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手机网
医学教育网手机网

手机网二维码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百科类 > 中草药 > 正文

天葵子中药药性

2012-08-03 09:09 医学教育网
|

性味归经

味甘,微苦、微辛,性寒,小毒。归肝、脾、膀胱经。

①《得宜本草》:“味咸。

②《本草求原》:“甘,淡,平”。

③《医林纂要·药性》:“酸、咸、寒。”

④《百草镜》:“性凉。”

⑤《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性寒,味甘,无毒。入脾、小肠、膀胱经。”

⑥《陕西中药志》:“入肾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水通淋。主治小儿热惊;癫痫;痈肿;疔疮;乳痈;瘰疬;皮肤痒疮;目赤肿痛;咽痛;蛇虫咬伤;热淋;砂淋。

各家论述

①《得宜本草》:“主治热病劳复。”

②《百草镜》:“清热,治痈疽肿毒,疔疮,跌扑疯犬伤,七种疝气,痔疮劳伤。”

③《本草求原》:“主内伤痰火,消瘰疬(煎猪肉食)、恶疮,浸酒佳。”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清热解毒,平喘、定惊。治小儿惊风、盐吼、癫痫、腰痛、疔疮、九子疡、眼翳。”

⑤《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块根有清热消肿的功用,为外科发散药。”

⑥《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能利水通淋,解毒。治尿酸结石,小便淋沥不清。外用治痈疽,瘰疬,疔疮及蛇虫咬伤等症。”

⑦《增订治疔汇要》:“能软坚。”

⑧《陕西中草药》:“润肤。”“治皮肤干燥。”

⑨《湖南药物志》:“清热解毒,消肿止血,敷乳毒,(治)腹痛,水肿,目赤肿痛;犬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1.5-3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点眼。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者禁服。

应用配伍

用于瘰疬疔疮。天葵子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为外科常用药,可单用或与他药配用,如治瘰疬,《救生苦海》单用该品,酒煮饮服取汗;与浙贝、玄参、夏枯草等品共用,能增强清热散结作用。治疗疔疮、痈肿等外症热毒盛者,多与野菊花、紫花地丁、金银花等清热解毒药配用,如《医宗金鉴》五味消毒饮。

用于热淋,砂淋,小便淋沥涩痛。天葵子有清热利水,通淋排石作用,可单用或配扁蓄、车前子等同用。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考试辅导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