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手机网
手机网栏目

手机网二维码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卫生网校 > 医学高等专科 > 正文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远景规划

2016-11-04 09:23 医学教育网
|

您还在为找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而发愁吗?那就来医学教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远景规划相关信息,具体如下:?

河南卫生职工学院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事业发展规划,根据国家、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意图和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特别是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和我院的实际情况编制。主要阐明办学方向和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是未来五年我院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卫生高职院校的宏伟蓝图,是全院师生员工共同的行动指南,是学院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学院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卫生高职院校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新变化新特点,坚持科学发展,强化内涵建设,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医药卫生行业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院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长期困扰学院发展的基础薄弱问题有所缓解,教学体制改革、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校园文化活动有序开展,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依法治校扎实推进,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重、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格局初步形成,学院实力显著增强。我们完全有条件向“高水平有特色”的卫生高等职业院校目标迈进。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仍面临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良好高等教育的需求与我们教育教学资源相对短缺、医疗卫生队伍素质亟待提高与我们服务能力有限的基本矛盾。影响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给学院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的同时,也使我们面临巨大的挑战。学院发展在教育理念、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等方面尚未完全适应现代卫生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质量控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培育良好教风、学风、校风等任务十分艰巨;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转制面临的任务依然繁重;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结构欠佳、教师发展的活力不足、激励机制不健全;建设发展任务繁重,服务教职工发展、服务学生成长、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需要继续深化;同类院校发展速度加快,学院知名度不高,我们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全员德育体系、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面临诸多新课题。

今后的五年,学院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从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看,“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进入全面推进的关键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必将成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强大动力。国家和我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卫生属于社会事业,需要加快发展。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趋势看,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任务的新时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全面展开阶段,正在按计划、分步骤渐次推进。国家战略、行业需求、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为我院“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从学院自身发展趋势看,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努力奋斗,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办学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成绩显著,为“十二五”时期学院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判断学院发展形势,我院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有效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难题,继续全力推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卫生高职院校。必须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来确立新目标,谋划新思路,争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以服务大众健康为宗旨,以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医药卫生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努力实现建设专业特色突出、办学水平较高的卫生职业院校的目标。今后五年,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根本,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知识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

坚持科学发展,特色发展。突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战略主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快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与时俱进,内涵发展。突出“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教研科研和服务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突出卫生高职教育的开放性、社会性、职业性、实践性等基本特性,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坚持统筹兼顾,和谐发展。突出服务教师发展、服务学生成长两大重点,凝聚全院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促进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三、主要目标

按照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需要和医疗卫生行业人才需求,建设办学特色鲜明、规模结构合理、教育教学质量优良、综合实力较强,总体水平省内、国内知名的卫生类高职院校。综合分析现状和发展条件,今后五年学院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一)服务面向明确,办学规模稳定

服从和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良好医学高等教育和健康保健的需求,立足河南,主要面向中原经济区城乡社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知识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努力建成省级示范院校,努力提升办学层次。

不断增加教育教学投入,持续加强内涵建设,继续完善办学条件,合理调控规模结构。到2015年,普通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0000人左右,校舍建筑总面积达到30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6000万元,馆藏图书总量达到60万册。资产总值实现持续增长,负债可控,学院步入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二)专业特色明显,教学质量优良,教研科研水平提升

根据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医疗卫生行业人才需求,科学调整专业设置,巩固传统优势专业,重点建设特色专业、重点专业以及适应社会急需的新专业。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科学调整教学单位设置。到2015年,争取开设专业(方向)达到20个左右,建成具有一定办学特色的省级重点专业2-3个。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并争取获奖1-2项。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完善,毕业生更加符合社会需求。五年内省级以上课题超过20项,建立公共科研平台,建立院级重点实验室和2-3个研究所。努力建设省级示范实训基地。

(三)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

坚持把服务教师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强院”的战略重点,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实施“老师工程”,按照教学团队建设要求,加快培养造就专业学术技术带头人,加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师生共同成长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努力拓宽师资来源渠道,逐年增加教师队伍数量。到2015年,力争教师高级职称比达到25%,正副高比1∶4左右,其中专任教师高职比达到30%以上;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达到85%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及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达到75%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达到5%左右。

(四)现代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内部运行机制比较协调

依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实际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则,建成符合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要求的教学、科研、职能部门等内部组织机构。实现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依法治校有机结合,在学院统筹协调下,各单位、各部门职责、权利和义务明晰,科学协调的内部运行机制、客观公正的目标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充满活力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健全。

