证。尤善治寒痹痛剧者。

用法用量:煎服,3~15g;、本品有毒,宜先煎。。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使用注意:孕妇及阴虚阳亢者忌用。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生品外用,内服须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17.乌药的归经是

A.肺、肝、脾、肾经

B.肺、脾、肾、膀胱经

C.肺、胃、肝、膀胱经

D.肝、胃、大肠、膀胱经

E.肝、肾、胃、小肠经

17.B.

乌药

性能: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

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应用:

1.寒凝气滞之胸腹诸痛证。

2.尿频,遗尿。

用法用量:煎服,3-9g.

18.陈皮具有的功效是

A.疏肝解郁,化湿止呕

B,温肺化痰,行气止痛

C.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D.理气调中,温肾纳气

E.温经散寒,行气活血

18.C

陈皮

性能: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应用:

1.脾胃气滞证。以寒湿阻中之气滞最宜。

2.呕吐、呃逆。

3.湿痰、寒痰咳嗽。为治痰之要药。

4.胸痹。

用法用量:煎服,3-9g.

19.既能消食化积,又能行气散瘀的药物是

A.神曲

B.山楂

C.木香

D.枳实

E.鸡内金

19.B

山楂

性能: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应用:

1.饮食积滞。能治各种饮食积滞,尤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

2.泻痢腹痛,疝气痛。炒用兼能止泻止痢。

3.瘀阻胸腹痛,痛经。

4.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细菌性痢疾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30g.生山楂、炒山楂多用于消食散瘀,焦山楂、山楂炭多用于止泻痢。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而无积滞者或胃酸分泌过多者均慎用。

20.下列各项,不能驱绦虫的药物是

A.使君子

B.槟榔

C.南瓜子

D.雷丸

E.鹤草芽

20.A

使君子

性能: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杀虫消积。

21.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收敛止血、解毒敛疮的药物是

A.侧柏叶

B.大蓟

C.苎麻根

D.地榆

E.山栀

21,D

地榆

性能: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应用:

1.血热出血证。尤宜于下焦之下血。

2.烫伤、湿疹、疮疡痈肿。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

22.既能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又能安胎的药物是

A.桑叶

B.洋金花

C.蒲黄

D.艾叶

E.款冬花

22.D

艾叶

性能: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应用:

1.出血证。为温经止血之要药。用于虚寒性出血病证,尤宜于崩漏。

2.月经不调,痛经。为治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之要药。

3.胎动不安。为妇科安胎之要药。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温经止血宜炒炭用,余生用。

23.下列各项,不具有行气功效的药物是

A.川芎

B.郁金

C.延胡索

D.三棱

E.五灵脂

23.E

五灵脂

性能:苦、咸、甘,温。归肝经。

功效: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应用:

1.瘀血阻滞痛证。为治疗瘀滞疼痛之要药。

2.瘀血阻滞出血证。炒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包煎。

24.具有活血凉血功效的药组是

A.郁金、姜黄

B.川芎、赤芍

C.郁金、丹参

D.益母草、泽兰

E.生地黄、玄参

24.C

郁金

性能:辛、苦,寒。归肝、胆、心经。

功效: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应用:

1.气滞血瘀痛证。

2.热病神昏,癫痫痰闭。

3.吐血、衄血、倒经、尿血、血淋。

4.肝胆湿热黄疸、胆石症。

用法用量:煎服,5~12g;研末服2~5g.

使用注意:畏丁香。

丹参

性能: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应用:

1.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为妇科调经常用药。《妇科明理论》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

2.血瘀心痛,脘腹疼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风湿痹证。3.疮痈肿毒。

4.热病烦躁神昏,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煎服,5~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25.治湿温病湿浊蒙蔽清窍所致窍闭神昏,首选的药组是

A.藿香、佩兰

B.砂仁、豆蔻

C.郁金、明矾

D.郁金、石菖蒲

E.牛黄、地龙

25.D

郁金

性能:辛、苦,寒。归肝、胆、心经。

功效: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应用:

1.气滞血瘀痛证。

2.热病神昏,癫痫痰闭。

3.吐血、衄血、倒经、尿血、血淋。

4.肝胆湿热黄疸、胆石症。

用法用量:煎服,5~12g;研末服2~5g.

