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手机网
医学教育网手机网

手机网二维码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百科类 > 中草药 > 正文

牛蒡子中药属性

2012-08-31 19:00 医学教育网
|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

⑴《别录》:“味辛,平。”

⑵《本草拾遗》:“味苦。”

⑶《珍珠囊》:“辛,纯阳。”

⑷《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辛,温。”

⑸《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味辛平。性微寒,无毒。降也,阳也。

⑹《本草经疏》:“味辛苦,气寒,无毒。阳中之阴,升多于降,阳也。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主治功效

疏散风热;清热解毒透疹;宣肺利咽散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出不畅及风疹瘙痒;疮疡肿毒及痄腮等。生用可润肠通便,热毒咽喉红肿疼痛,兼有热结便秘尤宜。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入煎剂宜打碎,炒后寒性减;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煎汤含漱。

用药禁忌

该品能滑肠,气虚便溏者忌用。《本草经疏》:痘疮家惟宜于血热便秘之证,若气虚色白大便自利或泄泻者,慎勿服之。痧疹不忌泄泻,故用之无妨。痈疽已溃,非便秘不宜服。

性状鉴别

瘦果长倒卵形,两端平截,略扁微弯,长5-7mm,直径2-3mm。表面灰褐色或淡灰褐色,具多数细小黑斑,并有明显的纵棱线。先端较宽,有一圆环,中心有点状凸起的花柱残迹;基部狭窄,有圆形果柄痕。质硬,折断后可见子叶两片,淡黄白色,富汕性。果实无臭;种子气特异,味苦微辛,稍久有麻舌感。

以粒大、饱满、色灰褐者为佳。

显微鉴别

瘦果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大小不等的类方形薄壁细胞,壁弯曲,多破裂;外被角质层。中果皮厚薄不匀,细胞壁稍厚,棕黄色或暗棕色,微木化;于棱脊处常有小形维管束。内果皮狭窄,为棕黄色的颓废细胞层,细胞界限不清,为1列草酸钙方晶所充填。种皮最外为1列棚产太细胞,多扭曲,排列紧密,长75-120μm,直径10-30μm,壁甚厚,层纹明显;营养层为数列薄壁细胞,常颓废不清。胚乳细胞数列,内含脂肪油。子叶细胞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并含有细小的草酸钙簇晶,偶见小方晶。

理化鉴别

(1)取脱脂该品粉末2g,加乙醇20ml温浸1h,滤过。滤液作以下试验:①取滤液2ml,加入1%三氯化铝的乙醇溶液,则呈蓝绿色。(检查木脂素类)②取滤液2ml,加入等体积的3%碳酸钠水溶液,于水浴上煮沸3-5min,放冷,加入重氮化试剂,则溶液呈红色。(检查木脂素类)

(2)取该品粗粉5g,加稀盐酸水溶液(pH1.0-2.0)10ml。浸泡过夜,滤过。取滤液3份各2ml,置3只试管中,分别加碘化汞钾试剂、碘化饿钾试剂、硅钨酸试剂各1滴,则分别产生白色、棕红色及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3)取该品粉末少量,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绿色荧光。

炮制方法

1.净制:拣去杂质,筛去泥屑。

2.炒制:取净牛蒡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外面呈微黄色并略有香气,取出,放凉。

3.酒制:《雷公炮炙论》:凡使恶实,采之净拣,勿令有杂质,然后用酒拌蒸,待上有薄白霜重出,用布拭上,然后焙干,别捣如粉用。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考试辅导
回到顶部
折叠