(五)职业培训优势继续彰显,社会服务成为知名品牌

继续坚持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并重、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坚持卫生职业教育与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建成集“政策研究与信息交流、知识传授与技能培训、职业鉴定与资格考核”功能于一体的社会服务平台。坚持改革发展与创新,多方合作,互助共赢,综合运用社会资源,大力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继续稳定成人大专和中专层次教育规模,积极争取各级各类培训项目,着力开发社会行业急需的培训项目,在职培训每年稳定在20000人左右。强化我院在全省卫生高职教育中的特色优势,力争建成全国知名的卫生职业培训品牌。

(六)德育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党委领导、行政负责、部门协调、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以科学文化素质为基础、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专业技能素质为主干、身心健康素质为保障的文明修身工程持续深化,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七)校园建设科学合理,生态环境温馨怡人

校园基本建设规模根据需要稳步扩大,功能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既适应教学、科研、实验实训、师生生活学习需要,又符合美学要求。学生宿舍、食堂、课外活动的基本条件和教职工教学科研、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数字化校园建设、现代办公设施更加完善。校园绿化美化生态和谐、景观格调高雅,校园环境更加温馨怡人。

(八)文化建设特色鲜明,文明创建成绩突出

党的建设、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成绩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形成具有全院师生员工认同的办学理念、学院精神;以文化的渗透力陶冶情操、凝聚人心,努力建设追求真理、崇尚科学、诚信友爱、平安和谐的有影响、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具有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优良的教风学风校风、浓厚的学术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校园文化,创建省级文明标兵学校、再创省级文明单位。

四、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学院建设、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卫生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加快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师生健康成长,构建资源节约、平安稳定、文明和谐校园;实行开放办学,全方位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

(一)育人为本,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教育规划纲要》,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突出战略主题,加快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科学发展,突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战略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快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服务大众健康为宗旨,以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医药卫生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与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养、就业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具备职业岗位(群)需要的技术能力(技能)与职业素质;注重培养学生具备职业发展与迁移所必需的相对完整的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注重培养学生尽可能具备成就其人生事业一定基础的人文素质、思维方法及终身学习能力。

2.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增设专业。以学院学术委员会为依托,吸纳行业企业同行专家,调整完善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完善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体系。主动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和行业发展需要,按照“贴近市场设专业,校企(院)合作建专业,特色培植强专业”的建设思路,坚持重点带动、长短结合、动态调整的建设原则,优化专业布局,突出专业特色,适时调整专业设置。科学调整教学单位设置,合理划分和设置系部建制。加强专业群建设,利用行业优势,合理开发不同的专业方向,把护理、检验、药学专业建设成我院的重点专业群。以重点专业为龙头,以相关专业为支撑,全面提升我院的专业建设能力。建立专业结构调整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对专业设置实施动态管理,使招生专业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市场调研,依据行业需求,参考志愿率、第一志愿上线率、报到率、专业对口就业率等,适时增减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计划。五年内计划调整专业3-5个,开设专业(含专业方向)总数达到20个左右。

3.以就业为导向,强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构建与完善依据岗位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素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打破以临床学科分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传统的课堂灌输模式,创新与完善结合专业特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努力解决医学教育中存在的专业口径过窄,人文教育薄弱等问题。继续深入开展护理、检验、药学等专业课程改革,探讨适合不同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式、教学方法和评价考核机制。逐步完成其他专业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以专业核心课程配套教材建设为突破口,紧扣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需要,与同行共同开发紧密结合行业实际的教材,并积极申报国家规划教材、省级重点教材。

4.深化以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为主旨的教学内容改革。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重要切入点,使教育教学通过行业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三大重点,突出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职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5.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进一步整合资源,更新教学设施和实训设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改善模拟和仿真实训条件,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基地模拟职业岗位(群)设置标准进行布局和设备选型,积极构建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开发多位一体的校内实践教学模式。制药类和其他不宜模拟化的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代虚拟、仿真技术,使实验实训基地与课堂教学一体化,实现教育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资格要求的“零距离”对接。依据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建设标准,重点建设护理、检验、药学等专业实训基地;积极开展在职岗位培训,不断扩大校内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力争重点专业实训中心成为具备教学、培训和技术研发相结合的实训基地。充分利用附属医院资源,完善学生见习制度。

