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公共卫生知识 > 预防医学动态 > 传染病防治 > 正文

细菌性痢疾的症状及分型

2013-12-11 16:45 医学教育网
|

细菌性痢疾的症状

1.急性菌痢:急性腹泻,伴有发冷、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全腹压痛、左下腹压痛明显。

2.急性中毒型菌痢(多见于2-7岁儿童):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肠道症状轻或缺如。

3.慢性菌痢:有持续轻重不等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的痢疾症状,病程超过两个月。

细菌性痢疾的分型

进入消化道的痢疾杆菌中只有对肠壁上皮细胞具有侵袭力的菌株才能引起病变。胃酸对进入消化道的痢疾杆菌有杀灭作用;肠道菌群产生的短链脂肪酸、过氧化氢以及细菌素等有杀灭或拮抗作用;肠粘膜表面有抗肠道致病菌的特异抗体(主要为分泌型IgA),对痢疾杆菌具有排斥作用。所以当机体全身及局部防御功能下降时,痢疾杆菌才能在肠腔内繁殖,侵入肠、粘膜上皮,引起局部组织炎症反应,并使小血管循环发生障碍。机体感染病原菌后,经过数小时至7天(一般1~3天)的潜伏期才出现症状,由于病人的年龄及机体状况、感染菌群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其病变部位主要在乙状结肠及直肠。病变局部的肠粘膜上皮细胞由于缺血、缺氧而变性坏死,形成浅表溃疡。因此有腹痛、腹泻、脓血便症状。直肠受炎症反应刺激,致使病人表现有里急后重感(下坠感)。重者肠粘膜大片剥落,形成广泛坏死性假膜,病人严重腹泻,导致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严重症状。一般发病后1周产生抗体,病变渐愈合,病原菌被消灭,临床症状消失。通常分急、慢性两期。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急性菌痢

主要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可分成四型:①普通型。起病急,有中度毒血症表现,怕冷、发热达39℃、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稀便转成脓血便,每日数十次,量少,失水不显着。一般病程10~14天。②轻型。全身中毒症状、腹痛、里急后重均不明显,可有低热、糊状或水样便,混有少量粘液,无脓血,一般每日10次以下。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以此与急性肠炎相鉴别。一般病程3~6天。③重型。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及肠道症状。起病急、高热、恶心、呕吐,剧烈腹痛及腹部(尤为左下腹)压痛,里急后重明显,脓血便,便次频繁,甚至失禁。病情进展快,明显失水,四肢发冷,极度衰竭,易发生休克。④中毒型。此型多见于2~7岁体质好的儿童。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达40℃以上,而肠道炎症反应极轻。这是由于痢疾杆菌内毒素的作用,并且可能与某些儿童的特异性体质有关。

中毒型菌痢

又可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三型:休克型(主要表现为周围循环衰竭,口唇及肢端青紫,皮肤呈花斑状,血压降低,少尿、无尿,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脑水肿型(颅压增高,血压升高,嗜睡,反复呕吐、惊厥,面色苍白,继而昏迷,呼吸衰竭)及混合型(是以上两型的综合表现,最为严重)。由于中毒型的肠道症状不明显,极易误诊。

慢性菌痢

菌痢患者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者。部分病例可能与急性期治疗不当或致病菌种类(弗氏菌感染易转为慢性)有关,也可能与全身情况差或胃肠道局部有慢性疾患有关。主要病理变化是结肠溃疡性病变,溃疡边缘可有息肉形成,溃疡愈合后留有瘢痕,导致肠道狭窄,若瘢痕正在肠腺开口处,可阻塞肠腺,导致囊肿形成,其中贮存的病原菌可因囊肿破裂而间歇排出。分型如下:

①慢性隐伏型。病人有菌痢史,但无临床症状,大便病原菌培养阳性,作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菌痢的表现。

②慢性迁延型。病人有急性菌痢史,长期迁延不愈,腹胀或长期腹泻,粘液脓血便,长期间歇排菌。为重要的传染源。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③慢性型急性发作。病人有急性菌痢史,急性期后症状已不明显,受凉、饮食不当等诱因致使症状再现,但较急性期轻。

执业医师考试公众号

距离2024公卫技能考试

编辑推荐
免费资料

免费领取

网校内部资料包

立即领取
考试辅导
直播课
【直播回放】2021公卫医师基础摸底测试
2021公卫医师摸底测试

直播时间:1月28日

直播内容:2021公卫医师摸底测试

针对人群:所有人群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