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手机网
医学教育网手机网

手机网二维码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百科类 > 药用植物 > 正文

建泽泻植物特征

2012-08-15 21:55 医学教育网
|

植株形态

多年生沼泽植物,高50~100厘米。地下有块茎,球形,直径可达4.5厘米,外皮褐色,密生多数须根。叶根生;叶柄长5~54厘米,叶鞘宽5~20毫米;叶片椭圆形至卵形,长5~18厘米,宽2~10厘米,先端急尖或短尖,基部广楔形,圆形或稍心形,全缘,两面均光滑无毛,叶脉6-7条。花茎由叶丛中生出,总花梗通常5~7,轮生,集成大形的轮生状圆锥花序;小花梗长短不等,伞状排列;苞片披针形至线形,尖锐;萼片3,绿色,广卵形,长2~3毫米,宽1.5毫米;花瓣3,白色,倒卵形,较萼短;雄蕊6;雌蕊多数,离生,子房倒卵形,侧扁,花柱侧生。瘦果多数,扁平,倒卵形,长1.5~2毫米,宽约1毫米,褐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生于沼泽边缘。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四川、贵州、云南、新疆等地。四川、福建有大面积的栽培。

采集与质量

冬季叶子枯萎时,采挖块茎,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用微火烘干,再撞去须根及粗皮。干燥块茎类圆球形、长圆球形或倒卵形,长约4~7厘米,直径约3~5厘米;表面黄白色,未去尽粗皮者呈淡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凹陷,并散有无数突起的须根痕迹,在底部尤密;质坚实,破折面黄白色,带颗粒性。气微香,味微苦。以个大、质坚、色黄白、粉性足者为佳。商品中以福建、江西产者称建泽泻,个大,圆形而光滑;四川、云南、贵州产者称川泽泻,个较小,皮较粗糙。一般认为建泽泻品质较佳。

化学成分

块茎中分出五种三萜类化合物:泽泻醇A、泽泻醇B,乙酸泽泻醇A酯、乙酸泽泻醇B酯和表泽泻醇A;另含挥发油(内含糠醛)、小量生物碱、天门冬素、一种植物甾醇、一种植物甾醇甙、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还含树脂、蛋白质和多量淀粉(23%)。

药理作用

①利尿作用在大白鼠的利尿实验中,不同产季和不同药用部位的泽泻具有不同的效果。冬季产的正品泽泻利尿效力最大,春泽泻效力稍差,冬季产的泽泻须稍有作用,泽泻草根(种不活的苗)及春季产的泽泻须则均无利尿作用。 不同的炮炙方法,其利尿效果亦不同。

生泽泻,酒炙、麸炙泽泻均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而盐泽泻则无作用;但在五苓散(泽泻、茯苓、白术、桂枝以4:3:3:2配伍)中,无论用生泽泻或盐泽泻,均表现有利尿作用。健康人口服泽泻煎剂可使尿量、钠、尿素排出增加,家兔口服效果极弱,但以泽泻流浸膏腹腔注射则有利尿作用。

泽泻含钾达147.5毫克%,用于切除肾上腺的大白鼠,可显著增加尿钾排出,可见泽泻的利尿作用与其含大量钾盐有关。以硝酸钠注射于家兔皮下引起人工肾炎,泽泻可降低血中滞留的尿素及胆甾醇。

②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泽泻近缘品种Alisma plantago L.中的成分T(1.1.1.1),对大白鼠低蛋白饮食引起的脂肪肝有治疗作用,其作用与胆碱、卵磷脂相当,但根据用药后血清及肝中脂质的分析,则与胆碱及卵磷脂还有所不同。腹腔注射能减轻大鼠口服棉子油引起的脂血症,对大鼠用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害,有预防及治疗的效果,并能轻度降低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胆甾醇,缓和病变的发展。

③其他作用麻醉犬静脉注射泽泻浸膏可以降压家兔皮下注射浸膏6克/公斤有轻度降血糖作用,但皮下注射煎剂5克/公斤无此作用。泽泻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

炮制

拣去杂质,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晾,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盐泽泻:取泽泻片,用盐水喷洒拌匀,稍闷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至表面略现黄色取出,晾干。(每泽泻片100斤,用盐二斤八荫,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

《雷公炮炙论》:细锉,酒浸一宿,漉出,暴干任用。

中医文献指引:

性味

甘,寒。

①《本经》:味甘,寒。

②《别录》:咸,无毒。

⑨《药性论》:味苦。

④《医学启源》:气平,味甘。

⑤《本草蒙筌》:甘酸,气寒。

归经

入肾、膀胱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阳、少阴经。

②《本草衍义补L遗》:入足太阳、少阴经。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膀胱、肾、三焦、小肠四经。

④《本草经巯》:入肾、脾。

【功用主治】利水,渗湿,泄热。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

②《别录》: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

③《药性论》: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直通水道。

④《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主头旋、耳虚鸣,筋骨挛缩,通小肠,止遗沥、尿血。

⑤《医学启源》: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主治秘诀》云,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水肿,渗泄止渴。