6.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校外基地教学化。按照既能保证实习又能兼顾就业的思路,重点建设具有教学场所、讨论场所、实训设备、能批量接收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同时将部分课程带到基地由兼职教师实施教学。将我院附属医院作为基本实训基地,统一协调安排实习、见习教学计划。总结和推广周口中心医院、洛阳正骨医院、省人民医院“教学改革试点班”的经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的有机结合。严格毕业生校外实习管理,保证学生毕业实习质量。巩固现有省内实习基地、面向中原经济区周边省份、开辟经济发达地区毕业生实习基地,增加学生就业机会。

7.构建多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适合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管理运行制度,根据岗位能力要求改进教学计划,探索定向培养、弹性学制和柔性管理等方式。建立完善符合市场需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健全课内外全面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进一步健全教育教学督导队伍,拓展教育教学督导和质量监控的范畴,完善制度建设;积极开展高职教育专业建设评价体系研究,制订教学体系评价指标和教学条件、制度保障的评价指标。

(二)尊师重教,建设德馨业精、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进一步确立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把尊师重教纳入学院的作风建设、文化建设,形成良好传统和机制并加以传承。鼓励教师按照特长发展,打造一批优秀的教学和教研科研骨干。到“十二五”末,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均趋于合理。

8.实施“老师工程”,着力加强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按照“首席负责、同行评议、组织考察、择优扶持”原则,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实行首席教授负责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遴选、考核和激励机制,完善客观公正的教学团队建设周期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进修、培训、专项资助、积极扶持等方式,培养造就数名省内知名专家,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激发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创新力和创造力。

9.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认真实施“双师素质工程”,以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能力提升和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使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达到85%以上。引进(聘用)技术服务能力强、行业企业影响力较大的专业带头人,带动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加强兼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从行业企业选聘专家、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经过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后编入课程组;课程组要为兼职教师配备联络员或实行专兼教师结对,实现专兼职教师的“一体化”管理。专业教师要以提升双师素质能力为主要任务。通过专业人才梯队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敬业爱岗、专兼结合、在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的卫生高职教育师资队伍、教学水平达到省内。

10.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重点引进高水平、高学历、高职称和专业建设紧缺的师资,将行业企业工作经历作为引进专业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优先录用具有多年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优秀专业人员,优化教学团队建设。坚持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采取定期培训、进修学习、挂职交流等形式,完善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充实专业知识、服务教师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制度。制定考核与奖励办法,鼓励并引导教师在实践中进行卫生高职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注重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模式、课程与教材开发模式、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1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倡导良好师德风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完善师德建设机制、改进德育工作。修订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和完善师德考评制度、评价办法;实行问责制和督导制,严格教学管理,净化师德环境;完善制约学术失范的规章制度,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制度;建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推进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建设,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和工作条件。

(三)坚持创新,完善充满活力的教研科研体系

健全完善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研科研活动的机制,鼓励教师围绕医疗卫生行业、教学与管理和经济建设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大应用研究,提高服务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12.努力提升教研科研能力。鼓励教师根据社会需要确立教研科研课题,承担行业企业的技术攻关任务,围绕经济建设加大应用技术研究,把相关行业、企业运行中的难点、热点作为教研科研开发的重点;坚持以教研科研促教学、促师资队伍建设、促学院综合实力提升的基本原则,保证教研科研专项经费逐年递增,引导培育教研科研队伍。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以卫生高职教育教学研究、医疗卫生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为重点,逐步形成我院教研科研重点方向,提升学院发展建设的整体实力。

13.深化教研科研绩效管理机制建设。设立以科技创新基金、教学创新基金、学术专著出版基金为主要内容的教研科研创新基金,完善院系两级教研科研工作目标责任制,形成激励创新的长效机制。力争在省部级教研科研成果、发明专利等方面取得一批成果,提高教研科研成果转化能力,逐步建成理论、技术、产品研发基地。

(四)德育为先,引领大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职工中深入开展“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理念教育,把“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到教学工作、学生教育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具体工作中。全面推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深化全员育人,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我院德育工作体系。

14.健全和完善全院德育工作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德育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人员配备等各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领导、行政负责、部门协调、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体系。注重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15.强化职业综合素质教育。根据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制订教学计划和素质拓展内容,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整合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课、就业指导课以及人文素质教育等课程,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注重将医院、企业的文化与管理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和职业素质教育中,增加技能考试考核内容,多形式、多途径、全方位的持续加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创新能力培养。