使用注意:畏丁香。

石菖蒲

性能:辛、苦,温。归心、胃经。

功效: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志。

应用:

1.痰蒙清窍,神志昏迷。擅长治痰湿秽浊之邪蒙蔽清窍所致之神志昏乱。

2.湿阻中焦,脘腹痞满,胀闷疼痛。

3.噤口痢。

4.健忘、失眠、耳鸣、耳聋。

5.声音嘶哑、痈疽疮疡、风湿痹痛、跌打伤痛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3~9g,鲜品加倍。

26.既能润肺化痰止咳,又能杀虫灭虱的药物是

A.榧子

B.百部

C.贯众

D.鹤虱

E.花椒

26.B

百部

性能:苦、辛、甘,微温。归肺经。

功效: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应用:

1.新久咳嗽,百日咳,肺痨咳嗽。无论外感、内伤、暴咳、久嗽,皆可用之。2.蛲虫病、阴道滴虫、头虱及疥癣等。

用法用量:煎服,5~15g;外用适量。久咳虚嗽宜蜜炙用。

27.下列选项,不属镇心安神药组的是

A.龙骨、牡蛎

B.朱砂、磁石

C.龟板、鳖甲

D.珍珠、琥珀

E.珍珠母、紫贝齿

27.C

龟甲

性能:甘,寒。归肾、肝、心经。

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

应用:

1.阴虚阳亢,阴虚内热,虚风内动。长于滋补肾阴,兼能滋养肝阴,故适用于肝肾阴虚而引起上述诸证。

2.肾虚骨痿,囟门不合。

3.阴血亏虚,惊悸、失眠、健忘。

4.阴虚血热,冲任不固之崩漏、月经过多。

用法用量:煎服,9~24g.宜先煎。

鳖甲

性能:甘、咸,寒。归肝、肾经。

功效: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应用:

1.肝肾阴虚证。长于退虚热、除骨蒸,尤为临床多用。

2.癥瘕积聚。

用法用量:煎服,9~24g.宜先煎。

28.代赭石具有的功效是

A.收敛固涩

B.镇惊安神

C.清肝明目

D.降逆止呕

E.坠痰平喘

28.D

代赭石

性能:苦,寒。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应用:

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2.呕吐,呃逆,噫气。为重镇降逆要药。尤善降上逆之胃气。

3.气逆喘息。

4.血热吐衄、崩漏。

用法用量:煎服,10~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每次1~3g.外用适量。降逆、平肝宜生用,止血宜煅用。

29.石菖蒲善于治疗的痢疾是

A.湿热痢

B.寒湿痢

C.疫毒痢

D.休息痢

E.噤口痢

29.E

石菖蒲

性能:辛、苦,温。归心、胃经。

功效: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志。

应用:

1.痰蒙清窍,神志昏迷。擅长治痰湿秽浊之邪蒙蔽清窍所致之神志昏乱。

2.湿阻中焦,脘腹痞满,胀闷疼痛。

3.噤口痢。

4.健忘、失眠、耳鸣、耳聋。

5.声音嘶哑、痈疽疮疡、风湿痹痛、跌打伤痛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3~9g,鲜品加倍。

30.功能补肺气,补肺阴,补脾气,补肾固涩的药物是

A.太子参

B.西洋参

C.黄精

D.山药

E.五味子

30.D

山药

性能: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应用:

1.脾虚证。

2.肺虚证。

3.肾虚证。

4.消渴气阴两虚证。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麸炒可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31.具有温脾开胃摄唾、暖肾固精缩尿功效的药物是

A.山药

B.补骨脂

C.胡芦巴

D.杜仲

E.益智仁

31.E

益智仁

性能:辛,温。归肾、脾经。

功效:暖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唾。

应用:

1.下元虚寒遗精、遗尿、小便频数。

2.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及口涎自流。

用法用量:煎服,3~10g.

32.瓜蒂具有的功效是

A.涌吐痰涎,截疟

B.涌吐痰食,祛湿退黄

C.涌吐痰涎,解毒收湿

D.涌吐痰涎,收疮

E.涌吐痰食,温肺化饮

B

瓜蒂

性能:苦,寒。有毒。归胃经。

功效:涌吐痰食,祛湿退黄。

应用:

1.风痰、宿食停滞及食物中毒诸证。

2.湿热黄疸。多单用本品研末吹鼻。

用法用量:煎服,2.5~5g;入丸散服,每次0.3~1g;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待鼻中流出黄水即可停药……

