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手机网
医学教育网手机网

手机网二维码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百科类 > 疾病 > 咳嗽 > 正文

咳嗽老不好,查出原因很关键!

2020-12-03 16:13 医学教育网
|

为帮助大家了解“咳嗽老不好,查出原因很关键!”,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相关资料分享如下,供大家参考。

咳嗽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一般病程大于8周的为慢性咳嗽,小于3周为急性咳嗽,大于3周而小于8周的称亚急性咳嗽。

急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是普通感冒后咳嗽,病程不超过三周,有自限性。病毒性或细菌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可引起咳嗽,细菌感染引起的通常用抗生素治疗有效;其他致咳嗽的疾病如心力衰竭、肺栓塞、气胸、有害气体吸入等,因危及生命,需马上送医院治疗。有心脏病史,突发咳嗽、气急,需考虑心衰;长期卧床或有下肢肿胀者,若突然出现咳嗽、咯血、胸痛、气急等症状时,应注意肺栓塞可能。

亚急性咳嗽常见于感冒、细菌性鼻炎鼻窦炎、哮喘等疾病。感冒本身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临床上称之为感冒后(感染后)咳嗽,常为自限性,通常能自行缓解,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可短期应用中枢镇咳药、抗组胺药、吸入或口服激素等。

六种情况可引起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情况较复杂,主要由下面几类疾病引起。

1.气管支气管及肺部疾病。

肺部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等。哮喘通常在幼年起病,有过敏史或呼吸道感染史,典型哮喘表现为发作性气喘,缓解期可无症状。咳嗽变异型哮喘有时诊断较困难,仅表现为阵发性剧烈呛咳,无气喘,在夜间或运动后加重。有些咳嗽患者化验痰中嗜酸粒细胞比例增高,不伴有气喘,查肺功能和支气管激发试验均正常,这类病人考虑为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吸入激素效果良好。

支气管扩张者常在幼年时有严重肺炎或有治疗不佳的慢性感染,如肺结核病史。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咳脓痰及咯血史,胸部高分辨CT可明确诊断。慢性支气管炎主要发病原因为吸烟,表现为晨起咳嗽,咯白色黏痰或泡沫样痰,但在急性发作期也可有夜间咳嗽,戒烟后症状可改善。

肺结核近年有增加,典型的表现为咳嗽、咯痰,可痰中带血,午后低热、乏力、纳差、盗汗、体重减轻,有时候症状可不典型。肺癌患者早期可无症状,支气管腔内肿瘤可出现咳嗽、咯痰,痰中带血,高声干咳,提示肿块压迫气管或支气管,持续声音嘶哑提示声带麻痹,肿瘤压迫喉返神经可能。

2.鼻咽部疾病。

鼻腔或鼻窦的分泌物滴流入咽喉下部为鼻后滴流,可继发于鼻炎及鼻窦炎;咽喉部存在咳嗽感受器,鼻后滴流物刺激可引起咳嗽反射,是慢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颈椎病也可以引起慢性咽炎,导致咳嗽,常见症状有咳嗽、咽后咳痰(不同于支气管炎或肺炎的深部咳嗽咯痰),感觉有东西滴入喉咙,需要清嗓子,喉咙痒,声音嘶哑,流涕。

打喷嚏和鼻塞持续存在,提示过敏性或血管运动性鼻炎;鼻黏膜糜烂或鼻息肉、咽部铺路石样,提示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常有流脓涕,嗅觉丧失,痰量多,鼻窦压痛。鼻窦X线示黏膜增厚,鼻窦出现液平暗区。

由过敏性鼻炎或常年性非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咳嗽,需避免环境刺激因素,若鼻分泌物为脓性,需要用抗生素治疗。

3.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也是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占慢性咳嗽的10%~40%。咳嗽甚至可以是胃食管反流病唯一的症状。该病相关咳嗽常在进食后加重,伴烧心、声音嘶哑,有反流物吸入者可出现咯血、胸痛、夜间发热和盗汗,通常起病后体重增加。食道钡餐检查可提示胃食管反流,24小时食道pH监测可明确诊断。

4.药物。

某些药物可引起咳嗽,如降压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致30%的服药者咳嗽;停药观察4周,咳嗽消失则提示药物所致。某些化疗药可引起肺纤维化,如氨甲蝶呤。另外,β-受体阻滞剂可引起咳嗽或哮喘。

5.少见原因。

肺间质病变、肺泡蛋白沉着征、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等少见肺部疾病,良性肝内胆汁淤积或胆汁性肝硬化可有咳嗽,可能与肝脏不能分解循环中的致咳源有关,咳嗽随胆汁淤积改善而改善;激素引起的纵隔脂肪过多可致咳嗽,如哮喘病人随体重减轻咳嗽改善;右位降主动脉压迫支气管致肺段不张与咳嗽有关。淋巴瘤其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气管支气管可引起咳嗽;甲状腺肿瘤或甲状腺舌叶可压迫气管致咳嗽。

6.习惯性咳嗽。

需排除其他原因,主要出现在青少年。可能同时有心理疾病,常在被注意时咳嗽频率增加,需心理治疗。

总之,咳嗽持续不愈,一定要到医院诊治。同时要注意正确使用止咳化痰药。目前有各种各样的止咳化痰药,为什么有的人用了没效果,关键是潜在的病因未解除。只有在病因不明或不能进行病因治疗时才单纯止咳治疗。

“咳嗽老不好,查出原因很关键!”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疾病防治方法及相关科普知识,敬请关注医学教育网。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考试辅导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