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手机网
医学教育网手机网

手机网二维码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百科类 > 疾病 > 产后抑郁症 > 正文

给徘徊在产后抑郁症边缘的新手妈妈们的一些建议

2021-03-10 14:57 医学教育网
|

无论新生儿的到来是一件多么令人期待的事,无论你有多爱你的宝宝,生孩子终归是一件非常有压力的事情。关于“给徘徊在产后抑郁症边缘的新手妈妈们的一些建议”相关内容,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

4

给徘徊在产后抑郁症边缘的新手妈妈们的一些建议

新手妈妈要面对的问题有很多:全新而陌生的责任感,牺牲个人自由和时间,睡眠不足,身体疲劳等等等等,因此新手妈妈们很容易陷入强烈的情绪波动中。这种情绪波动和抑郁症状在新手妈妈中非常普遍,这样的状态被称为婴儿忧郁症(the baby blues)。

是婴儿忧郁症还是产后抑郁症?

大多数女性在分娩后会立即出现一些婴儿忧郁症的症状,这是由分娩后荷尔蒙突然的变化、压力、孤独、睡眠剥夺和疲劳等因素共同引起的。新手妈妈们可能会想哭、感到不知所措,此时她们的情感会变得十分脆弱。这种感觉会在分娩后的第二天开始出现,大约在一周左右达到高峰,在产后第二周结束。

婴儿忧郁症是完全正常的心境状态,但如果你的症状在几个星期后没有消失或是恶化了,那么你很可能患有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的特征和症状

与婴儿忧郁症不同,产后抑郁症是一个更严重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产后抑郁症的初期会看起来像是正常的婴儿忧郁症,因为产后抑郁症和婴儿忧郁症有许多共同的症状,包括情绪波动、哭闹、悲伤、失眠和易怒等。不同的是,产后抑郁症的症状更严重,也会持续更长的时间。产后抑郁症的特征包括:

你发现自己与伴侣疏离了,或是无法与宝宝有很好的联结。

即使你的宝宝吃和睡得都很好,但你却越来越焦虑了,甚至到了失眠的地步。

你可能有很强的内疚感、无价值感,产生了强烈的自杀想法。

产后抑郁症的成因

荷尔蒙的变化。分娩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和黄体酮激素水平大幅下降,甲状腺水平也会下降,导致疲劳和抑郁。这些快速的荷尔蒙变化以及血压、免疫系统功能和新陈代谢的变化都可能引发产后抑郁症。

生理变化。分娩带来了无数的身体和情感变化。分娩对身体带来的生理伤害或分娩后体重增加等因素会让新手妈妈们对自己的身材失去信心,从而使她们缺乏安全感。

压力。照顾新生儿的压力是很大的,新手妈妈们往往都会因此而睡眠不足。此外,妈妈们可能会担心自己没有照顾好宝宝的能力而感到焦虑。第一次做母亲的新手妈妈们更需要时间去适应一个全新的身份。

产后抑郁症的风险因素

有一些因素可能会提高新手妈妈患产后抑郁症的可能性。例如:

有产后抑郁症病史的妈妈们生二胎时抑郁症复发的可能性会增加 30%-50% ;

与怀孕无关的抑郁症病史或情绪障碍的家族史也增加了患有产后抑郁的风险;

其他因素还包括社会压力,例如缺乏情感支持、处于虐待关系中、财务不稳定等;

怀孕导致的停止服用一直服用的药物。

产后精神疾病的特征和症状

产后精神病是一种分娩后出现的、罕见的,但极其严重的疾病。其特点是会出现不真实感。产后精神病人自杀或杀婴的风险很高,因此通常需要住院治疗,以确保婴儿的安全。产后精神疾病通常发生在分娩后两周内,有时在 48 小时内就会出现,应被视为需要立即医疗救治的紧急情况。症状包括:

幻觉(看到不真实的东西或听到不真实的声音)

妄想(偏执和非理性的信念)

极度激动和焦虑

自杀念头或行动

困惑和无定向力

情绪快速波动

奇怪的行为

无法或拒绝吃饭或睡觉

有伤害或杀死宝宝的想法

如何处理产后抑郁症

一、与宝宝建立安全的联结

母子之间的情感联结过程,即依恋,是婴儿期最重要的任务。这种关系的成功能够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来发展自我,并影响他在整个人生历程中的人际交往、沟通和形成关系。

当母亲对宝宝的生理和情感需求始终能够及时给出相应的反应时,就会形成一种安全的依恋关系。这包括:当宝宝哭时,迅速地安慰宝宝;当宝宝笑时,及时做出慈爱的回应。从本质上说,母子之间是同步的,双方会识别和回应对方的情感信号。

产后抑郁症会破坏这种联结。抑郁的母亲有时会十分细心和充满爱意,但在其他时间,她们会对婴儿的需求做出负面反应或完全没有任何反应。产后抑郁症的母亲与婴儿的互动往往较少,而且不会用母乳喂养、与孩子玩耍或给孩子读书。她们照顾新生儿的方式也很不稳定。

学会与宝宝建立联结不仅有利于孩子,也有利于妈妈们释放内啡肽,感到更快乐,成为一个更自信的母亲。如果你在婴儿时期没有安全的依恋体验,你可能不知道如何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但这是可以学习的。我们人类的大脑天生可以建立这种非语言的情感联系,为母亲和宝宝创造快乐。