16.以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为载体,实施素质拓展工程,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进一步深入实施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以科学文化素质为基础、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专业技能素质为主干、身心健康素质为保障,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大学生理想信念与道德素质、学习态度与学习精神、遵章守纪与文明习惯、技能培训与技能素质、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团队精神与他人评价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狠抓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进一步完善考核奖惩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努力把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打造成精品育人平台,进而构建符合卫生类高职高专特色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

17.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坚持选拔、使用、培养、管理、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积极探索实施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管理的政策途径,建立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五)提高质量,完善良性循环的招生就业体系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专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标志,以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18.提高生源质量。深入研究高考制度改革、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分开对学院招生的影响,发挥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强化招生咨询服务,增强招生宣传的针对性,确保招生规模保持稳定,生源质量持续提高。

19.确立三个理念,创新四种服务,打造三个平台,完善六项机制。即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理念、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服务理念、为毕业生就业终身服务的工作理念;创新为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提供前瞻性服务、为订单培养合作单位提供满意人才服务、为行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咨询服务、为毕业生务实就业提供心理预期服务;打造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网络平台、毕业生就业宣传教育平台、就业指导管理服务平台;完善就业形势分析交流机制、毕业生就业动态管理机制、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机制、毕业生自主创业帮扶机制、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机制、就业指导工作考核奖惩机制。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良性健康发展。

20.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探索订单式培养,扩大就业。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充分挖掘、科学整合学院教育教学资源,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5%以上。坚持以订单培养为导向,依托职教集团,积极探索新的订单培养模式,扩大订单培养就业规模,提高订单培养就业质量,畅通毕业生就业的活水源头,形成多渠道就业的旺盛局面。

(六)发挥优势,完善继续教育社会服务体系

坚持发展与创新,面向行业,面向社会,面向基层,形成多种办学形式、多种培养层次、多种培养对象共存的办学机制。通过创新机制、完善制度、提升内涵,积极开展政策研究,积极开展成人教育和社会培训,推进以校企合作育人、科研开发与技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产学研结合,并在技能服务、岗位培训等社会服务方面取得实效。

21.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利用行业优势,充分发挥我院作为河南省卫生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面向社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不断研究和探索服务内容、方式和范围,形成行业优势,打造国家级卫生职业培训品牌。

22.服务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学教育结构调整和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实际,认真落实农村卫生人才培养“51111”工程任务,不断扩大培训范围,拓展培训领域,丰富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不断增强办学效益和办学实力。进一步加强与基层培训机构合作与联系,完善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培训体系。

23.广泛开展各类继续教育。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面向社会开展各层次成人学历教育、自学考试和职业培训,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

(七)保障有力,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坚持管理科学、精简高效、服务优良、保障有力的原则,适应学院发展对后勤保障服务的需要,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建成服务态度端正、业务技能精湛、管理水平上乘的后勤保障服务团队。

24.继续搞好校园基本建设。根据学院发展需要,按照现代大学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功能布局,适时调整增加教学行政用房;改扩建图书馆,建设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适时建设集室内运动、集会为一体的多功能大学生活动中心;根据需要,适时开工建设新校区二期教职工周转房。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工作,美化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公共场所的环境,开展学生公寓环境建设活动;建设一批人文景观,增加文体设施,形成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有文化内涵、富有生机活力、生态文明的校园,为师生学习、训练、科研、生活提供良好条件。

25.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学院教育资源协调共享的运行机制,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教学仪器设备投入,提升仪器设备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加强图书馆系统、档案系统建设、计划生育、信息统计、接待服务、车辆管理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设数字化校园,提高办公信息化水平。

26.加强资金筹措与管理。积极争取国家、地方政府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按照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引入效益分析机制,实行项目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加强资金运作监管,坚持“三重一大”公开制度,规范招投标制度;开源节流,提高资金利用效益,强化办学成本意识,推行校内资源有偿使用和成本核算,优化配置校内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建设“节约型校园”。

27.深化后勤服务改革。创新后勤服务设施的建设、经营和管理机制,完善后勤服务工作的过程监管机制和服务效果评价机制。建立评价体系,加强过程监控,规范经营管理,提高服务效率,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认真研究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改善服务方式,拓宽用人渠道,优化经营管理,搞好岗位培训和岗位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优化育人环境。

28.构建平安和谐校园。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认真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加强饮食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防控。加强校园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应急反应机制。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排除疏导、矛盾调处的维护稳定的工作机制,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创建平安稳定的和谐校园。

(八)文化育人,进一步营造优良的教风学风校风

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教风学风校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和加强职业文化建设为重点,培育和凝炼富有时代特征、具有我院特色的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