中药化学

A型题

1.通过乙酸-丙二酸生物合成途径,能够生成的化合物类型是

A.脂肪酸

B.萜

C.甾

D.生物碱

E.苯丙素

A

脂肪酸是脂肪族中含有羧基的一类化合物。此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中。脂肪酸在生物体内是以乙酰辅酶A和丙二酸单酰辅酶A为原料而被生物合成的,它们在生物体内几乎均以酯的形式存在。脂肪酸类成分也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有效成分,具有很多重要的用途。

2.离子交换色谱的分离原理是

A.分子筛

B.吸附作用

C.分配作用

D.氢键吸附作用

E.解离性质及程度

E

离子交换色谱主要基于混合物中各成分解离度差异进行分离。离子交换剂有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纤维素和离子交换凝胶三种。离子交换树脂对交换化合物的能力强弱,主要取决于化合物解离度的大小,带电荷的多少等因素。化合物解离度大(酸性、碱性强)易交换在树脂上,相对来说难洗脱。因此,当两种不同解离度的化合物被交换在树脂上,解离度小的化合物先于解离度大的化合物洗脱,由此实现分离。

3.不属于单糖的是

A.木糖

B.阿拉伯糖

C.葡萄糖

D.蔗糖

E.鼠李糖

D

单糖是不能被水解的、糖类化合物的最小单位,以游离状态或结合状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根据其碳原子的数目分为戊糖(五碳糖)、己糖(六碳糖)和庚糖(七碳糖)等,其中以己糖最常见。单糖的衍生物以糖醇和糖醛酸较为常见。单糖在水溶液中形成半缩醛环状结构,即成呋喃糖和/或吡喃糖。新形成的一个不对称碳原子称为端基碳原子。单糖和单糖、单糖和苷元的连接都要通过这个端基碳原子。

中药中常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有:五碳醛糖:如D-木糖、D-核糖、L-阿拉伯糖。

甲基五碳糖:如L-夫糖、D-鸡纳糖、L-鼠李糖。

六碳醛糖:如D-葡萄糖、D-甘露糖、L-半乳糖。

六碳酮糖:如D-果糖、L-山梨糖。

七碳酮糖:如D-甘露庚酮糖、D-景天庚酮糖。

糖醛酸:如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

糖醇:单糖的醛或酮基还原成羟基后所得到的多元醇称为糖醇。糖醇在自然界分布也很广,亦多有甜味。如L-卫矛醇、D-甘露醇和D-山梨醇。

自然界中还存在着一些结构较为特殊的单糖及其衍生物。在单糖的2,6位失去氧,就成为2,6-二去氧糖,如D-洋地黄毒糖,这类去氧糖主要存在于强心苷等成分中。单糖的伯或仲羟基被置换为氨基,就成为氨基糖。天然氨基糖主要存在于动物和菌类中。自然界亦发现一些有分支碳链的糖,如D-芹糖等。

4.苷类化合物酸水解的易难顺序是

A.碳苷>氧苷>氮苷>硫苷

B.氮苷>氧苷>硫苷>碳苷

C.氮苷>硫苷>碳苷>氧苷

D.氧苷>氮苷>硫苷>碳苷

E.硫苷>碳苷>氮苷>氧苷

B

酸催化水解反应:苷键属于缩醛结构,易为稀酸催化水解。常用的酸有盐酸、硫酸、甲酸、乙酸等,反应一般在水或稀醇溶液中进行。苷键酸水解的难易,有如下规律:

①按苷键原子的不同,酸水解的易难程度为:N-苷>0-苷>S-苷>C-苷。

②按苷中糖的种类不同,酸水解易难程度为:呋喃糖苷>吡喃糖苷;酮糖苷>醛糖苷;吡喃糖苷中,吡喃环C5上的取代基越大越难于水解,因此其水解速率的顺序是五碳糖苷>甲基五碳糖苷>六碳糖苷>七碳糖苷>糖醛酸苷;糖的C2上的取代基种类不同,对质子的竞争性吸引能力不同,因此其酸水解的易难程度为:2,6-二去氧糖苷>2-去氧糖苷>6-去氧糖苷>2-羟基糖苷>2-氨基糖苷。

③按苷元的种类不同,酸水解易难程度为:芳香苷>脂肪苷。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苷类的苷元对酸不稳定,酸水解后不能得到真正的苷元,而得到化学结构已经变化了的人工产物。此时,应采用缓和酸水解法、酶解法或Smith降解法等。