二、向他人寻求帮助和支持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积极的社交接触比任何其他减压方式能够更快、更高效地缓解压力。从历史和进化的角度来看,妈妈们在分娩后照顾自己和婴儿时,会得到周围人的帮助。当代的妈妈们常常会感到孤独、疲惫、渴望与他人接触。这里有一些与他人建立联系的小技巧:

重视人际关系。即便你想要一个人呆着,但当你感到沮丧和脆弱时,请你与家人和朋友保持紧密的联系。孤立自己只会让你的处境更加陷入困境,所以要重视自己的人际关系。要让你所爱的人知道你的需求,以及你多么希望得到支持。

不要隐藏自己的感受。你的朋友和家人不仅可以提供实际的帮助,也可以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情感出口。最好面对面地与至少一个人分享你所经历的一切,无论好坏。跟谁分享并不重要,只要那个人愿意不具有评判性地倾听你说的一切、为你提供安慰和支持。

主动寻找朋友。你也可以考虑寻找其他正在经历相同过程的新手妈妈。听到其他母亲有和你有着一样的忧虑和感受会让自己得到些安慰。你也可以去专门为新手父母建立一个互助小组认识新的朋友。

三、照顾好自己

减轻或避免产后抑郁症的最好的方法之一是照顾好自己。你越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你的状态就会越好。简单地改变生活方式就可以大大帮助你重新获得做自己的感觉。

让自己和宝宝成为生活的重心。这是一份全天候的工作,这件事带来的任务要比一份全职工作带来的任务还要更多。

慢慢地恢复锻炼。研究表明,运动可能和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一样有效,所以越早开始恢复运动越好。你无需做大量的运动,每天步行30分钟就可以。

保持充足的睡眠。当你照顾新生儿时,整整八个小时的睡眠似乎是一种奢侈品,但睡眠不足会使抑郁症更加严重,所以要尽可能多休息。

留出时间让自己放松。你可以从母亲的角色中适度“逃离”,休息一下。你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小方法来放松自己,比如泡热水澡、品尝热茶或使用香薰蜡烛、按摩等。

健康的饮食习惯。当你情绪低落时,营养也会受到影响。你吃的东西会影响情绪和母乳的质量,所以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晒太阳。阳光可以让你的心情变好,所以可以试着每天至少晒10到15分钟的太阳。

四、为和伴侣的关系留出时间

超过一半的离婚发生在孩子出生后。对许多夫妇来说,伴侣是他们表达情感和进行社交的主要对象。夫妻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来维护他们之间的关系,否则新生儿的出生会使两人的关系破裂。

不要让伴侣成为替罪羊。睡不好觉和照顾孩子的责任和压力会让你感到疲惫。此时的你不能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因而你很有可能就发泄到伴侣身上。要记住你和伴侣是一体的,如果你们作为一个团队来应对育儿挑战,你们将变得更强大。

保持沟通。许多事情在婴儿出生后会发生变化,包括彼此在家庭中的角色和期望。对许多夫妇来说,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孩子出生后家庭和儿童保育责任的划分。为了防止这些问题恶化,谈论和沟通就变得很重要。不要默认你的伴侣知道你的感受或需求。

留出二人空间。当你有精力重新建立连接时,为你们两个人寻找单独相处的时间是至关重要的。但不要盲目冒险或追求浪漫,这会带来压力。你不需要通过出门约会来享受彼此的陪伴,即使是花15或20分钟不被打扰的时间呆在一起,也会让大大提升你们的亲密感。

产后抑郁症的治疗

如果你已经进行了自我帮助或寻求家人的支持,但仍然在和产后抑郁做斗争,那么你很可能需要专业的治疗:

个体治疗或婚姻咨询。一个好的治疗师可以帮助你成功地调整和适应新身份。如果你遇到婚姻困难或无法从家庭中获得支持,婚姻和家庭咨询是非常有益的。

抗抑郁药。对于产后抑郁症患者来说,抗抑郁药是一种选择,但你需要听从医嘱。药物与心理咨询共同治疗比单独的药物治疗更有效。

激素疗法。雌激素替代疗法有时能够帮助产后抑郁症,它常与抗抑郁药结合使用。但激素治疗存在风险,因此请务必咨询您的医生,了解什么是最适合你、最安全的方式。

帮助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妈妈

如果你所爱的人正在经历产后抑郁症,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提供支持。让她从照顾孩子的职责中休息一下,做到耐心倾听和给予理解。

你还需要照顾好自己。处理新生儿的需要对任何人来说都很难。如果你的伴侣很沮丧,而你的状态也不佳,这只会让你难上加难。

如何帮助你的伴侣

鼓励她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带有评判性地倾听和陪伴她,而不要急于提供解决方案。

承担家中的责任。积极主动地承担家务和育儿的责任,别等着她问!

确保她有休息的时间。休息和放松对她来说很重要,你可以鼓励她多休息、安排保姆或多一些约会。

如果她还没有准备好重新开始发生性关系,请不要强迫她。抑郁症会影响性冲动,所以你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你可以拥抱她,给予一些温暖的肢体接触,但不要强迫她发生性关系。

和她一起散步。抑郁会大大减少她自主锻炼的意愿,但运动能够缓解抑郁。你可以和她一起散步,让散步成为你们的生活日常。

以上为“给徘徊在产后抑郁症边缘的新手妈妈们的一些建议”全部内容,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想了解更多医学疾病类知识,请随时关注医学教育网!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考试辅导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