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百科 > 医学万花筒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中医药重点学科中药生药学

2015-03-19 11:45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中医药重点学科中药生药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学科长期以来坚持中药的应用基础研究,根据中药学事业、行业发展的需求,发挥本学科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在中药生物工程、中药质量标准化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现代中药制剂技术四个主要方向,进行重点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学科1981年设立硕士点,1985年设立博士点,1997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为全国第一批中药学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成为上海市教委中药学重点学科,2000年被评为上海市十个“重中之重”建设学科之一,2001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生药学”重点学科,2002年被评为国家教育部“中药学”重点学科。本学科由中药研究所、中药学院、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等部门组成。

胡之璧教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也是全国中药学学科中唯一的院士,为本学科首席科学家。王峥涛教授为全国中药学学科中首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的青年学者。

经过近10年,特别是“九五”期间的建设,本学科无论是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建设,在全国同类学科中都形成了明显优势。

本学科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药制剂和剂型研究基地,国家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上海市复方中药重点实验室、中药药理研究基地。上海中医药大学为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1999年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学校”,是全国中医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学校的整体基础与实力为本学科的建设与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本学科有4个主要研究方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以上海市复方中药重点实验室为基地,运用现代电生理学、分子药理学理论和技术。建立中药的筛选模型,以心脑血管系统药物为对象,以“当归补血汤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研究”,上海市重大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传统中药的发掘和提升-中药的药效、机理和标准化研究”等课题为支撑,阐明中医气血相关理论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探索建立多学科相结合的、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检测手段的复方中药研究方法,着重于复方中药研究中的方法学问题。从复方中药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出发,着重于复方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建立包括整体、离体、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筛选方法,重点建立器官和细胞水平的筛选方法,在此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深入的机制研究,对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和疗效作出科学的评价。

中药生物工程应用药用植物发酵工程、基因工程技术,开展高活性中药成分的生物合成与转化、转基因药用植物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也是解决中药、天然药物资源(特别是珍惜濒危物种)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之一(1)中药生物工程是我国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中之重”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药管理局科技基金等的大力资助下,顺利完成重点研究项目:转基因黄芪毛状根小试生产工艺和铁皮石斛原球茎的大规模培养。平进一步拓宽了中药材有效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研究的范畴,开展了长春花生生物碱超量合成的分子机制、丹参的DNA分子鉴定及其有效成分之一—水溶性酚酸类物质生物合成关键酶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目前主要开展以下研究:(1)用植物细胞工程研究,主要应用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培养名贵药用植物细胞或组织,生产其有效成分,为解决濒危珍惜中药材的新资源提供一条新途径。

(2)药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的关键酶在分子水平进行改造、调控,以期改良中药的品质,通过高效率的表达获得高含量的成分。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和大规模培养技术相结合,创建转基因黄芪毛状根工业化生产的途径,为建立中药高新技术产业提供重要的材料和方法。

(3)基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芯片技术的药物筛选研究,有望在促进和抑制血管生成药物的筛选中取得突破。

中药质量标准化研究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我国第一家“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利用现代技术与方法建立质量标准规范化模式,以其反映中药内在质量的、科学的、客观的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系统,包括有效成分(活性成分、毒性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化学指纹、基因标记鉴定等。

1、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以常用中药材为对象,结合中医理论与现代药理学研究,通过化学成分分离和药效学筛选,确定能控制中药材内在质量的检测指标,找出与中医临床用药功能主治基本吻合的活性成分或指标形成分,并建立国内国际能够接受的、较确切反映中药材内在质量的量化评价指标。

2、标准对照品:在明确中药材正品、混淆品的基础上,提供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对照品。寻找提取技术难度较高的对照品,为提高中药质量标准及国内外药学研究提供服务。

3、优质、道地、珍稀中药材DNA分子标记鉴定:充分利用后基因时代的技术平台,选择代表性药材及其饮片,通过DNA指纹图谱分析、测序、及应用性DNA芯片技术,实现中药材的高通量、专属性基源鉴定。

4、多糖及糖复合物分析 主要运用离子交换凝胶,分子筛类凝胶柱色谱对多糖及糖复合物进行分离纯化,HPLC鉴定纯度,进而利用GC、NMR、IR、甲基化分析、部分酸水解及各种降解反应鉴定多糖及糖复合物的结构。

现代中药制剂技术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药制剂和剂型改革研究基地为依托,以注射剂、经皮给药、微束、微球、凝胶剂制剂为重点,开展现代中药制剂技术研究,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