5.羟基分布在一侧苯环上的蒽醌是

A.大黄素

B.大黄酚

C.芦荟大黄素

D.大黄酸

E.茜草素

E

茜草素型:羟基分布在一侧的苯环上,化合物颜色较深,多为橙黄色至橙红色。例如茜草中的茜草素、羟基茜草素、伪羟基茜草素等化合物即属此型。茜草中除含有游离蒽醌外,还含有木糖和葡萄糖的蒽醌苷类化合物,已分离得到的有单糖苷和双糖苷。

6.大黄含有多种蒽醌苷类化合物其中不包括

A.大黄酚葡萄糖苷

B.大黄素葡萄糖苷

C.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

D.土大黄苷

E.番泻苷

D

大黄的主要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其中游离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主要为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等,大多数羟基蒽醌类化合物是以苷的形式存在,如大黄酚葡萄糖苷、大黄素葡萄糖苷、大黄酸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一些双葡萄糖链苷及少量的番泻苷A、B、C、D.大黄中除了上述成分外,还含有鞣质、脂肪酸及少量的土大黄苷和土大黄苷元。土大黄苷及其苷元在结构上为二苯乙烯的衍生物,在不少国家的药典中规定大黄中不得检出这一成分。检出的方法有多种,如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等。

7.香豆素类化合物对碱不稳定,主要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存在

A.羟基

B.羰基

C.内酯环

D.呋喃环

E.吡喃环

C

与酸的反应

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子中若在酚羟基的邻位有异戊烯基等不饱和侧链,在酸性条件下能环合形成含氧的杂环结构呋喃环或吡喃环。如分子中存在醚键,酸性条件下能水解,尤其是烯醇醚和烯丙醚。在酸性条件下,具有邻二醇结构的香豆素类成分还会发生重排。

8.基本母核C环无羰基,1位氧原子以(钅羊)盐形式存在的是

A.黄酮

B.黄酮醇

C.异黄酮

D.花色素

E.黄烷醇

D

用碱性溶剂提取时,应当注意所用的碱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在强碱下加热时破坏黄酮类化合物母核。在加酸酸化时,酸性也不宜过强,以免生成(钅羊)盐,致使析出的黄酮类化合物又重新溶解,降低产品收率。当分子中有邻二酚羟基时,应加硼酸保护。

9.盐酸-镁粉反应呈阴性的化合物是

A.黄酮

B.黄酮醇

C.二氢黄酮

D.二氢黄酮醇

E.查耳酮

E

盐酸-镁粉反应:此为鉴定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颜色反应。多数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显红~紫红色,少数显蓝色或绿色,分子中特别是当B环上有-0H或-OCH3取代时,呈现的颜色亦即随之加深。查耳酮、橙酮、儿茶素类无该显色反应,异黄酮类除少数例外,也不显色。

利用此反应进行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别时,需注意花色素类及部分橙酮、查耳酮类等单纯在浓盐酸酸性下也会发生颜色变化,出现假阳性结果。因此必要时须预先作空白对照实验,即在供试液中不加镁粉,而仅加入浓盐酸进行观察,若产生红色,则表明供试液中含有花色素类或某些橙酮或查耳酮类。

10.萜类化合物的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

A.甲戊二羟酸

B.异戊二烯

C.苯丙素

D.色原酮

E.甾核

B

目前仍沿用经典的Wallaeh异戊二烯法则按异戊二烯单位的多少对萜类化合物进行分类。由2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的称为单萜,由3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的称为倍半萜,依此类推。各萜类化合物又可根据分子中碳环的有无和数目的多少进一步分为无环(开链)萜、单环萜、双环萜及三环萜、四环萜等。

11.根据沸点差异,分离挥发油中各组分的方法是

A.冷冻析晶法

B.分馏法

C.亚硫酸氢钠法

D.吉拉德试剂法

E.邻苯二甲酸酐法

B

分馏法

挥发油的组成成分由于类别不同,它们的沸点也有差别,如萜类成分中的各类碳原子一般相差5个,还有双键的数目、位置和含氧官能团的不同,各成分的沸点有一定的差距,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而言,挥发油组成分子的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如倍半萜比单萜沸点高;在单萜中沸点随着双键的增多而升高,即三烯>二烯>一烯。含氧单萜的沸点随着官能团的极性增大而升高,即醚

卫生资格公众号

距2024年中药学职称考试还有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刘楝 中药学职称 免费试听
    中药学职称考前压轴课

    主讲:钱韵文 4月18日

    详情
    免费资料
    中药学职称 备考资料包
    高频考点
    精选习题
    精选课程
    备考技巧
    立即领取 立即领取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