29.弘扬志愿精神,共建和谐社会。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全员参与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行业专业优势,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搭建平台,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向多层面、宽领域延伸,使更多的师生成为志愿者,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精神文明的传播者、道德建设的实践者,积极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卫生事业发展、龙湖宜居教育城建设。

30.弘扬“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学院精神。几代学院人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学院精神是我院在逆境中不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未来五年我们取得更大成绩的法宝,弥足珍贵,要广泛宣传,深入人心,发扬光大。对学院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及时组织采写报道,进行广泛宣传;高度重视、积极组织相关重大节日、纪念日的活动。打造学院经典文化品牌;建立校史展览馆;重视对反映学院发展进程的校史资料的搜集与归档工作,为老教授录制有关音像资料;成立校友联谊会,充分发挥校友联谊会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和完善国内外校友信息库,积极宣传校友的先进事迹,加强学院与校友之间、校友与校友之间的联系,服务学院和校友的共同发展。

31.加强制度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科学民主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形成学院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学术民主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学院各项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制度建设;创新人才工作制度,为教职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32.加强品牌形象塑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建立学院品牌形象识别系统;重视学院公共关系,建立记者接待和突发事件应急宣传制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建立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发言人制度;重视对师生进行品牌意识的教育。

(九)开放办学,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现代化水平。

33.加强国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密切与国内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医药卫生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加强在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学术交流、干部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提升合作水平,增强合作实效。加强同有关院校横向合作,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拓展办学空间。推动合作重心下移,各单位要与多个同类高校相关单位建立对口交流关系,实现深层次合作。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建立多层次合作关系;与若干大型企业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建设一批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

34.积极开拓国际交流与合作空间。提升全院师生的国际交流意识和对外交往能力,重视教师的国际化培养,支持教师留学、进修、访学和合作研究,鼓励师生参加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积极开拓与有关国家和地区高校、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医院、医药集团的合作,努力实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突破。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五、保障措施

(一)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动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加快学院科学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树立发展的意识和理念,研究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以思想解放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树立创新的意识和理念,切实做到在工作思路上有新拓展,在工作措施上有新创造,在工作作风上有新转变,在工作成效上有新提高;树立服务的意识和理念,坚持一切为学生服务、一切为教学服务、一切为发展服务。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教学改革的关键地位,促进师生健康成长,学院和谐发展;树立对外开放的意识和理念,加大国际、国内、校际间的学习和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向名校学习、向有特色的学校学习、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学习,不断探索和完善学院的发展思路和理念,更新观念,少走弯路,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围绕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学院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政策水平,着力提高领导班子驾驭全局、把握方向的能力,推进改革发展、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营造稳定和谐氛围的能力。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大干部交流力度,逐步推进干部竞聘上岗工作,规范后备干部队伍选拔、教育、管理制度。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原则,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规范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的民主决策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坚持党务公开、院务公开,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健全和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等中层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工作制度。

(三)构建和完善现代高校管理体制

坚持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依法治校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建立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处理好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充分尊重学术权力、发扬学术民主,发挥院学术委员会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切实维护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权责对等、目标管理”的原则,深化以系部管理为重心的两级管理体制,实现管理重心的下移和管理层次的优化。增强各系部的办学活力及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能力,大力推进系部职能由教学向办学转变,在学院宏观决策和调控的前提下,使其成为责、权、利相结合的真正的办学实体。不断健全完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工作机制,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加强效能建设,切实提高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创新基层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推进二级教代会建设,规范工作程序,探索制度化运行机制。

(四)建立和完善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推进管理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加强聘期考核管理,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教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制定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坚持“效率优先,注重公平”的分配原则,完善“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重要岗位倾斜”的分配政策,将工作业绩与待遇挂钩,重奖在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激发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创新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福利待遇,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实现职工收入逐年增长且不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积极推进分级管理,根据学院校内津贴分配方案,实行系(部)自主分配,提高单位、部门及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五)加强《规划》实施管理

本《规划》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健全规划体系。根据学院总体规划,修改和完善各专项规划。各系部要制定本系部规划,使学院规划成为完整统一的体系。建立落实机制。提高认识,强化规划的严肃性和指导性,把规划内容分解到年度计划(工作要点)中,并将落实情况作为学院内部各项工作考核的主要依据,落实责任到部门、到人,分年度实施规划。

报考指南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老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题库软件

题库软件:热卖中

题库设计紧扣考试大纲、考试教材、考试科目。符合考试题型与考试科目,考试资料丰富,免费试用。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