⑥李杲:去脬中留垢、心下水痞。

⑦《纲目》: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

肾虚精滑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畏海蛤、文蛤。

②《别录》:扁鹊云,多服病人眼。

⑤《医学入门》:凡淋、渴,水肿,肾虚所致者,不可用。

④《本草经疏》:病人无湿无饮而阴虚,及肾气乏绝,阳衰精自流出,肾气不固精滑,目痛,虚寒作泄等侯,法咸忌之。

名家论述

①《本草衍义》:泽泻,其功尤长于行水。

张仲景曰,水蓄渴烦,小便不利,或吐或泻,五苓散主之。

方用泽泻,故知其用长于行水。

《本经》又引扁鹊云,多服病人眼涩,诚为行去其水。

张仲景八味丸用之者,亦不过引接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他意。

凡服泽泻散人,未有不小便多者;小便既多,肾气焉得复实?今人止泄精,多不敢用。

②《医经溯洄集》:张仲景八味丸用泽泻,寇宗爽《本草衍义》云,不过接引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他意。

愚谓地黄、山茱萸、白茯苓、牡丹皮皆肾经之药,固不待泽泻之接引而后至也,附子乃右肾命门之药,官桂能补下焦相火不足,亦不待乎泽泻之接引而后至矣。

唯干山药虽独入手太阴经,然其功亦能强阴,且手太阴为足少阴之上原,原既有滋,流岂无益,且泽泻虽咸以泻肾,乃泻肾邪,非泻肾之本也,故五苓散用泽泻者,讵非泻肾邪乎?白茯苓亦伐肾邪,即所以补正耳。

是则八味丸之用泽泻者非他,盖取其泻肾邪,养五脏,益气力,起阴气,补虚损之功。

③《本草蒙筌》:泽泻,多服虽则目昏,暴服亦能明目,其义何也?盖泻伏水,去留垢,故明目;小便利,肾气虚,故目昏。

二者不可不知。

④《纲目》:泽泻,气平,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

脾胃有湿热,则头重而目昏耳鸣,泽泻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而土气得令,消气上行,天气明爽,故泽泻有养五脏、益气力、治头旋,聪明耳目之功,若久服则降令太过,清气不升,真阴潜耗,安得不目昏耶?仲景地黄丸,用茯苓、泽泻者,乃取其泻膀胱之邪气,非引接也,古人用补药,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一辟一阖,此乃玄妙,后世不知此理,专一于补,所以久服必至偏胜之害也。

神农书列泽泻于上品,复云久服轻身、面生光,陶、苏皆以为信然,愚窃疑之。

泽泻行水泻肾,久服且不可,又安有此神功耶,其谬可知。

⑤《本草汇言》:方龙潭云,泽泻有固肾治水之功,然与猪苓又有不同者。

盖猪苓利水,能分泄表间之邪;泽泻利水,能宣通内脏之湿。

泽泻,利水之主药。

利水,人皆知之矣;丹溪又谓能利膀胱、包络之火,膀胱包络有火,病癃闭结胀者。

火泻则水行,行水则火降矣,水火二义,并行不悖。

⑥《本草通玄》:《别录》称其止遗泄,而寇氏谓泄精者不敢用,抑何相刺谬也?盖相火妄动而遗泄者,得泽泻清之而精自藏,气虚下陷而精滑者,得泽泻降之而精愈滑矣。

⑦《药品化义》:凡属泻病,小水必短数,以此(泽泻)清润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主治水泻湿泻,使大便得实,则脾气自健也。

因能利水道,令邪水去,则真水得养,故消渴能止。

又能除湿热,通淋沥,分消痞满,透三焦蓄热停水,此为利水第一良品。

若小便不通而口渴者,热在上焦气分,宜用泽泻、茯苓以清肺气,滋水之上源也。

如口不渴者,热在下焦血分,则用知母、黄柏,以泻膀胱,滋水之下源也。

须分别而用。

⑧《本草正义》:泽泻,最善渗泄水道,专能通行小便。

《本经》气味虽曰甘寒,兼以其生长水泽,因谓之寒,其实轻淡无味,甘于何有?此药功用,惟在淡则能通,《本经》称其治风寒湿痹,亦以轻能入络,淡能导湿耳,云治风寒,殊非其任。

其能治乳难者,当以娩后无乳者言,此能通络渗泄,则可下乳汁。

非产乳百病之通用品。

…其兼能滑痰化饮者,痰饮亦积水停湿为病,惟其滑利,故可消痰。

总之,渗泄滑泻之药,必无补养之理,《本经》养五脏,益气力云云,已属溢美太过,而甄权竟谓可治肾虚精自出,大明且谓补女人血海,令人有子,洁古亦谓入肾经,去旧水,养新水。

皆非药理之真。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考试辅导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